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830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 思乡怀人 诗歌赏析九:思乡怀人古诗词赏析 一、赏析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情感? 答: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诗:“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一种理趣表现新生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中,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5:五六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修辞方法:对偶。

3、具体说明: “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6: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4、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8、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青山、绿水、 二:赏析“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孤寂愁苦的心情以及浓浓的思乡愁绪。 2、 小令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以景衬景。结合具体景物体会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3.这首小令在写作

5、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 西风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昏鸦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人家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_断肠人在天涯”。 4、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5、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

6、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三: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飘零,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时节的一种飘零离别的悲凉气氛。 4.“杨花

7、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 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 之情。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四: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

8、,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4绝句律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打破了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 不仅没有影响表情达意,还正好

9、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5诗人想像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想象将来与朋友欢聚,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朋友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朋友的情景 6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剪烛西窗”的含义是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7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

10、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8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五:赏析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2、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

11、什么? “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3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

12、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有之,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六 、赏析逢入京使岑参 逢入京使1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报语传平安。2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

13、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情。 4、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或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直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想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4、 七 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

15、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一方面是看到了

16、“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

17、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深”字用得好在哪里?“深”在此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后人烟稀少,昔日繁华不再的景象,让人顿感凄凉。“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破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

18、缘自“ 国破或者破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8、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赏析: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局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或者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八:赏析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赏析李白的

19、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由远到近 顺序描绘的。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怜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

20、乡的深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并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两岸的群山逐渐消失殆尽,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流向远方,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5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

21、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6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的是谁, 其实作者是写故乡水送别诗人自己,表达了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

22、,其中颈联是虚景,颔联是实景。 7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描绘“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之景。 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夜半时分,俯瞰江面,明月映入江水,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昼晴空,远眺天边,云蒸霞蔚,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8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山”“平野”“月”“云”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雄伟奇丽”的江景图。 九:赏析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1、本

23、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秋秋季。羁旅思归的情感,迷惘茫然的心绪,仕途失意的悲慨等。勾起思乡的名句是: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2、首联“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简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画面。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画面是:树叶飘零,大雁南飞。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4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用得好,请体会。 “尽”字正面抒情,夸张地写出

24、了使人因思乡而眼泪流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使人的思乡之情。 5“平海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作者迷惘,茫然,苦闷和彷徨的心绪。 6本诗的中心是:本诗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在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使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十:赏析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 历历:分明可数;乡关:故乡。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

25、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或者 4 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思乡之情。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

26、人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日暮时候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烟波江上”使人联想到“游子”。 6本诗歌引用黄鹤楼的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7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8比较幽州台歌和黄鹤楼,二者有什么相同? 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登高之作,描绘了忘我超脱的空游画面。都是言外传情,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表达了伤感孤

27、独的感情。都因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 十一:赏析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词的上片问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山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与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散文家。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引

28、出下文。 2、 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或者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或者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天上之景的句子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事古难全”中“此”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何理解?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并解释“婵娟”。 理解:惟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但愿:只希望。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深

29、深的祝福的感情。 赏析: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4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 5哪些语句是对人生的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感悟: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必然有离别,这就像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赏析:作者由月引出离别,把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联系在一起,说明世间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

30、表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 6作者哪些词语流露出思念亲人之苦?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表现饿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7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值得我们学习。 8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质疑 是在月宫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或“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或“清影”是指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十二:赏析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

31、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那一句/ 思念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枳花照驿墙”一句中“照”用得好,请说出妙在何处? “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

32、驿墙都照亮了。 “照”是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百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说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含义并且进行赏析。 此联全用名词组成,构成典型环境。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足迹。作者选取了鸡声,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静的环境,有力烘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而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千古名句。 5本

33、诗歌中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或者这首诗歌的千古名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写游子思乡梦境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本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十二:赏析望月有感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

34、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和婵娟。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描绘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画面并赏析。 画面: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秋风中断根的蓬草,飘转不定。 赏析: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4分析“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因为动乱,祖先遗留下

35、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四海为家。这首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白氏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垂泪”既是因为自己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5尾联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 5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从所处的时代的灾难起笔,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场景。 B颈联以“雁”“蓬“作比,表达零落之苦,形象贴切,情韵动人,成为传送千古的佳句。C尾联运用“明月”这一典型意象,以一幅五地同心望月的画面收结全诗,情怀真切,引人共鸣。D这首诗不事藻饰,语浅意深,用典自然,感情沉郁,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