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207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谚语(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谚语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

2、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落雨三

3、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雨水明,夏至晴。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早雨天晴,晚雨

4、难晴。 有关夜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 雨打夜,落一夜。 夜雨三日雨。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

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6、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7、清明节气谚语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

8、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谷雨-农谚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风生火龙雾生疸。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

9、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风生火龙雾生疸。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

10、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山岭薄地栽地瓜

11、,高粱丰收在涝洼。 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横栽番薯竖栽葱。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干打垄,湿插苗。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窝瓜喜阳不喜阴。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整秧田,不用问,田平如镜

12、,泥烂如羹。 稻收塘泥麦收粪。 一季塘泥二季肥。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稻子最喜安窝肥。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天,忙种烟。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锄梦花,促棉发。

13、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锄针,豆锄瓣。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谷怕钻心虫。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谷雨节到莫怠慢

14、,抓紧栽种苇藕芡。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前后见家吉。 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塘满鱼,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立夏节气谚语 立夏时的晴雨、温度高低、是否有雷雨等,有时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如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农谚。意思是立夏不下雨,就没有收成了。还有谚语:“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同一道理,一般雨后都有蚯蚓,立夏有雨就有好收成。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谚语: 晴雨 立夏不下,小满

15、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立夏雨,涨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赣)。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雷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温度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其他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见夏,立秋见

16、秋(晋)。 小满节气谚语 华南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17、:“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

18、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芒种节气谚语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较好,所以关于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例如: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19、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打雷是旱年。 芒种打雷年成好。 芒种闻雷美自然。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芒种刮北

20、风,旱断青苗根。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 夏至节气气象谚语 夏至节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如下: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 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鄂) 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 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湘) 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 夏至无雨干断河 (贵) 夏至无雨六月旱 (湘) 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 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 夏至是否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夏至不打雷,大水连

21、天起 (闽) 夏至无响雷,大水十几回 (湘) 夏至有雷,要烂杆围;夏至无雷,百日无雨 (粤) 夏至鸣雷旱三伏 (桂) 夏至雷响,打破梅娘 (浙) 夏至雷响天多晴 (鲁) 夏至时,冷热程度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的关联。这方面的谚语也有一些。如下: 夏至不热,冬至不冷 (陕、赣) 夏至未到莫道热,冬至未到莫道寒 (赣、川、鄂、冀) 夏至闷热汛来早 (冀) 有关夏至的气象谚语还有不少,如下: 吃了夏至饭(面),一天短一线 (赣、冀、晋) 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鲁) 夏至加端阳,田里不打粮 (陕) 五月夏至头,担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风;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赣)

22、小暑节气气象谚语 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语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节气下雨对未来天气有何指示性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

23、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节气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何预示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节气的打雷与梅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上海地区,对小暑节气与黄梅的关系,也流传了不少气象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如果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比如:“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小暑头上一声雷,半月黄梅倒转来”等。在江苏省还流传有:“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之说。 小暑节气的凉热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小暑热

24、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节气谚语-早晨立秋和夜里立秋对未来天气的变化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早晨立了秋,下午冷飕飕 早晨秋,着衣秋;夜里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 节气谚语-六月立秋或七月立秋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六月秋,及早收;七月秋,慢慢收 六月秋,丢的丢,收的收;七月秋,全部收 立秋在六月,

25、初雾来得早,影响秋季收成; 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秋季收成好 六月立秋,早收晚丢;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七月立秋,早迟都收;六月立秋,早收迟丢 节气谚语-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的寒暖、旱涝均有密切关系 立秋有雨倒春寒 秋日落雨秋飕飕 打霜立秋,干断河沟 立秋雾,地枯枯 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 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 秋来伏,热得哭 节气谚语-立秋节气的晴好与未来天气的关系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 立秋晴天秋天旱 立秋晴,秋雨少 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 立秋不落,

26、寒露不冷 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 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立秋大雨,百日见雪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处暑节气气象谚语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等。 处暑前后正是秋种大忙季节,对于一些地区特别是雨水少的北方地区来说, 农谚有“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罗卜白露菜”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下雨,五谷生芽” “处暑下雨多灾害” “

27、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白露节气气象谚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白露三候是:“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黄河流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节气的谚语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来年丰”等 “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寒露节气的谚语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寒露脚不露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九月台,无人知;九月台,惨歪歪 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

28、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 重阳无雨一冬晴 重阳无雨,九月无霜 重阳无雨,冬至多雨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 重阳有雨,下年雨缺 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 霜降节气的谚语 霜降风台跑去藏,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 “霜降露凝霜,树叶飘地层,蛰虫归屋去,准备过一冬。” 立冬节气的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补冬,补嘴空” 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

29、谣 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冬季田间管理和农田基本建设阶段。此时如果有场降雪,对越冬的小麦十分有利。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一部分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 黄河中下游 小雪节气期间,北方各地最低气温多在零下,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较少的时期,小雪的到来意义非同小可。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

30、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 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华 南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

31、年景 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 浙江省的“小雪无云大旱。” 湖南省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 湖北省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大雪节气气象谚语 大雪节气的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大雪不冻倒春寒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 大雪不寒明年旱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大雪节气气象

32、谚语 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比如: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 大雪纷纷是丰年 在山东和吉林有这样一句谚语:“雪落高山,霜打洼地”,类似的谚语在安徽、江西、广西、河北、河南等盛区均有。 其他有关雪的谚语还有: 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 先下小雪有大片,先下大片后晴天 沙雪打了底,大雪蓬蓬起 落雪是个名,融雪冻死人 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其他有关“冬雪”的气象谚语还有: 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 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 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 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 冬至节气谚语一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

33、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阴过冬至晴过年。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晴冬至,年必雨。 冬至晴,春节阴。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节气谚语二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冬至

34、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打霜来年旱。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冬至有霜年有雪。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至节气谚语三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

35、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小寒节气谚语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

36、谚语。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根据小寒节气阴雨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 “小寒?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雨水惊蛰冻死秧”。 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大寒节气谚语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

37、且天气暖和,则预示来年作物会歉收;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也预示以后的天气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其它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大寒节气谚语 节气和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农民通过节气当天的天气情况,可以预见后期天气以及作物的收成情况。那么关于大寒有哪些农谚呢?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冻,冷到芒种”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延长,来年春分时节的天气也会寒冷。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吹南风,天气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