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051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研究课题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者:元城小学 李文坤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要解决得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

2、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

3、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强调自主: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之一就是“自主”。此课题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反思: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2、理论价值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

4、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六年级语文教学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前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地说: 1、唤醒和增强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

5、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 研究对象 元城小学六年级学生 研究内容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成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堂全解的研究。 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通过调查表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反馈的研究。 结合语文课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2、研究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一个班的

6、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如在教学作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预习时要求学生回去买一种水果,然后把看、摸、闻、吃时的各种感官感受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做,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启发性原则。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拟预习题时注意有的放矢,在循序渐进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

7、开启心智、激活思维。课内预习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阻塞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而不能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其思维过程。 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陶行知文集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吸收为成果,认为课前预习有很多作用,需要在我校研究。 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把它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 3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六年级

8、语文课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研究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我从事的工作就是研究的时间,边工作边研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实施研究课题。领导大力支持此课题的研究。并提供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经费充足,图书馆有相关的资料查阅,条件便利。 预期测验效果 学生们懂得了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与重要性。知道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整个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