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醴陵是著名的瓷城,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业是醴陵传统支柱产业。一、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醴陵的陶瓷产业以其辉煌的历史、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在世界陶瓷行业和陶瓷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醴陵陶瓷目前已成为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化工瓷几大类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陶瓷产品由日用高温瓷独闯天下发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并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集群。至2005年底,登记注册的陶瓷法人企业已达437家,从业人员6.44余万人,资产总额31.01亿元,
2、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元,利润总额0.97亿元。 (一)积淀了深厚的产业文化醴陵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醴陵独特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工艺享誉中外,先后于1909年、1915年获得意大利都郎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醴陵生产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和人民大会堂专用瓷闻名于世,有“红色官窑”之称。醴陵瓷曾作为共和国的礼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多个国家的元首,因此又享有“国瓷”的美誉。(二)群体规模较大醴陵生产的日用瓷占到了全省的94.7%、全国的16%,占世界陶瓷产量的9.6%,列全国第三位。全市拥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陶瓷生产规模企业124家,占全市
3、规模企业的15.52%,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有44家,3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过亿元的有4家。2005年,日用瓷产量达到15.8亿件,工业陶瓷产量达到20.99万吨,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7%,提供税收1.99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7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5.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21亿元,资产总额27亿元,利润总额0.43亿元。(三)产业集聚效应突出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大林、孙家湾、嘉树、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大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
4、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浦口电瓷厂、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明显的陶瓷工业小区,“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四)产业外向度不断提高全市共有89家陶瓷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005年,出口日用陶瓷7.26亿件,外贸出口额达2.3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0.50%,陶瓷产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名列第七位。(五)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陶瓷产业内部自然分工协作关系基本形成,原材
5、料供应、运输销售、瓷泥加工、彩印包装、陶瓷市场、技术开发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醴陵率先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全面使用天然气,有效地改变醴陵陶瓷烧制中的能源结构,降低陶瓷烧制成本,提高陶瓷产品烧制质量。陶瓷颜料、包装、机械等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到200多家,产业上下游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健全。(六)科技和人才基础雄厚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长期的孕育使醴陵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醴陵拥有一个省级的陶瓷研究所,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陶瓷高级专业职称人才8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还有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和熟
6、练工人,特别是醴陵还有一批陶瓷老艺人,其中4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5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醴陵有多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并正在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亿元,开发利用土地1420亩。已有入园企业12家,现在已实际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优势强的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七)发展前景广阔陶瓷产业作为消耗为主的传统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陶瓷交易额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陶瓷国际和国内市场预测增速达15-20%,呈现高速发展趋
7、势。电瓷国内消耗每年增长10%以上,国际贸易年均增长20%以上。随着国内外电子计算机、光电技术、超导技术和纳米技术在陶瓷产业中的逐渐应用,陶瓷产品将精度更高、性能更优、技术含量更高、发展潜力更大。醴陵是承接“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理想支点,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物流及配套能力强,市场辐射范围广,劳动力质优价廉,竞争优势明显,具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醴陵陶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醴陵天然气工程的实施,加速了醴陵陶瓷产业能源革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陶瓷的标准化生产,有力地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升级。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一是企业规模不是
8、很大,核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弱;二是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差,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化;三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四是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产业配套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五是企业品牌效应还很不明显,企业的影响范围还很窄;六是体制改革尚不彻底,企业改制仍需进一步进行,尤其是承载着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改革任务任重道远;七是产业扶持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还有等进一步加强。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和市场因素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二、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一)指导思想围绕“绿色瓷城,休闲胜境”总目标,贯彻 “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在
9、广泛吸收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人才、市场、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循序推进,引导陶瓷产业向集团(群)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发展工业陶瓷、电瓷电器,提升日用瓷、艺术瓷,积极发展结构陶瓷、化工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陶瓷,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陶瓷集群生产基地。(二)发展重点1、壮大一批核心骨干企业。以醴陵陶瓷行业的重点产品、名优品牌和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炻瓷、高温日用瓷、电瓷、高新技术陶瓷。一是重点扶持发展以华联瓷业为核心,泰兴瓷业、陶润瓷业、泉湘瓷厂等企业为骨干的炻瓷企业群体,带动炻瓷行业的发展,至2010年全市炻瓷产量15亿件,产值40亿元,其中
10、华联瓷业产值达8亿元,泰兴、天博、陶润、泉湘产值分别超过3亿元;二是积极提升以国光、群力为核心,港鹏、仙凤为骨干,以釉下五彩瓷为代表的高温瓷产品,带动艺术瓷产品的发展,至2010年全市高温瓷产量达20亿件,产值达到60亿元,艺术瓷的艺术品位和行业地位在全国有显著的提高;三是强力推动以湖电、火炬为核心,华鑫、阳东、浦电为骨干的电瓷电器行业的发展,实现单一的电瓷产品向电瓷电器配套、品种多样化转变,至2010年全市电瓷电器产值达60亿元;四是努力做大以湘瓷科艺、泰鑫瓷业为核心,以沈潭为基地的化工陶瓷,着手研制和开发电子、生物陶瓷,积极开辟陶瓷行业新领域,尽快实现传统陶瓷向高新技术陶瓷,陶瓷产品向非金
11、属材料的跨越,至2010年高新技术陶瓷和非金属陶瓷材料在陶瓷行业中要占有一定的份额;五是精心培育若干个模具、泥釉、颜料、花纸等行业内骨干配套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加速产业内部的细化分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2、打造重点园区。加快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建设进程,加快资本、科技、人才向产业园区聚集,努力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创业辅导、企业孵化、示范带动功能,使之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陶瓷制造基地。至“十一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年实现税收4亿元,出口额力争达到4亿美元。5年期间,孵化80个科技型中小陶瓷企业,发展10个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培育13个可作为产业龙头的大规模陶瓷企业。园区
12、产业布局以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为主导,工业陶瓷总产值达到25亿元;日用陶瓷总产值达20亿元;建筑卫生陶瓷达到5亿元。重点做好“艺术瓷园中园”、“工程陶瓷园中园”、“电瓷园中园”三个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南部工业园,阳三工业小区,沿106国道陶瓷工业经济带,依托陶瓷科技工业园和规划中的“岳汝”高速,着手规划醴陵北部工业区的发展。3、建成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加速陶瓷产业的提质升级和提高陶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心,在产业整体层面上,实施3个重大建设项目。一是以天然气工程为中心,加快陶瓷生产的能源革命。“十一五”期间,城区管网及三条输送支线将全面建成,总投资达3亿元,全市所有
13、陶瓷企业全部淘汰燃煤窑炉,全面完成能源置换,推动陶瓷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二是以企业窑炉改造为契机,投入5亿元对生产窑炉改造和相关装备的更新改造,加速陶瓷生产装备的更新改造,实现陶瓷生产装备现代化,从而推进陶瓷生产现代化。三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动力,投资2亿元对制泥废水的综合治理、泥釉的回收利用、烧成工艺等重大技改项目,努力提高原材料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健康环保水平,全面提升醴陵陶瓷科技瓷、环保瓷、健康瓷的内涵。在核心骨干企业层面上,着重抓好25项新、扩、改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华联溢佰利釉下彩瓷项目,港鹏新建骨玉瓷项目,泰鑫、陶润扩建项目,湖电550KV电瓷互感器项目,华鑫电瓷电瓷配套项目、阳
14、东电瓷550KV抗高强度瓷套项目,科兴实业大型泥釉生产项目,大障、栗山坝硅火泥、耐火材料和模具生产项目,沈潭化工陶瓷优势整合项目。“十一五”期间,陶瓷行业新扩改建投资总规模将达到23亿元以上,这批项目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53亿元,新增利税8.57亿元。4、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理念,加快建设城区南北2大物流场站,尽快完善陶瓷烟花大市场;加紧建设醴陵陶瓷博物院,建成醴陵产业文化展示平台;整合科研资源,积极发挥发挥省陶瓷研究所、国光、群力、湖电、火炬等省级研究所和原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组建醴陵陶瓷研究院,尽快建成华联陶瓷科技研发中心和泰鑫高新技术陶瓷研发中心
15、;加强陶瓷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加快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立项和建设;加强陶瓷文化景点保护和修复,积极申请和开辟工业旅游,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四、政策和措施(一)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政策支持1、鼓励投资陶瓷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行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制度。凡符合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政策、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项目,均可列入株洲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列入株洲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落户开工后,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2、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对陶瓷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对企业研发实用性强、推广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
16、创新项目,市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3、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荣获省以上著名商标或品牌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出口名牌的企业要给予重奖。(二)强化服务措施,缓解瓶颈制约1、提供产业发展导向信息,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定期发布国际陶瓷市场变化信息;每半年左右召开一次产业导向信息发布会,并通过醴陵政府网向企业介绍最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动态,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2、加强政银企协作,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鼓励投资和融资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公司担保来缓解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完善资产评
17、估体系,尽快帮助企业落实土地、房产等权属问题,有效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3、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改革改制,加速企业的体制创新。对株洲市以上驻醴企业,省、市三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改制步伐,拿出部分国家改制资金,积极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加速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满足加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产业升级以增强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4、加强企业人才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和交流,积极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体水平;加强紧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实用的职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妥善解决劳动力结构矛盾和劳动力资
18、源不足。5、加强对生产资源的调度,科学调配资源。适当提高陶瓷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关停;政府要正确引导对本地瓷泥的开采,合理调控天然气、电力、石油、运输等资源,保证产业发展的正常需求。(三)支持重点企业,强化产业龙头1、鼓励企业间的联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组建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小规模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小规模企业,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奖励。2、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以天然气工程为核心的陶瓷行业的整体改造,以能源革命、窑炉
19、改造带动制釉、成型、烧成等工艺的革新;鼓励企业创立研发机构,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的研发机构要给予重奖;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实现产业聚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强度投入”的要求和“投资多元化、建设业主化、经营企业化、品位现代化”的思路,完善园区设施和服务配套体系,完善园区规划,开辟特色园区。重点做好“艺术瓷园中园”、“工程陶瓷园中园”、“电瓷园中园”三个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企业的入园进度,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实现园区的产业的聚集,使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早日建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
20、陶瓷制造基地。4、积极招商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舍得拿出醴陵的最好的企业、最好的项目包括园区等一些重点项目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区域协作,实现资金、科技、管理、人才与发达地区、优势企业的嫁接。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加快企业新扩改建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创新经营思路,拓展市场空间。加快醴陵陶瓷市场基础建设,建立仓储、销售、流通、服务体系,为发展陶瓷产业搭建良好平台。培育和建立资金市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陶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宣传推介醴陵釉下五彩瓷,要把釉下五彩瓷当作醴陵陶瓷之魂,当作醴陵的一张名片向外推介;举办醴陵陶瓷艺术节,开辟陶瓷产业发展论坛,提高地方知名度、美誉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保护行业知名品牌。倡导质量立市,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注重诚信经营,以保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