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558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人工全髋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1、术中骨折 术中发现股骨有骨折发生,应当立即选用更长的假体,远端起码超过骨缺损区相当于1.5倍股骨干直径的距离。发生假体从股骨穿出或股骨骨折后,应延长病人术后免负重时间,无意外情况一般都可以愈合。 2、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并发症。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在1.6%至3.7%之间。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上升至5.2%,翻修为3.2%。常见的致病原因有:直接损伤,肢体延长后过度牵拉,神经缺血,神经鞘膜出血,大粗隆钢丝或缝线造成嵌顿,钢丝移位或假体脱位等都会造

2、成神经的损伤。一般的神经损伤只有在病人苏醒后才能发现。 血管损伤的发病率为0.2%至0.3%。股动脉和股神经会发生损伤,闭孔神经和动脉在医生处理圆韧带和臼底横韧带时也会发生损伤。术前可做髂总动脉或髂浅动静脉造影,防止髋臼假体凸入骨盆后引起血管损伤。为防止髋臼螺钉进入盆腔,损伤血管,解剖上在髋臼中心后、上方为安全区,这个位置是安放螺钉的最佳位置。 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感 染 人工全髋关节的感染率高达11%,但是随着对感染风险因素认识的提高和预防技术的发展,感染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了。 深部的感染与病人的某些术前合并症有关,易于诱发感染的高风险疾病有:类风湿(1.2%)、牛皮癣性关节

3、炎、以及男性尿路感染等。 预防感染必须从识别病原菌开始。金葡是最常见的急性感染的致病菌;表葡和白葡是晚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的预防措施应当根据致病菌来制定。 切开皮肤之后,也就是葡萄球菌有可能接触机体之时。因此必须在切开皮肤时,使预防性抗生素的组织浓度达到最高,这样要求术前半小时静脉输入抗菌素。一般来说,常用二代头孢作为预防性抗生素。 术后7%-14%的病人会出现尿路感染。人工关节数年后晚期血行感染可能与牙科、妇产科、泌尿系统和胃肠系统的手术有关。因此,对于全髋术后病人,这些手术术后都应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可能十分明显,也可能不易察觉。无法解释的术后疼痛和假体松动,要怀疑

4、有感染的可能。感染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化验室三方面的结果综合分析。感染可以分为3种类型:急性感染、延迟感染和晚期感染。 急性术后感染的典型症状有:伤口红肿、渗液、疼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而延迟感染,这些症状可以明显,也可以不明显。典型的表现为窦道形成,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休息时疼痛应提示医生有深部感染的可能。影像学上对感染的提示包括,骨髓腔边界不规则或有缺损,并伴有花边样新骨形成。ESR加快,C反应蛋白的升高均与术后感染有关。核素检查有助于区分感染性松动和无菌性松动。考虑感染时还应当作组织活检。抽吸活检是确定人工关节术后有无感染的最后一步。但活检组织培养阴性,并不能说明感染不存在。 感

5、染的治疗取决于对病原菌的识别、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宿主的抵抗力和假体的稳定性。浅表感染应当尽早充分引流;对于深部感染,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当考虑假体的牢固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如果试图保留假体,置管灌洗是必要的。感染迁延6个月以上,一般需要取出假体。彻底清创之后可以行1期或2期翻修术。能否进行翻修,必须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身体条件、细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有无活动性感染等诸多因素。在很多病例中,单纯假体取出,髋关节旷置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旷置术后,病人往往无痛,使用拐杖和把鞋垫高后仍能行走。髋关节融合术常常由于髋关节周围骨量的下降而变得比较困难。 2、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血栓是人工全髋关置换术

6、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低热,疲乏,心动过速,大汗等。对可疑肺栓塞的病人应立即给予吸氧治疗。 胸片,通气功能检查能够发现绝大多数的肺栓塞。心电图将有助于鉴别引发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心源性的,还是肺栓塞引起的。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为了防止致命的肺栓塞的发生,应立即予以抗凝治疗。除了吸氧外,还要纠正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如果病人不能耐受抗凝剂,或抗凝剂无效,可以选用静脉栓子过滤网。如果使用得当,过滤网将是安全的、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静脉栓子过滤网适用于:有形成血栓高风险的病人;有血栓史并不能耐受治疗量抗凝剂的病人;和使用抗凝剂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 术后使用治疗量抗凝剂极易诱发出血

7、。术后连续6天使用静脉肝素的患者,有45%出现出血并发症。因而抗凝剂倾向于仅使用预防量。降低术后血栓的发生率,防止肺栓塞形成有很多药物和方法:香豆素、低分子肝素,未分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苷,双氢麦角胺,保泰松,阿斯匹林,苯磺唑酮和羟基氯喹等都可以作为预防性抗凝剂。足底静脉泵和术后早期活动也常被应用于术后血栓的预防。 诊断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阻抗容积描记法,肺扫描,和放射性碘纤维蛋白原扫描都已用于术前术后探查血栓。血栓治疗和诊断的多样性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顽固性。 3、脱 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总的脱位率约为3%。术后肢体的短缩和旋转提示有脱位的可能。 脱位的治疗

8、方法是由脱位的成因决定的。 许多病人自身的因素容易引发脱位:神经肌肉系统有问题的病人,往往伴有肌肉力弱和本体感觉的缺陷;神志不清的病人,合作性差;以往做过多次手术的病人,由于软组织瘢痕化都会成倍地增加脱位的发生率。大粗隆不愈合时,外展肌缩短,软组织松弛,也会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 很多脱位是由于手术操作失误造成的,如假体位置不良和假体撞击。髋臼前倾超过25度和股骨柄前倾角过大将引起髋关节前脱位;髋臼后倾,外翻角大于60度,或股骨柄前倾角过小将引起髋关节后外侧脱位,并可能引起反复性脱位。CT可以辅助发现假体位置的异常。任何形式的撞击,如股骨近端撞击骨盆、臼杯或骨水泥,都应当在手术中加以检查和纠正。

9、骨赘和多余的骨水泥都可能成为支点,使股骨头从臼杯中杠出,应当予以去除。大粗隆撞击骨盆可以通过大粗隆截骨下移加以解决。下方凹陷型臼杯和大头颈比假体的使用,减少了臼与股骨颈的撞击。 术后限制患髋活动度是预防脱位的必要措施,应一直坚持到假关节囊形成。急性外伤性脱位应在复位后限制活动数周。但反复脱位并伴疼痛的患者,最终需要翻修术来纠正。 跷小二郎腿有导致髋假体松动可能;跷“大二郎腿”有可能引起假体松动、骨折。 4、异位骨化 降低THA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的方法很多。放疗就是其中之一,消炎痛、布洛芬和双磷酸盐可以作为预防性药物。异位骨化虽然在术后经常发生,但一般无痛,很少需要手术清除,也并不十分影响髋关节

10、的功能。 5、全髋置换术后假体的磨损 随着全髋置换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假体磨损所引发的并发症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当两个相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磨损和碎屑。磨损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远远不像聚乙烯内衬变薄,限制了人工关节的功能这样简单。它所产生的碎屑会激活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并促使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造成假体周围的骨吸收、骨溶解。进行性的假体周围骨量丢失,是导致人工关节的失败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要了解磨损的影响,就必须了解磨损的机制和磨损的基本形式。磨损包括粘附、磨擦、疲劳三种机制。粘附是指两个接触面在应力作用下会结合在一起,当两个

11、接触面之间相对运动时,往往较弱一侧接触面上的物质被带走;磨擦是指较硬的接触面在较软的接触面上切割、划蹭,致使物质被从较软的接触面上带走;疲劳是指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受限度,在反复作用一定次数之后,物质从接触面上剥落下来。一种磨损形式中可以包含多种磨损机制。各个假体之间的磨损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一个假体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经历不同的磨损形式。 一般说来,如能正常使用,有90%的病人可使用十年以上。愈年轻,活动力愈强或体重愈重的病患,人工关节较易磨损松动,所以除非特殊情况,医师会尽量等病人年龄大一些再施行关节置换。同时也希望病人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人工关节磨损及日后重新置换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