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662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巴山三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第七中学的语文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2、能力目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3、德育目标: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教学难点:引用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游记:一

2、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特点:1、散文的一种;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游踪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

3、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结构: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1、抓住景物特点;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

4、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板书:巴东三峡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作业练习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