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自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自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自会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1)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号。 (2)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二次根式是在形式上定义的,必须含有二次根号“”。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a的实质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其中“”叫做二次根4是二次根式,虽然4=2,但2不是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即a0.如”的根指数为2,即“2-3就不是二次根式,但式子(-3)2是二次根式。 ”,注意,不可误认为根指数是“1”或“0”。 “”,一般省略根指数2,写作“提示:判断是不是
2、二次根式,一看形式,二看数值,即形式上要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要是非负数。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的性质 a既是二次根式,又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所以它一定是非负数,即a,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2 = a ,这个性质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正用时常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可以去掉根号;逆用时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完整平方数的形式,常用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a2 = a (a0),这个性质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正用时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即当被开方数能化为完全平方数时,就可以利用该性质去掉根号;逆用时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化为一个二次根式。 知识点三 代数式 定义: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
3、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知识点二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b=ab(a0,b0),即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ab=ab,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个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知识点四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b=ab,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ab=ab,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点五 最简二次根式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
4、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是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合并时只把系数相加减,根指数和被开方数不变。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只含有一
5、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 + bx + c = 0(a 0).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x2=a(a0)的
6、方程,a,x2=-a.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移项;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
7、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2-bb2a-4ac,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8、0(a0)的过程。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22 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 确定公式中a,b,c的值,注意符号; 求出b-4ac的值; 若b-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 0,方程ax+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 =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 0,方程ax2+bx+c=0(a0)无
9、实数根 222.23 因式分解法 知识点一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 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名称 理论依据 适用范围 形如x=p或=p(p0)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一边为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
10、一元二次方程。 22直接开平方法 平方根的意义 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完全平方公式 配方法 当ab=0,则a=0或b=0 22.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两个根为x1,x2,则有x1+x2=-p,x1x2=q. 若一元二次方程a2x+bx+c=0(a0)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有x1+x2=,-2ba,x1x2=ca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
11、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数字问题 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三个连续偶数:若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 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增长率问题 2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
12、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b。 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利润=成本利润率 图形的面积问题 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我们把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知识点二 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特征: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1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理解以下几点: 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知识点三 利用旋转性质作图 旋转有两条重要性质: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它是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的关键。步骤可分为: 连:即连接图形中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 转:即把直线按要求绕旋转中心转过一定角度 截:即在角的另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 接:即连接到所连接的各点。 23.2 中心对称 知识点一 中心对称的定义 中心对
14、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注意以下几点: 中心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只有一个对称中心;绕对称中心旋转180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知识点二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 要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关键是作出该图形上关键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最后将对称点按照原图形的形状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成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三 中心对称的性质 有以下几点: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是全等形
15、;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知识点四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知识点五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关于原点对称点为。 第二十四章 圆 24.1 圆 24.1.1 圆 知识点一 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O叫作圆心,线段OA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
16、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 圆的相关概念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 圆的对称性 圆是
17、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AB是弦,且CDAB, M A B AM=BM 垂足为M AC=BC AD=BD 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上图所示,直径CD与非直径弦AB相交于点M, CDAB AM=BM 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 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 弦、弧、圆心角的关系 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
18、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24.1.4 圆周角 知识点一 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 圆周角定理揭示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同弧或等弧”是不能改为“同弦或等弦”的,
19、否则就不成立了,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类。 知识点二 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内接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三种。 用数量关系表示:若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的距离OP=d,则有: 点P在圆外 dr;点p在圆上 d=r;点p在圆内 dr。 知识点二 过已知点作圆 经过一个点的圆 以点A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
20、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 O1 A O2 O3 经过两点的圆 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 A B 经过三点的圆 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即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圆,且只能作一个圆。如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作圆,作法:连接AB、BC并作它们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点O为圆心,以OA的长为半径作圆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只能作一个。 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
21、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A O B C 知识点四 反证法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或与定义,或与公理,或与定理,或与已知等相矛盾的结论;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 若设O的半径是r,直线l与圆心0的距离为d,则有: 直线l
22、和O相交 d r; 直线l和O相切 d = r; 直线l和O相离 d r。 知识点二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其他性质: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必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知识点三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的定义:经过园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注意: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完全不
23、同的概念,必须弄清楚切线是直线,是不能度量的;切线长是一条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在圆外一点,另一个是切点。 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 (1) 三角形的内切圆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3) 注意: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当三角形的内心已知时,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必平分三角形的内角。 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 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
24、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 若设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是r1 r2,且r1 r2,则有 两圆外离 dr1+r2 两圆外切 d=r1+r2 两圆相交 r2-r1dr1+r2 两圆内切 d=r2-r1 两圆内含 dr2-r1 24.3 正多边形和圆 知识点一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非常密切,把圆分成n等份,顺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
25、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知识点二 正多边形的性质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多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所有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经过正n边形的中心;当正n边形的边数为偶数时,这个正n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正n边形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正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n-2)180n,中心角和外角相等,等于360n。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知识点一 弧长公式l=npR
26、180在半径为R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是圆的周长C=2R,所以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l=知识点二 扇形面积公式 n3602R=npR180。 在半径为R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就是圆的面积S=R2,所以圆心角为n的扇形的面积为S扇形=比较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发现: npR3602。 S扇形=npR3602=npR18012R=12lR,所以s扇形=12lR 知识点三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是曲面,沿着圆锥的一条母线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容易得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l,扇形的弧长为2r,
27、因此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122prl=prl。圆锥的全面积为s圆锥全=s圆锥侧+s底2=prl+pr。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知识点一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否会发生,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所以它们统称为确定性事件。 知识点二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必然事件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最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28、。 25.1.2 概率 知识点 概率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mn。由m和n的含义可知0mn,因此0mn1,因此 0P1. 当A为必然事件时,P=1;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0.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知识点一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mn。 知识点二 用列表发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
29、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知识点三 用树形图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列方形表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树形图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树形图法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方法。 在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知识点 在随机事件中,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与否事先无法预测,表面上看似无规律可循,但当我们做大量重复试验时,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出稳定性,因此做了大量试验后,可以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的估计值。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mn稳定于某一个常数P,那么事件A发生的频率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