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910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活动专题讲座朗诵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朗 诵,广州八十中学 龙漂骠,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朗诵前的准备,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

2、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选择朗诵材料,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二)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

3、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 3丰富、逼真的想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

4、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试 一 试,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红的。,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读了一篇课文 读了一遍课文,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不停顿),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二)重音,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规律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

5、的状语常重读;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 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2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

6、、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三)语 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

7、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四)句 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1升调 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2降调 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3平调

8、 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4曲调 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模拟训练,(1)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我渴望自由,()(庄严)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我希望有一天(平调)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

9、、充满自信),句 调,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重音,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重音,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音 节 的 停 顿,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二三式)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二三)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10、大河上下,顿失滔滔。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 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语 意 的 停 顿,1、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2、通知到了(补充短语)通知到了(主谓短语),3、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不是坏人)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是坏人),4、我看到儿子提着爸爸从北京买来的礼物,高高兴兴地走进屋来。,谢谢观赏,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

11、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

12、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