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061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临帖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法临帖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 作者:廖纪仲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范文之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补足,谢谢! 一、为什么同一本帖不同人临出来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比如黄自元与田氏兄弟所临的九成宫感觉完全不一样,启功临的玄秘塔也不是原帖的风格,这到底是不足还是特色,现在不得而知。但我敢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不管谁临帖都或多或少掺进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这种理解是属于个人的,千人千面。 二、假如真有书法创新,我想这种创新或许就是每个人在临帖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个人风格吧!假如每个人临帖出来的感觉都一样,那书法也太

2、简单了,那样的话,中国从古至今不知要出现多少个王羲之,而书法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热爱了临帖感悟,不知对否? 三、补充说明一下:临帖时掺入个人理解不是随便乱掺入的,也一样须遵守法则。黄自元临欧时不难看出有颜的笔法,田英章老师说他临欧有赵孟頫的笔意,启老临柳明显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书家之所以掺入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的水平比原帖水平还高,而是取决于其自身审美倾向和学书经历。 四、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我觉得九成宫醴泉铭不太适合作为首选的范帖,原因是它较之颜、柳要难得多。之所以难,是由欧字的特点决定的,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敛。颜、柳的笔法都很舒展和明显,入门相对简单。特别是颜体,大笔划粗细条,

3、容易学,笔法也很有代表性,和其它书体的关联性也很大。柳体较之颜体要稍难,主要原因是柳字强调“骨”,如果功力不够,极易产生干涩感而不生动。但此二体较之欧体要简单好多,欧字不但敛,而且是极力的敛。欧字的敛在笔划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笔划上欧字多短促而精细,且笔锋多深藏,初学者或功力不够者临起来往往会相当吃力且难得其法,包括许多书家也未能神似。结构上欧字多从奇中求正、险中求稳,初学者习之如不得其法,则易怪异。 五、临欧过程中,有几个字是特别不好写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这几个字我用心写了很多遍也只是偶尔有一二个较满意的,且发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几个字是:九、成、秘、郡、避、阙、竦、高、

4、周、沐、栋。其中以九、成、秘、避为最难。 六、在临欧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倾全身之力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笔划粗了不精到,细了又不秀美,长了太庸俗,短了又病态,多一丝少一毫感觉便会大变,此或正所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由此可见欧字之难! 七、临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欧字之美主要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劲、精、秀、敛、奇。这几个字是我在临欧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未参照任何人的观点。而这每一个字都相当不易做到,由此亦可知欧阳询功力之深。下面我逐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劲指力道,欧字几乎每笔都相当有力道。 我还未发现欧的哪个字的哪一笔是绵软无力的。做到这一点要基本功相当扎实,而这还只是欧字

5、最小的一个优点,对于欧阳询来说“这只是皮毛”。 精指精细,指不多不少刚刚好,指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 不能说欧阳询的所有字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可说绝大多数的字都做到了。每当临习时看到这一点,不由得不为之惊叹!而这一点可说是在功力上较“劲”字更进了一步。 秀指秀美,指刚中之柔,指恰到好处之柔,指非妩媚之秀,指自然之美。 做到这一点更难,因为它非功力层面的事,而是涵养、学识、审美上的事。且这个“秀”是建立在前两字基础之上的“秀”,是举重若轻的“秀”,所以相当难得。 敛指收敛,指含蓄的敛,指放过之后的敛,指回归的敛,指中庸的敛。 今人学书多以放纵、“洒脱”为美,而欧独以敛为美,非欧标新立异,而是境界

6、高的自然回归。就好比武功高手不会特意去耍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而是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对方击倒,正如那几个字说的剪枝蔓立主脑。 奇指奇中求正,指险中求稳。 欧字很难找出一个是中规中矩的,多是与众不同的。或哪一笔特长,或哪一笔特短,或哪一脚突然飞出,或哪一笔忽然顿住。然不管如何之奇、险,其重心不倒,字形美观,看者赏心悦目。做到这点,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综观以上五点,可用一字概括欧字绝! 2、心得体会李沾谈科学临帖 一、读帖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心得体会书法临

7、帖心得体会 二、如何选帖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 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

8、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 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三、如何临帖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挺过去,半年后再看,每个月在手法、认识

9、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 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

10、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四、临帖过程中的具体技法 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 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

11、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举一反三,临创结合。在精临阶段对每个字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不能走马观花,从头到尾写,象鸭子吃蜗牛,直接吞到肚里。我的方法是当临帖时,遇到一个字不好

12、写就反复写,有时写几十遍,写象了后通过记忆想一想这个字在其他字帖中的写法,凭记忆想到几个写几个,当然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造,这其实就 是一种创作和临帖的很好结合。 临帖效果检验。提供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临帖时可以适当加入别的内容,一个字、几个字、一段话,假如和原帖风格接近,不唐突,说明字法基本过关。 2、可找来一篇和所临字帖字数相近的一段文字,最好是古人手札,按原帖的形制、感觉临出来,如果象,就算章法过关。 3、对其他法帖进行改造。比如,我就曾经按照董其昌的笔法对赵松雪的行书赤壁赋进行背临,字法是赵松雪的,笔法是董其昌的。尽量除去原帖的影响,当然这要对二王体系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