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5411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语文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

2、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好象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泰山神奇秀丽。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一个“割”字,表现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雄心壮志。 5、赏析:“齐鲁青未了”。 答:“齐鲁青未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望”字,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泰山绵延、高大。“青”是青翠的山色,“未了”是写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现出泰山绵延,写

3、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表现了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战火连续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表达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

4、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引人共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

5、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

6、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

7、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8、这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5、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

9、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

10、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4、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 这首诗处处渗透着“悲”,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景悲己悲国悲 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2、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写岳阳楼之所在。 “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

11、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实践的跨度上来叙事。 作者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高亢而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语意双关。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完整、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