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1337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课题与教学内容 4 古诗二首 课时安排 2 知识技能 1.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五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 4.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 学 目 标 过程方法 经历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自主学习、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反复诵读的过程,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方法。 情感态度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

2、意境。 教 学 札 = 记 1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设教学路径 第一课时 一、组织初读对比,把握诗境 1.要求自由读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朗读古诗 3.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首诗,简介作者。 4. 引导抓题目中的“望”字,引出成语或诗句加深对“望”字本义的理解。 5.再要求自由读这两首诗,找一找诗人都望见了什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 6. 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物。 二、组织分步解读,品悟诗情。学习望洞庭。 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整体读,感知美。 1.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

3、面。 2.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教师范读。 预设学生活动 自由读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初步感知这两首诗,从写作的题材上体会到这是两首写景的山水诗作。 望:看,往远处看。 如 “望梅止渴、望而生畏、望尘莫及、望眼欲穿、望而却步、望子成龙、望风而逃”等。 自由读这两首诗. 望洞庭诗人望见了湖光、秋月,望天门山天门山、长江水。从“遥望” “孤帆一片日变来”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 自己练读。 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备择方案 2 预设教学路径 理解读,洞察美。 1. 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呢?

4、重点引导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 2、引导叙说古诗大意。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自由理解。 小组内研讨。 全班交流。 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小组内练说,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可能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

5、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备择方案 3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对比读,深化美。后可延伸读,升华美。投影映示: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 陶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 干题君山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

6、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

7、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3指导练读,读出诗的韵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味,感受诗的意境。 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桌交流。 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 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 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对比读,深化美。 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 1. 投影映示: 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望洞庭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自由练读后

8、,指名读。 2. 组织再读原诗,深化美。 3. 教师过渡: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 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4 预设教学路径 第二课时 导入:“我们一起感受了刘禹锡笔下洞庭湖的静美,那李白远望天门山,见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游览天门山。” 一、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天门山的壮美。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

9、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

10、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

11、封山印”。 1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运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理解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先解字词,再理解句意。” 1看教学图,想象“回”。 2试着自己理解句意, 3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5 预设教学路径 媒体辅助

12、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出示天门山、长江图片感知景的壮美。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2.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 3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

13、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备择方案 6 预设教学路径 二、引导想象诗歌意境,品读天门山的壮美。 诗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四、多样作业,表现美。 1. 写一写:想象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 画一画:把最喜欢的一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 找一找:收集刘禹锡和李白的其他诗作,与同学交流 预设学生活动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想象画面。 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理解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 想象画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备择方案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