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497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备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课题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

2、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

3、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推进新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 这样就可以得到这

4、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合作学习:阅读中的材料,提问:在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地区是农业起源地呢?联系一下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想想中国与这些地区发展有何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问题探究2: 阅读自刀耕火种至精耕细作前的教材,问 “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层次设置问题,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概括为什么原因?”“具体有哪些表现?”“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几个方面来回答,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把相关知识梳理清楚。可分为这样几个 1 层次: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土地的利用率;概括为农

5、业生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总结:至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问题探究3:阅读教材,找出精耕细作的表现,分三组列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发展

6、情况。 1、铁犁牛耕 工具名称 特 点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 耦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2、耕作技术的进步,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一、耕作方法;二、耕作技术;三、耕作制度。 3、水利灌溉 时期 工程或工具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漕运、白渠、龙首渠 曹魏 翻车 唐朝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采用列表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

7、女织的小农经济 问题探究4:分组讨论: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 讨论成果汇报:每组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 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 2 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8、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二组: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9、 第三组: 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阅读的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个体,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愿望。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请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一下,在现实的世界里,董永和七仙女可能过上他们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为什么?”有时间,可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去关注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

10、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课堂小结: 练一练: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B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

11、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 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教学反思:变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备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课题 第

12、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本课内容的具

13、体知识点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学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分散在各个历史时间点上,按通史顺序讲则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个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系统认识。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可能相对容易,但让他们总结归纳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就相对比较难了,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 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知道的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却会比较感兴趣,因此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于三种手工业形态与市场的关系理解起来一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 我国古代冶金业、制造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4教学过

14、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 在XX年x月x日的华西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当时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XX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

15、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活动2活动二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发展过程: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4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特点与地位 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

16、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代表行业 1、高超的冶铸技术 青铜铸造的繁荣: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XX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 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灌钢法等, 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

17、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

18、窑。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1: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官营手工业的推动。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5 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商朝时

19、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2: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

20、表。 活动3活动三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 家庭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时,民间棉纺

21、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花楼机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丝织业生产工具先进,能织造各种精细的丝织品。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

22、特征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活动4活动四 6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外输: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

23、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活动5活动五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 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5: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

24、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活动6活动六 预习第三课,完成导学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 在XX年x月x日的华西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

25、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当时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XX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 7 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活动2活动二

26、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发展过程: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特点与地位 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代表行业 1、高超的冶铸技术 青铜铸造的繁荣: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

27、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XX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 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灌钢法等, 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

28、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8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1: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科学技

29、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官营手工业的推动。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2: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

30、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活动3活动三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 家庭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

31、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

32、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 9 纹,花楼机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丝织业生产工具先进,能织造各种精细的丝织品。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活动4活动四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

33、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外输: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活动5活动五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

34、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 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5: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

35、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10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备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课题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新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地位: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因此经济史的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的

36、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后来自然经济又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根源。 2、本课特点:头绪多、历史概念多,涉及时间长,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 在学习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微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3、 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7、 4、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5、 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思维方法:唯物史观、联系、对比、迁移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2、 通过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3、 “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的说法,体现我们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

38、要规范市场秩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元互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研讨指导、发展性评价 教材处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商人的出 11 现和商业的兴起,宋元商业的繁荣,明清的徽商与晋商。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内容涉及的时间长,专业性强。与内容有关的绘画、图片、实物、文字资料异常丰富。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充

39、,增加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了解,为学生认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填写评价手册的本课自主知识梳理,掌握基本史实;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提纲、小组讨论。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那么商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讨论回答。 介绍明清时期我国最大的票号日升昌的创办及其发展的情况。文字部分重点指出山西平遥人雷履泰为经商方便,创办票号日升昌,经营异地汇兑业务。这个票号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票号。旨在说明

40、晋商在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票号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引文内容,观察插图,然后向学生提问。问题一:通过阅读引文、观察插图,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文中的票号和后来的什么机构类似?它在商业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一、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 教材以我国古代历史的不同时期为线索,讲述了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和在先秦、秦汉、隋唐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商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业的出现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中国人很早

41、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到了西周,商业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然是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也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

42、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目内容时,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不同时期不同形状货币的图片或实物为线索进行讲解,还可以用各个大商人的故事来增强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感性认识。 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量衡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

43、称的“秦半两”。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后来发展为九个市,当时官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

44、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市内的物价也由官员统一管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教学建议:首先请学生阅读内容,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然后再由教师提问: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与先秦时期相比,秦汉时期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增加师生

45、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展示“秦半两”和“汉五铢”钱的实物或图片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展示汉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长安城的两个市,说明商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除黄

46、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唐代长安城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各有220行。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唐朝*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

47、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唐*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教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有关柜坊和飞钱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柜坊和飞钱与后世的什么相类似?它们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唐长安平面图”来讲解唐朝长安的商业繁荣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宋元商业的繁荣 教材主要分两宋和元代两个阶段讲述了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情况。商业要繁荣,*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 13 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