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37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 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作业纸。学生会摆小棒、会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摆小棒吗?这几个小朋友也

2、在摆小棒,看看他们摆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那你们会摆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 2.动手操作 师:看来啊小朋友都会用小棒摆出美丽的图形,那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 师:请你先在心里想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形。把你的小棒拿出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操作。大约1分多钟。) 3.指名回答 师:好,时间到。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

3、棵小松树。 4.同桌互说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摆了什么?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的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那么你摆了这么多相同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老师写得手都酸了 4.观察算式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5.

4、引出问题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列出了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还有比这个更长的吗? 如果你摆了100个这样的图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呢?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6.合作探索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7.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8.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

5、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9.用语言概括算式的意思 师:你是用一句话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真聪明。那小朋友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这两个算

6、式的意思吗? 你的作业本上也有这样的连加算式,你能用这种方法说说算式的意思吗?开始. 10.引出乘法并了解其意义读法等等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这些算式变简短了些,那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表示的吗?出示乘法算式。像这种表示方法叫做乘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或者有什么问题要提?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摆小棒”的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最后把课前插图当作给学生体验用知识

7、的资源,学生会觉得轻松又兴趣盎然。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我带学生到公园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知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能用乘法,并从中获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 注重学生的个人

8、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办法还是不大完美时,就有了知道数学家的办法的强烈欲望。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节课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们说一说公园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整个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