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5234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3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1 草原 (1 ) 2* 丝绸之路 ( 4) 3 白杨 ( 5)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7 )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 (8 ) 舟过安仁 (10 ) 清平乐村居 (11 )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12 ) 7* 祖父的园子 ( 16) 8 童年的发现 (18 )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 20) 童年的水墨画 ( 21) 第三组 10 杨氏之子 (24 ) 11 晏子使楚 ( 29) 15* 金色的鱼钩 (31 ) 16 桥 (33 ) 17梦想的力量 (36 ) 第五组 18将相和(38 ) 19草船借箭 (41 ) 20*景阳冈

2、(44 ) 21* 猴王出世( 46)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网上呼救 把握自己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 48) 临死前的严监生 ( 51)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54 ) 23* 刷子李 ( 56) 24* 金钱的魔力 ( 57) 第八组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9 ) 26 威尼斯的小艇 (61 ) 27* 与象共舞 (63 ) 28* 彩色的非洲 (65 ) 1草原说课稿 一、

3、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

4、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1 五年级下册 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

5、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

6、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

7、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

8、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2 五年级下册 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

9、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

10、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

11、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

12、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 五年级下册 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

13、、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本。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

14、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15、,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4、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 2、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3、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课文。 阅读要求:划下自己不懂或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2、全班交流。3、指名读自己

16、最喜欢的段落。 深入课文,把握主旨 出示重点句,学生齐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1、思考: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体现“伟大”的相关语句。 3、全班交流。4、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5、教师随机板书:友谊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路。 6、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体会两国人民的友好心情。 总结升华、扩展延伸 1、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学生欣赏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3、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4、布置作业:将文中四字词语摘抄下来。 4 五年级下册 七、说板书

17、设计: 最后我要说的是板书设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我随机进行板书。 友谊之路 2、丝绸之路 商贸之路 亚欧 文化之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3. 白杨说课稿 教材简析: 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

18、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再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

19、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5 五年级下册 再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铺垫教学 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 2、“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 3、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

20、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二、课题质疑,激趣读文 1、看到白杨这个课题,你想作者会介绍什么呢? 2、总结归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几个问题:白杨树的外在特点;白杨树的品格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课标指出,再对学生思想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地培养。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探究体验 1、合作,交流。同学们刚才已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了,但了解的是否全面呢?请在小组中交流。

21、 2、小组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合作中学生得知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是高大挺秀,内在品质是不择环境,不惧灾害,适应力强,生命力强。 四、品味语言,语感训练,体验情感 1、辅助填空:从兄妹俩的一番争辩,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杨。 2、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 3、创设情境: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白杨却是这么直,这么高大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呢?多

22、么的白杨树啊! 4、组织交流: 多么的白杨啊!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指导朗读体会: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地方?能换上它读读吗? 6 五年级下册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填上去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们欣赏;边疆需要它,这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多么的白杨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指导朗读体会:你能选用其中的一种天气情况来说吗?想象当时的情景,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分小组读、齐读。 多么的白杨啊!它从来就是这

23、么直,这么高大。 引导体会“从来”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白杨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也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还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组织交流。 指导朗读。 6、小结: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气候,哪里需要,白杨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引导探究 ,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24、。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学生读句质疑:爸爸仅在介绍白杨树吗?他在表白自己什么心迹?/你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跟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很相似,说说你的见解。 3、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4、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朗读来回答。 5、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 6、小结:爸爸看到了这,高兴地笑了。这是一个边疆建设者看到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时的一种欣慰的笑。让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7、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

25、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7 五年级下册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说教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

26、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洋溢着浓郁的

27、抒情色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充分表现了筑路大军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文章内容鲜明,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因此,我把教学重难确定为: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四、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对本课背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课前又没有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些为学生理解

28、课文增加了难度。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上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 我主要采用情境激情法,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指导法,运用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朗读感悟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朗读中体会情感等。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学生自读感悟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读,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

29、课文时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天路; 2、引言导入新课 8 五年级下册 二、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读了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 2、边读边想: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读后检测。 四、读中感悟,体会精神 1、学生默读感悟 默读课文4-9自然段,在文中

30、找一找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还可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冻土 学生交流句子,引导感受困难; 读悟克服困难的句子,体会建设者的精神,引导朗读;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学生交流句子,师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精神。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齐读1011自然段; 2、简介青藏铁路 3、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七、说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牧童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告诉孩子们的第一句话其实也是告诉我自己的: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

31、的老师,这么好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次,既是压力也是挑战,今天我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牧童。 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原野、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说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我将

32、目标定为: 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主动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主要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一

33、:古诗导入,温故而知新。 以古诗擂台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背已经学过的古诗导入,不仅能自然地引出新课,为新课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带领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9 五年级下册 环节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是走进古诗、融入诗境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交流学习成果的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说诗意,悟诗情,预设一是抓住“铺、横野、六七里”理解诗意,品味“弄”感受情趣。 从学生的学案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铺,六七里的含意,对

34、横野提出问题的人比较多,所以我预设从横字入手,先理解横字的意思,横即辽阔,再进而理解横野即广阔的原野。 弄字的解释,课文中有注释,解释为逗弄,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课文中的注释,使孩子们的思考在这两个字上止步了,在学案中呈现出来学生仅仅把理解停留在了逗弄这两个字上,到底什么是逗弄,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徐徐晚风中,牧童一会儿把笛子放在嘴边轻吹,悦耳的笛声飘荡在晚风中,一会儿 。引导学生说说牧童是如何逗弄笛子的,从中体会到牧童生活的悠闲,快乐。再以一个小小的弄字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心情,能否透过这个字,来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诗人的心情。

35、 预设二:想象牧童为何不脱蓑衣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在理解这两句诗时,我适时出示图片: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 根据学生的学案中体现的学生的不同见解,我预设了诗人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下了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还是月夜中的微风有些微凉?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说词解意,而是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环节三:在理解诗意

36、体会诗情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当堂背诵古诗。 环节四:补充教学,升华情感 出示唐朝诗人栖蟾的牧童,让学生在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找一找两首诗异同。体会同样的题材,描写无忧无虑的牧童生活,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可以是五言,可以是七言,可以含蓄,可以直白,鼓励学生课后背背古诗,做到及时积累。 总之,我的全部教学过程围练“品读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展开。在整堂课中,通过朗读、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既能很好地感受到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又能积累很多古诗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受能力所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希

37、望在座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舟过安仁这一课,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教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10 五年级下册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

38、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难点:理解后 生:杨万里 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游戏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这样的猜诗人,也是对诗人了解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倾听竞猜的时候,她或多或少的都会记住一点,我想这要比学生说或是老师介绍,学生记忆要深刻些。而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划节奏、读诗文 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读诗,然后教师泛读,根据老师的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节奏,然后自由朗读,这是第一次读诗,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

39、解。 3、抓重点、明诗意 这是整节课的第二次,读诗文,读后引导学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懂与不懂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诗文的意思,对诗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想诗境、悟诗情 这是整节课的第三次读文,学生自由读,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当时的情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然后指生朗读,在这做到学生自评、师评、生生评,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朗读后,教师再一次的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诗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一环节是重点,要让学生多说。 5、吟诗句、诵诗篇 这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有充满了

40、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也是整节课的第四次读,同样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指生朗读,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背,前后两个人互背,男女生对诗句等不同形式,最后指生背诵,争取达到当堂背诵。 6、拓展、延童趣 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时一首首美妙的诗。引入杨万里的又一首儿童诗稚子弄冰,引导学生读一读。我们看到的师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在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也可以变成一个美丽的小故事。设计一个小练笔,做到课内与课外的延伸。 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41、读中思考、读中品味,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5.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一、 说教材 清平乐 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着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

42、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11 五年级下册 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 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

43、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

44、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 目标导学,诗词比较。 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

45、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回忆古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有关词的知识。因而我从高鼎的村居入手,让学生比较着学习,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2、 同桌互读互评。3、 抽生读并正音。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三、 合作交流,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 “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12 五年级下册

46、会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意,体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四、 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国泰民安的内涵。 五、 强化训练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6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