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0817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徽风皖韵今犹在,风俗民情味不同 皖江地区乡情调查报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马鞍山隶属皖江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芜湖,这座钢铁城市因为李白的多次游历而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也被誉为“诗城”。这座“刚柔并济”的城市以“海乃百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孕育着、激励着城市儿女们。本文以家乡马鞍山为中心,辐射其周边地区,通过查阅馆藏文献资料,利用亲友口述并结合亲身经历体会,重点介绍家乡及周边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土民情。该报告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条件有限,并不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完整地呈现。 研究的区域范围 风俗民情篇: “百里不同风,十里 不 同

2、 俗 。”由于地形、 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 安徽民俗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从生产商贸到岁时节日,从人生仪礼到民间信仰,形成了南北相异、多元的民俗风情,也形成了一些安徽地区特有的民俗事象。 送春 送春是一项分布于南陵、 芜湖、当涂、 宣城等地的特有的生产性节日民俗。送春, 最初意为将春天尽快送到人间,使冰雪融化, 大地回春, 万物复苏, 庄稼生长, 百姓安居乐业。发展到后来, 多指 “迎接春天, 祝福新年, 预祝五谷丰登、 一年好运”之意。 送春习俗相传始于明代明成祖 朱 棣 即 永 乐 皇 帝 登 基 的 那 一 年 。传说, 这年六月, 天降大雪,

3、冰封长 江 , 天 寒 地 冻 , 眼 见 有 误 农 时 ,朱棣皇帝决定发动文武官员连同自己36人, 分别往各地去送春 。 希望通过 “天子送春” 这一不同凡举, 能将春天赶快送到人间 ,使大地回春、庄稼生长,让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得到皇帝的赐福 , 便给天子 使 者 送 春 者 赏 钱 以 表 感 谢 。由于立春多在农历年前后 , 后来逐渐演变为在新年前后送春 , 还增加了拜年、 娱乐的祥和气氛。“送春”这一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送春表演形式为1至4人, 多时也有5人, 其一敲锣打鼓, 挨门挨户演唱送春歌, 歌词内容丰富生动 , 明白易懂, 多为歌唱春耕生产 , 预祝主人家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4、, 四季平安, 六畜兴旺。 一般要求上门见啥唱啥, 随机应变, 上古下今, 涉及 社 会 生 产 生 活 各 方 面 , 即 所 谓“见风挂牌”, “见之唱之”。 要求新学者须死记硬背一些常见常唱的基本 春 歌 。 春 歌 代 表 作 品 有 送 春歌 、 九 天 出 门 歌 、 采 茶 歌 等等。 为了增添娱乐性 , 有的人家还有意出题考送春者 。 当两队送春者同到一户时, 还要进行对歌。 有了 满 腹 春 歌 , 加 上 机 应 变 能 力 ,上门才能应对自如。春歌歌词一般7字一句, 句末押韵。 锣手起腔领唱, 鼓手及其他人和唱。 演唱时, 曲调固定, 可作任意 反 复 。 多 用 当 地

5、 方 言 腔 切 韵 ,腔 调 委 婉 悠 扬 , 听 起 来 很 有 韵 味 。器具有锣、 鼓、 钹、 镲。 大小 锣 敲用 薄 木 板 做 成 ,喷 上 红 漆 ; 锣 敲 、鼓鞭、 镲均系上红绸, 以示喜庆热闹。送春形式上看起来同门歌类似,实质上从它起源、 唱腔、 唱词内容、流行区域等方面看, 与江北以乞讨为目的的门歌锣鼓有根本不同 。 过十岁 和大多数地区一样,皖江地区也一直继承着举办人生仪礼的传统,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在家乡,孩子成年之前的仪礼都是由外婆家主持、操办。其中,诞生礼以满月酒和过周岁为主。成年礼有过十岁和过20岁。值得一提的是,过十岁的重要性和隆重程度堪比婚礼。男

6、孩在9周岁,女孩在8周岁时就要在春节期间挑选吉日过十岁。在过十岁的前几天,外婆家就要准备好所有过十岁的“物资”:蛋糕,毛毯, 礼炮、空调、彩电等。这些“物资”堪比聘礼,都是由母亲的娘家人诸如舅舅、姨妈、小姨等出资购买的。到了生日那天,如果是男孩生日,就要找个年龄相仿的女伴,女孩生日要找男伴,上午二人梳妆打扮后,要率领大批人马绕着整个村子走一圈回到外婆家。其中“寿星”要手捧鲜花。后面的人马有敲锣打鼓的,有挑着毛毯、蛋糕等物资的,热闹非凡。大概中午时分到达外婆家,唱生日歌,分蛋糕。除了到场的亲朋好友外,村子里的每户人家都要送一盒蛋糕。几乎每年春节回老家都要参加这项仪礼,场面一个赛一个“奢华”。无论

7、是家境一般还是富有的,只要过十岁都会倾尽财力。 地方风味篇 无论是岁时节日还是人生仪礼,在举办重大宴席时必不可少的就是美味佳肴了。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沿江徽菜 沿江徽菜是安徽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以芜湖、安庆为代表,善烹活鲜、家禽,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尤以烟熏技术见长。徽菜大多就地取材,而沿江和巢湖一带,是我国淡水鱼重要产区,万顷碧波为徽菜尤其是沿江徽菜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其中名贵的长江鱼、巢湖银鱼、三河螃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上珍品。 徽菜名菜单 采石茶干 家乡马鞍山市盛产采石茶干,因著名风景区采石矶而得名。最初跟福建同学提起采石茶干,大家以为是把茶晒干后

8、的一种食物。其实不然。茶干古名“乳干”,因其近似茶色,又是茗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可以把它看成是豆腐干的一个细分品类。它以豆干为主料,配以鸡汁、茴香、甘草、桂皮、味精。 方言俗语 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安徽方言以及大量的俗语、民谚,作为表达安徽民众思想情感和社会习俗的最主要媒介,也是安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被戏称为“方言重灾区”,其实在历史相对悠久的城市和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大量的方言。马鞍山话又叫“马普”,因为它跟普通话基本相似,在音调上与普通话不同。如“今天”,“马普”发音为“jin tian”。 我们也创造和使用着广为流传的俗语,如“”。 结语:关于乡情的思考 乡情,既是家乡

9、的风土人情,也是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地域风情,展示的是家乡的欣欣向荣之貌,透露的是家乡人对家乡的款款缱绻之情。地方民俗需要传承,传承本身毋庸置疑,但是,在我们的民俗传承过程中,我们对民俗的改造、认知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对我们有激励意义、能促进家乡发展的乡土民情我们要完好地保留、传承下来。反之,不利于我们成长、阻碍家乡发展的民俗我们就要大胆、果断地改造甚至摒弃。比如家乡的“过十岁”。我至今不明白用这种方式过十岁的意义,如果说把它当成成年礼的过渡,但是这样的奢侈、浪费行为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形成攀比心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我翻阅各种资料并没有找到过十岁的历史渊源,如果说这

10、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意识到自己长大向成年过渡了,可是这种过渡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只有奢华的排场,很容易误导孩子,他觉得他以后给他的孩子也要这么过,于是一代传一代,这也是我对这种奢侈的过十岁方式得以流传至今的一种猜测。 前几天母亲发来朋友圈的一个分享,标题是“如何证明自己是和县人”,后来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如何证明自己是XX地人”的相关调侃。可见我们还是有着很重的乡土情结。传承民俗的确必要,但是我们不能以地方特色为借口而排斥接纳新事物。中学时班上有位老乡,满口的和县方言,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用方言。老师让她好好学学普通话,她俏皮地用方言回了一句“人不能忘本”。于是她就一直保持着她的方

11、言口音。我们是不能忘本,落叶还归根呢,可是纳新和传承并不矛盾,对于像普通话这样的“外来物”如果你不接受它,那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个人和整个城市来说都是一种倒退,最终会导致落后。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今天我们看到的安徽民俗的原真性正在逐渐淡化 ,其生存的基础也在发生着变化, 依附节日传承的民俗活动在节日里逐渐退隐. 在安徽大部分地方只有端午节和元宵节才开展民俗活动 ,其他节日里的民俗活动日渐衰弱.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时间的推移 ,及其掌握这些文化遗产的老人的逝去 ,许多项目已经出现既无文字记载 ,又无传承人的局面,徽州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 . 因此,对地方民俗进行挖掘 、整理和系统研究迫在眉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