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8732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沙洲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l、城市发展的需要南京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宁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可是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他们的教育存在缺失。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城市教育的过程中,短时间内能否适应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区域转换?能否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要求?能否在异地他乡得到心理上的认同,从而产生城市的归宿感?南京市目前正力求打造成为一所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种现代化都市中,更应体现一种高度融合,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尽快

2、融入城市生活中,而以上所述问题是当前我市教育教学急需研究的问题,因而我校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城市教育的研究应有很大的探索空间。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建邺区政府指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总学生人数的90。其中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是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在城市的生存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由于大多数外来工人员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着经济(主要为借读费,对五证齐全的才免去)、文化(主要为地域文化与城乡文化差异)、教育状况(主要为课程进度、难度)等差异,其子女在学习上或多

3、或少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家长忙于生计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子女学习和成长中的教育,或是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忽视或缺乏教育而导致学生行为习惯欠佳的问题;(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转学频繁等因素而造成学习断层现象或不良学习习惯;(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地域的差异而产生语言不通或交流障碍等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人际交往上的困难;(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转学频繁、学习成绩下降而造成的自卑及其他负面情绪。以上所述则是整个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够和谐之处,它们或多或少关系到各年级班级稳定、各科的成绩均衡,全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情形下,我校以“勤”为校训,鼓励和鞭策上至校长、老师,下至全体学生,全校同

4、心协力,创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并且特将让外来务工子女“做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为办学目标,以“成长在南京”、“成人在南京”、“成才在南京”、将来“成功在南京”为外来务工子女发展规划,衡量和鼓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注他们的学习及心理,从而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鉴于以上所述,我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是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有益于南京市市民素质整体提高,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价值。二、课题界定与依据(一)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1、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征:沙洲中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相关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90左右,大多数为农村户口。

5、其父母在南京工作,因跟随父母在宁生活而改变了生活、居住、学习的环境,有造成学习基础不牢固、学习环节脱节、学习行为习惯欠佳等学习障碍的倾向。2、“融合”在词典中的含义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也可作融洽、和谐来解。在本课题中指让地处南京大都市中的本地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容纳接受,比如对生活习惯的理解、对方言土语的尊重、对其淳朴善良的欣赏、对学习水平的平和态度等;同时也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南京生活学习过程中积极融入本地,主动接受本地城市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本地教育教学要求,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南京成长、成人、成才进而成功,从而“做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融合教育策略”在本课题中特指为

6、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迅速与本地融合,并促使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达到师生共建和谐的生命历程的目的,从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采用的、能帮助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的策略。(二)政策理论依据1、情感教育理论。人从智力潜能到智能现实化,都有情感的参与和支持。我校针对外来工子女教育上采用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可以帮助外来工子女进行人际沟通,可以帮助他们选择认识的方向、兴趣,也可作为一种监控,去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积极的评价,从而有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迅速融入校园氛围。2、“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多种智能的整体发展,必须配合每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

7、具有的独特智能之组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体现“多元”碰撞,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3、“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现状,要立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与“学”处于和谐状态中,能加速学生的发展。4、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必须秉着公平的原则,让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共同享受教育

8、的阳光雨露。三、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1、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心理上融入南京;2、开展踏实细致的养成教育,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习惯上适应南京;3、生成有效实在的课堂教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学习上的渐进;4、开展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文化上的认同。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调查和分析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心理困难障碍的原因,寻找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教学对策,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在南京”、“成人在南京”、“成才在南京”、将来“成功在南京”,“做

9、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努力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能在社会范围内很好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合格加特长的现代化新市民。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一)高屋建瓴,为学校发展提出“融合教育”1、2006年10月,南京市教科所黄达成主任、陈静波副所长和区教科所倪晓寅主任等专家领导亲临我校指导。他们认真审阅了我校原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集中多方智慧,我校最终将课题确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充分展示了学校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着“认同、尊重、渗透、和谐”的教育思想。确定课题后,由学校教科室主任在政治学习会议上向全体

10、教师宣讲了学校总课题的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在全校拉起一场教育科研风暴的帷幕。2、组织了开题会议:2007年6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开题会上,课题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目标、研究价值与研究内容。开题会上,市教科所张宏主任和区教科室倪晓寅主任及河海大学高燕教授等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证。3、成立了课题组:全校总共有36人加入课题组,成立相关子课题研究组。子课题组长子课题项目内容子课题一张迎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二王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子课题三余永福外来务工人员语文课堂有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子课题四张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1、研究子课题五白林树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中自尊、自信、自强的策略研究子课题六陆斌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研究子课题七朱贵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与融入当地社区文化的研究(二)他山攻错,借科研培训为课题研究指导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认识水平提出融合教育之后,我们多次在政治学习会议上展开学习。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容易使他们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安心在校学习。我校提出 “融合、激励、期待、赏识” 的办学方针,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教师要做

12、到一视同仁。2、开展系统的课题研究培训:自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式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现场体验等方式进行。如邀请开设专题讲座的专家有:课题基本研究方法与思路:倪晓寅(建邺区教科室主任)个人课题申报指导:李金梅(建业高中英语教师,第一届市级个人课题优秀成果获得者)个人课题结题指导:傅幼康(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等学校在融合讲坛中就课题研究中所遇见的问题开设了7讲:主讲教师研究内容第一讲刘美云我心握你手 一刻不停留第二讲白林在思品课堂上尝试课题研究第三讲陆斌琴踏踏实实做教学第四讲沈倩蒨以真心换真情第五讲朱金枝教育案例的撰

13、写第六讲黄超努力充实自我、真情引导学生第七讲张瑾用爱来转化差生另外河海大学研究生进驻我校,协助开展课题研究,也给予了大量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研信息。通过以上培训,课题组成员系统掌握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按子课题分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包括介绍课题新成果、课题组核心成员上研讨课、课题研究困难等方面的研讨交流。同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与兄弟学校开展广泛的交流。比如杭州闸弄口中学一行到我校参观研讨,我校到浦口区行知小学参观学习。(三)脚踏实地,以课程建设为课题研究张本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现状不同于本市其他学生,必须针对生源状况制定一套适合

14、我校学生学习的课程。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特别注重体现我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1、开发融合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学法指导: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南京学习过程中迅速融入本地,能接受本地城市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本地教育教学要求,学校专门开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实际的学法指导校本课程:初一开设,每周一节,专门由一名从教30年经验丰富的语文高级教师编写主讲,共10讲两万多字。“强化学法指导”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本地区学习要求,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推进。走近南京:为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了解南京、热

15、爱南京,将来建设南京,成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学校在初二开设走近南京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节,专门由一名“老南京”教师主讲,共10讲三万多字。空竹:空竹运动作为南京文化之一,既是拓宽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的一种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学校在初一、初二开设空竹课程,共5个章节。2、深度整合,改进国家课程。围绕“融合教育”理念,把国家课程内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创设全新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我校的课程改进,意在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情感、技能、需要、兴趣、意志等要素进行整合,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通过这种改进,找准外来务工人员子

16、女的最近发展区域,小步提升、共同发展。每个学科主要负责人为教研组长。如语文组和历史组在学科中渗透南京本土文化的教学,在外来工子女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系列教学实践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南京本土文化中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使南京本土文化彰显其力量,影响外来工子女的思想、感情,丰富外来工子女的人生阅历、生活方式,促使城市“第二代移民” (外来工子女)顺利融入南京,为其成长为真正的南京新市民做好基奠。 (四)约法三章,以养成教育为课题研究抓手1、全方位宣传,以一种制度规范举止(1)学校制定制度。要想转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习惯,教育者态度必须坚决,要有硬性的规定。依照中学生守则

17、、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南京市沙洲中学一日常规中补充行为规范细则,要求班主任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2)班级宣传到位。学校通过晨会、校会等形式教育学生,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在主题班会上对学生展开教育。班级中还设立“文明园地”等宣传角,实行班规上墙,评比制度上墙等做法。(3)关注个体差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中要做到细致性、反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给予他们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中会遇到难题,有的学生会屡次“犯规”,我们也不能放弃。比如我们曾举行“你扔我捡”的活动,让受教育者从与自己平等的同学的角度判断是非,因为毕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是积习难改并非道德品质的问题,所以收到

18、一定实效。2、大氛围营造,以一种熏陶润物无声自2006年确立课题以来,学校对于校内文化氛围营造相当重视。走进沙洲中学的校园,你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所吸引,正对校门口教学楼上校训“勤”字,侧面教学楼墙上“做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11个大红字格外醒目,草坪上、走廊边、标牌上温馨、激励的话语随处可见“我们是农民的孩子,拿什么去回报父母?争气!”“提高就是一百分,进步就是好学生” “遵守校规校纪,和谐在沙中;养成良好习惯,文明在沙中;提高学习成绩,勤奋在沙中;消除心理障碍,快乐在沙中”。这些鼓励的话语让每一位沙洲中学的学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熏陶。学生美术、文学作品也精心制作以配框上墙的形式张贴在走廊墙

19、壁上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点点滴滴、学生在沙洲中学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学生作品等这些材料称之为“融合点迹”融合点迹是我校“融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展现。全校各处都体现出浓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直至目前为止,学校仍在不断进行“我与经典同行”、“励志成才”等文化牌的建设、教室内部文化氛围的创设、校园整体“融合教育”氛围的营造、学生“融合心愿墙”的建设等等。这一切无不体现出“融合教育”校园文化的魅力,提升出校园文化品位。3、精细化管理,以一种共识推进实效(1)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待遇。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外来人口家庭生活相当贫困,条件相当艰

20、苦。为此学校与沙洲街道启动阳光助学行动,专设每年5万的基金资助外来工子女。此举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爱心的奉献能有效地化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本地学校,本地师生的抵触心理,为今后社会稳定打好教育基础。(2)以班会为载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教师经常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比如学校“为外来贫困学生过生日”就是其中的一项主题班会活动,为外地学生的生日庆祝,让他们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快乐的生辰,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3)以沟通为目的,强化家校联系。以“家校互动”为形式开展的各类活动,如设家长学校、爱心

21、联系卡、家访活动等。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我们做到了“三个结合”:首先,书面联系与见面沟通相结合,既有书面的“家校联系册”,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见面。如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家访,送油送米,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教师与学校的关爱,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为学校,为班级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日常联系与阶段联系相结合,利用“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实现了家长与学校的“日常联系”,同时,也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阶段性联系。再次,传统方式与网络方式相结合,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开辟家校联系的“第二通道”,班主任可随时随地与家长进行无线沟通,接受家长的咨询与建议等。通过家校联系以取得

22、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以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4)关注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每天中午吃饭,你会看到整齐的学生就餐队伍从出教室门就开始排起,秩序井然。因为学校食堂较小,打饭的窗口只能容下两个班级在排队,其余班级便有秩序地排在门外,安静等候,顺序入场。打过饭的同学从内门走进就餐区域,与后人并不冲突。就餐完毕,学生将桌面剩余垃圾带走,将餐具整齐放入筐篮。全程中有德育处管理,班主任负责,卫生管理员维持,不容许有丝毫差错。这种习惯的养成一开始也许很难,可持之以恒做下来,学生面貌有惊人的改观。像这样的细节管理,学校随处可见。(五)异曲同工,以课堂生成为课题研究实效1、开展了“融合教学”为主题

23、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组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主要有:(1)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围绕“融合教育”的主题设计教案,在子课题组内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进行课例分析,积累教学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融合教育教学策略,并撰写课堂教学案例或教学片断,及时进行反思;(3)学校开展“融合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形式,深入探讨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批优质课并在校内予以展示。“融合教学”是我校“融合教育”特色教法,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点的教法。学校提出“1+12活动”。一方面为每位老师配备了“课

24、程标准新教案”,另方面要求同学科一学期教案相互交换,然后在自我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同组备课研究教法,上完课后同组间再进行第三次备课,修改教法完成教案集称之“融合教学”,今后与同学科所有教师共享,不断修改,汇集大家共同智慧。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相互坦诚,不保留、不藏私,树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协作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按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015工程”,即老师讲课30分钟,学生练习15分钟,精讲多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堂有效学习的研究,成功的做法首推如下几种:(1)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由于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各方面与家乡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

25、子女常在心理上产生与城里同龄孩子比较中带来的自卑心理,不能自尊自信的学习生活。他们虽然有着朴实、勤奋的精神,但与他人合作能力欠缺,为了促进融合教育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尝试小组内的合作,进而组与组,班级之间合作,在学校里培养学生与身边人合作意识,从而在社会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更好融合与南京这座城市的融合,做昂首挺胸的南京人。如朱琳老师在做 “成长在南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把实验班(33人)分为8个小组,每组4人,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以学生成绩、生源地、在南京学习生活的时间等因素来进行挑选分组,力求组内异质。这样的分组兼顾到来宁时间不同的学生的感受,在交流与合作中加深对南京的认识以

26、及对自我成长的认识。白林老师在思品课上以小组自助合作模式教学,采用个人吃力不讨好原则和鼓励新面孔原则,有效针对小组内不参与的组员,即一人再能干,只能加一个人次的分数,而不断的小组新面孔参与课堂,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不仅按每个人次加分,而且还另加全员参与分。以此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小组活动。(2)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情境教学的要点是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情境,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的心理距离,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科学习中基础较差,底子薄,让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

27、化感受,可以使他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起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比如,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原来的学校并没有正式学过英语,英语基础几乎为零,而现行的牛津教材难度偏大课本内容太多,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太杂。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英语学习上的困难。那么我校英语学科则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3)衔接教学的研究我校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占多数,其中有部分学生来自规范的公办小学,大部分学生来自相对较弱的民工子女小学,这就无形中造成进入中学之后学习水平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

28、好衔接工作,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合理衔接,顺利过渡,最终有效的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王梅老师经过对衔接教学的反思,理清了中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找到初一数学教学衔接中的知识点。并分析新旧知识间存在相近属性和差异属性。教学中,展示了新旧知识的共同内涵,创设类比情境,使新知同化或顺应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后续阶段的中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多元化表彰,注重激励教育,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没有人不期盼得到尊重、得到爱,获得最大的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更为迫切。我们只有

29、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努力地学习,才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此情形之下我校采用“多元表彰”的一种评价机制,这种评价将原来内容单一、次数不多的的表彰转变为经常性的、注重个性与成长的表彰。如 “纪律标兵”、“礼仪之星”、“最佳值日岗”“写作之星”“小小画家”“艺术明星”“体育明星”等;同时举办“沙中文化艺术节”、“英语活动周”等活动,利用这些大型活动,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展开了每班第一名奖励自行车、复读机;前五名奖励学习用具;进步大的学生奖励“肯德基全家桶”等多元化分层式的表彰

30、,此举极大鼓动了学生。通过奖励告诉学生,只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才能在南京站稳脚根,才能融入城市,成为南京新市民。(六)精彩纷呈,以课外活动为课题研究外延1、了解南京文化,开展以“本土文化融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我校强调融合教育,并不是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性于不顾,相反,通过开展“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活动来消除偏见。学校在组织以“南京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除了研究南京历史、名胜、交通之外,我们的视野还很自然地拓展到几乎与南京相关的全部知识。在具体活动的组织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参与,画南京、写南京、咏南京、研究南京、设计南京等,个性化的参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如游访中山陵、参观

3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看影片南京并撰写读后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南京的情感。2、提升生活力,开展“融合社团”活动(见附录一)我们的“融合教育”特别注重对外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非智力因素及生活力的培养,“融合社团”活动指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设有空竹、葫芦丝、健美操、美术、科技、劳技、阅读、篮球、排球、棋类、计算机等项目,初一、初二所有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我们还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学社融合文学社,建成学校“融合之声广播站”。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一来宣泄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剩的精力,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二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调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活动秩序与规则

32、,对他们思想、行为进行影响。融合社团中的民乐、经典诵读、健美操、集体舞、科技、美术等小组学生多次在区市省各项比赛中获奖。3、传承南京本土文明,开展“抖空竹”活动2006年12月31日南京第一支由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的中学生空竹表演队在沙中成立。2007年9月,学校空竹队参加南京市首届民工才艺大赛,赢得赞誉。2007年11月份学校空竹队在全区运动会上喜获团体表演一等奖。2008年3月参加“2008玄武湖景区百花闹春迎奥运游园会”的开幕式表演,得到了到场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2008年5月10日,参加NIKE“让我玩”城市流动青少年江苏省运动会,空竹表演赢得了组委会的赞许。一次次成功,让学生看

33、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4、成立“融合之声”广播站(见附录二)以全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融合之声”广播站于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0012:30广播,广播站设校园快递、学苑杂谈、英语乐园、文学长廊、心灵驿站和音乐畅想六大板块。学校“融合之声”广播站有“编辑小组”和“播报小组”,在初一、初二范围内公开招聘,播音员有10名(其中4名英语播音员)、编辑员有6名(其中两名为英语编辑),负责投递稿件的编辑和播报。5、成立融合文学社 “融合文学社”目的在

34、于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有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舞台,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融合文社”设社长一名,全面负责文社工作;三个副社长(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本年级的文学分社的各项工作。学校专设“融合文社”橱窗定期展示优秀文章。“融合文社”创办二年不到,效果显著。“融合文社”的网上博客也引起江苏省作协第四届签约作家、江宁第九届政协常委“打工诗人”屏子女士的关注。屏子女士受沙洲中学“融合文社”邀请专为文学社学生开设了一次精彩而感人的讲座并做文学顾问。现“融合文社”已出专集一本,内含“融合文社”社员优秀诗

35、稿24篇,优秀作文41篇。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一)“融合教育”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一种“大活力”。1、悉心培育学生赢得对“南京、老家都是我的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融合社团”等各类活动注重本土文化渗透,让学校教育具有更浓厚的人文性、乡土性,继承并发扬南京深厚的文化精华,使外来工子女学生接受热爱“第二故乡”的思想情感教育,比如创立南京首家一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空竹队”,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南京的亲近感 。 曾有调查反映,每当学生在南京生活学习不习惯、不适应时,总会非常怀念故乡,但真的回去,却又发觉那里的现实已不再是梦中的故乡,反而只想尽快回到南京。这

36、是一种夹缝中的心态。其实更已经是一种文化融合。2、“融合教育”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1)通过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能做到上课自觉思考,大胆发言;明确掌握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有错题及时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学习与玩的关系等。(2) 通过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个人卫生有了较大改观,班级环境整洁,班级面貌焕然一新。(3)通过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觉性和责任心,能以身作则的班级管理小干部,出现一批“纪律标兵”、“礼仪之星”等。3、将本土文化融于外来工子女课堂,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

37、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情感态度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融入南京本土文化,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带着这种情绪走进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共同感动,在与“本土”味的文化交流中逐步走向深层的精神交流。从学情出发,从人本主义出发,才真正使外来工子女获得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便会充满轻松与和谐。学生感兴趣的是南京本土文化,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学生心情愉快,不良习惯减少,也自然而然爱上课堂。4、融合教育让学生“成才在沙中”(1)中考喜创佳绩:2007年中考中,均分名列全区第四;语文均分

38、名列全区第一,数学均分名列全区第三,英语中考成绩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其中,“融合班”初三(1)班均分,远超省重点分数线)。2008年中考中,有四名外来工子女被四大名校录取,25名外来工子女上省重点高中,60%的外来工子女在南京上省重点以上学校的中专、大专。(2)学生佳绩不断喜报连连: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我校刘倩雯、戚伟分别荣获二等奖 、三等奖;第一届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我校孙磊荣获“地球小博士”称号;江苏省“我与经典有约”征文大赛中我校董婷婷的品读名家的节日气氛荣获省级二等奖;初一(4)班仲宁让歌声永远响起在省级报刊扬子晚报登载等等。两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英语、作文、历史小报、物理、

39、航模、科技、信息技术、冬锻三项等学科类、技能类、创造类竞赛中,多次获奖。经初步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区级以上获奖达上百人次。(二)“融合教育”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一种“大转变”。1、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校全体教师没有因外来民工子女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就对他们投去异样的目光。尤其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调查后,通过学情分析,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并能够容纳接受,比如对生活习惯的理解、对方言土语的尊重、对其淳朴善良的欣赏、对学习水平的平和态度,同时对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关爱。他们对每位学生的激励、赏识、融合、期待,处处体现

40、了我校人文关怀的融合教育理念。2、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方学习,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引发教师对自身的地位、作用,教学中角色定位,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和重构,可见,一方面融合教育的实践需要有教师先进理念支持才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融合教育的实践本身又是教师队伍的一次再造和更新。在两年半的研究历程中,教师不断取得成绩:沙洲中学第一届“融合杯”青年教师基本功之教师赛课取得圆满成功;沙洲中学第一届“融合杯”青年教师基本功之“三字比赛”圆满结束;沙洲中学第二届“融合杯”青年教师基本功之“电子相册制作比赛”圆满结束;建邺区第二届风采杯教师基本功大赛

41、沙洲中学语文组物理组荣获团体一等奖,有24名教师分获一二等奖;建邺区首次教坛新秀评比我校5位教师荣获称号3、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两年半以来,教师积极参与论文写作与个人课题申报,文章多次获奖及发表,2006-2007学年教师在区级以上论文获奖51人次;2007-2008学年教师在区级以上论文获奖122人次。在2007年南京市第二届个人课题申报过程中,9位教师参与申报,100%通过课题立项。(详见附录)(三)“融合教育”初步形成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四大策略,体现了一种“大智慧”。1、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设策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其父母在南京从事劳动、工作但具有不稳定性,因根据父母工作而变迁生活、居住、

42、学习的环境,时常造成对新的环境的陌生,面对日益发展的大城市,心理难免有自卑、畏难,学习上也要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今中学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课题,这也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迅速适应本地教育教学要求,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全盘“融合”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公平的教育观。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平等的教育意识,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体现得尤为重要。(2)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氛围,加强教育管理,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公平。(3)关注外来务工

43、人员子女的个性心理,构建爱心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4)课堂上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自信、自强良好心理品质策略研究。教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存在自卑的实际状况而制定的有效的在课堂中有针对的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良好心理品质策略研究,创设情境,教师主导,精心策划各种学生易参与的教学活动,在鼓励赏识教育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教给学生战胜自卑情结的好方法和技巧,借鉴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树立在“我是课堂的小主人”意识,人人参与进来,在竞争与合作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良好品质。2、开展踏实细致的养成教育策略习惯,是经过日常生活长年累月的不断积淀,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

44、无意识的形态。它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看似不经意,力量却无比巨大,一旦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左右着我们的人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校的融合教育充分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远离故乡,在心理上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走进他们的心灵,善待他们,用养成教育挖掘他们自身的优点,克服存在的问题。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融合教育”包括通过教育促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迅速与本地融合,形成“现代城市

45、人”的基本意识。“现代城市人” 基本意识包括城市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六种意识,通过融合、渗透,将这六种意识的培养润物无声于点滴的行为指导上。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学习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和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出发,着重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观念、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品德习惯。3、开展有效实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的是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

46、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就变成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从我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所处的校内、校外环境出发,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不断增强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等一系列促进其终身发展的优良品质,并完善初中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律,使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我们的研究内容

47、从备课策略、组织策略、课堂策略、评价策略等方面来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过程。4、提升文化认同的活动陶冶策略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小就随父母在南京生活,有的甚至就在南京出生,可以说是从小在南京长大,他们对老家的概念,只不过是通过家庭教育得来而已,因此也变得十分模糊,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也很难体会到与之朝夕相处的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对南京也不太容易产生“归属感”。在现实的生活之中,他们接触到南京的文化,他们也想了解南京的文化,因此我校通过一系列与南京文化息息相关的课外文体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了解,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第二代真正热爱自己的第二家乡,真正成长为南京的

48、“新市民”。同时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人沟通、协作能力、成就感都得到了加强,在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灵家园。(四) 融合教育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扩大了办学影响力,体现一种“大效能”。1、融合教育的理念已在全校扎根。我校采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凡是五证齐全的外来务工子女上沙洲中学可免交少则几千,多则万元的赞助费,还和南京本地学生一样免交杂费,不仅如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学生融合编班,在日常管理中营造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还实行物质奖励,为学生学习创造物质条件,激励学生学习。这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