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894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五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实验器材:种子、培养皿、吸水纸。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我是这样做的: 准备4个培养皿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培养皿中放豆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 观察到的现象:只有3号培养皿中的豆芽发芽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器材: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

2、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鉴别土壤实验器材: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1、观察土壤样品。2、倒水3、用手捏不同的土壤4、观察比较 观察到的现象:砂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次之,壤土最弱。 我认为:砂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次之,壤土最弱。 疑问: 实验名称:茎的作用实验器

3、材:植物嫩枝、有颜色的水、刀片。 我的猜测:植物的茎可以吸收水分。 我是这样做的:将一段芹菜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后,芹菜通过茎由下而上都变红了。 我认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器材:一株植物、透明塑料袋。 我的猜测:塑料袋内的水珠是植物蒸发出来的。 我是这样做的:用透明塑料袋将几片叶罩起来,袋口用线绑住,将植物放在阳光下,20分钟后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20分钟后,塑料袋内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我认为: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节植物的内部温度,可以促使根不断地吸水,并能使周围的空气湿润。 实验名称:植物

4、的向地性 1 实验器材:菜豆种子、纸巾、不干胶、玻璃杯、笔 我的猜测: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根会向着哪个方向生长? 我是这样做的: 1.把干菜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1天。 2.将1张纸巾卷成筒状并贴玻璃杯内壁放入杯中,将几张纸巾揉成一团塞在玻璃杯内。 3.把菜豆安放在杯子和纸巾之间,使菜豆的“脐”分别朝各个方向。 4.保持纸巾潮湿,观察菜豆种子根的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 在垂直方向上的种子,无论胚根朝何方向,植物的根总是朝下生长。 我认为:植物具有向地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器材:两盆植物、两个纸盒 我的猜测:幼苗应朝向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 我是这样做的: 1. 先分别在两个纸盒上方打一个小洞。

5、 2. 将两盆植物浇适量的水。 3. 将纸盒罩在上面,小洞分别朝左右不同的方向。 4、几天后,观察其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幼苗将弯向光源生长 我认为:植物具有向光性 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

6、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1分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1分 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 实验步骤:1) 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2)

7、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3) 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4) 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5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 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 2 实验步骤:1) 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2) 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 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4)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5) 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6)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7)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

8、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6、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器材: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实验步骤:1) 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 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3) 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4) 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5) 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9、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名称:感受震动实验器材:竹筷、纸条 我的猜测:地震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是这样做的: 1. 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用力折断竹筷。2、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用力拉断纸条。 观察到的现象: 1、如果用力把筷子压断,蓄存在筷子中的力量就会一下子释放出来,引起筷子震动起来,发出“啪”的一声响。这时,手会感到筷子的震动,有麻的感觉。 2、纸被左右两个方向的力拉断,断裂的时候会发出撕裂的声音 我认为: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 疑问:地震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我们在遭遇地震的时候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实验名称:岩石的风化实

10、验器材:酒精灯、岩石、镊子、烧杯、冷水、盐酸、矿泉水瓶、滴管、砖块 我的猜测:岩石很坚硬,不会改变模样 我是这样做的: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头,然后将石头放入冷水中。 1.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有什么变化。3、将石头平放桌面上。4、用滴管汲取稀盐酸慢慢滴到岩石表面。5、将小块碎砖块放入矿泉水瓶内。6、倒入适量的水,盖紧瓶盖,用力摇晃。7、观察瓶内石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岩石的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 我认为: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器材: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3 实

11、验步骤: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2分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1分 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1分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1分 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2) 将锥形

12、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1分 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1分 实验结论:热

13、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1分 4 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 实验步骤: 1) 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2分 2)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1分 3) 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1分 4) 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1分 5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 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 实验步骤: 1

14、) 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2) 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3) 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4)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5) 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6)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7)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1分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1分 6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器材: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实验步骤: 1) 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2) 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

15、洗涤灵。1分 3) 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1分 5 4) 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1分 5) 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1分 实验现象: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1分 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1分 五年级下册 7 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 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1分 2) 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

16、验结果记录下来。2分 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2分 实验现象: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1分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 钩码数1分 8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 实验步骤: 1) 组装实验装置。2分 2) 将两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1分 3) 在轴上挂两个钩码,把轮的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1分 4) 在轮的线绳上挂两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1分 6 实验现

17、象:把钩码挂在轴上时,皮筋伸长的长度最短。1分 实验结论: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1分 9 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 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2分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1分 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2分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10 实验名称: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 1)

18、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2分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1分 3) 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 ,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2分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实验结论: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11 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滑轮组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 1) 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2分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1分 7 3) 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 ,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2分 实验现象:

19、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1分 12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器材:金属圆辊、弹簧秤、积木、光滑木板两块 实验步骤: 1)将金属圆辊挂在弹簧秤上,记下读数。1分 2)用短的光滑木板和积木在桌上搭一个斜面,通过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金属圆辊,记下弹簧秤的读数。2分 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实验现象:将金属圆辊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1分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1分 13 实验名称:冷热变化对岩石的

20、作用 实验器材: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1分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1分 4)重复以上过程3次,观察实验现象。2分 实验现象:实验前玻璃表面是完好的,实验后玻璃表面出现了裂痕,甚至破碎。实验结论:温度的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1分 14 实验名称:煤的燃烧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带玻璃导管的试管塞、铁架台、棉花、煤 8 实验步骤: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塞住。1分 2)将上述装置固定在

21、铁架台上。1分 3)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1分 4)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1分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试管里的棉花有黑色的黏稠状的油状物产生,说明有煤焦油产生;实验结束时,试管里的煤燃烧后产生了黑色炭状物,说明有焦炭产生; 当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能够产生蓝色的火焰,说明有煤气产生。 实验结论: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焦炭、煤气、煤焦油。1分 五年级下册 1、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1) 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1分 2) 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

22、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现象: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 钩码数1分 2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 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 2) 将两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3) 在轴上挂两个钩码,把轮的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4) 在轮的线绳上挂两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实验现象:把钩码挂在轴上时,皮筋

23、伸长的长度最短。 实验结论: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3、 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9 实验步骤: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4、实验名称: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 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24、,记下读数。3) 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 ,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论: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5、 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滑轮组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 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3) 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 ,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6 实验

25、名称:探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器材:金属圆辊、弹簧秤、积木、光滑木板两块 实验步骤:1)将金属圆辊挂在弹簧秤上,记下读数。2)用短的光滑木板和积木在桌上搭一个斜面,通过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金属圆辊,记下弹簧秤的读数。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实验现象:将金属圆辊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7、实验名称: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器材: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步骤: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用试管夹

26、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4)重复以上过程3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前玻璃表面是完好的,实验后玻璃表面出现了裂痕,甚至破碎。 10 实验结论:温度的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8、实验名称:煤的燃烧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带玻璃导管的试管塞、铁架台、棉花、煤 实验步骤: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塞住。2)将上述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4)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试管里的棉花有黑色的黏稠状的油状物产生,说明有

27、煤焦油产生;实验结束时,试管里的煤燃烧后产生了黑色炭状物,说明有焦炭产生;当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能够产生蓝色的火焰,说明有煤气产生。 实验结论: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焦炭、煤气、煤焦油。 实验名称:水的净化实验器材:烧杯、药匙、明矾、泥沙、水、砂石、木炭、棕、纱布、水槽、大饮料瓶、剪刀、胶带、竹筷、水槽 我的猜测:明矾能使浑浊的水变清澈。 我是这样做的:1、将带有泥沙的水自然静置。2、加入少量明矾,搅拌,静置。3、将沉淀杯中上部较清的水倒入另一只杯中。4、将自制的净化器放在水槽上方,把较清的水倒入其中再次过滤。5、5、观察、比较。 观察到的现象:1、带有泥沙的水经过静置后便干净一点了。2、放入明矾后又干净一点了。3、经过过滤后,水更干净了 我认为:沉淀和过滤能够对水起到净化作用。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