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060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折戟沉沙铁未销,。2、辛苦遭逢起一经,。3、海内存知己,。4、瀚海阑干百丈冰,。5、,心远地自偏。6、,千里共婵娟。7、,松柏有本性。8、,举杯消愁愁更愁。,1、,自缘身在最高层。2、,千树万树梨花开。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夜吟应觉月光寒。5、天街小雨润如酥,。6、行到水穷处,。7、冰霜正惨凄,。8、落红不是无情物,。,古代诗歌鉴赏:,4、鉴赏作品的形象,1、鉴赏作品语言,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语言,赏析诗歌的语言,应切记不能把它孤立起来分析,而要联系上下文,联系诗歌的主题,

2、联系形象特征,还要联系标题或文末注解、说明。,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05年广州中考题),“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答案:,【解题思路】

3、(1)找出赏析点(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等)(2)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分析特征(3)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用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南山,而是无意“见”的,

4、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诗人以梨花比喻雪,比喻新颖贴切,联想奇特,落笔传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边塞奇异的风光,表现了诗人赏雪是的欣喜。是咏雪的千古名句。,一个“忽”字,不仅显出了边塞气象的变幻神奇,而且传递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的心声。,一般说来答题时大约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1、紧扣题目要求,答案尽量具体,忌泛泛而谈。2、按点准确作答,要点齐全。3、推敲用语,用规范鉴赏术语,表达流畅。,鉴赏诗歌表达技巧,(1)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

5、明)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烘托反衬、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细节描写、白描等。,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题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是 如何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这一句的第一个“惶恐“和“零丁”表示地名,第二个“惶恐“和“零丁”表示作者的心情,用一语双关,表达对抗战局势的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

6、哀怨。,1、过零丁洋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运用比喻修辞。(思路1)“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思路2)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思路3),3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哦,找找看告诉我!你知道它描写了怎样的现状吗?,答:用典,用了“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作者在23年后回乡所见,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作者生出痛苦惆

7、怅之情。,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思路】(1)指出形象(2)分析形象特征(3)揭示情感,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意境。,1形象 意象 意境 形象: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感情,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意象:诗中所描绘的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景物,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是意与境的统一。,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问: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解答分析】(1)留意注释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

8、不在,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2)抓人物心理:念(悠悠)。(3)抓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分析人物,答:本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 孤独封建士大夫形象。(步骤一二)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步骤三),【解题思路】(1)指出形象(2)分析形象特征(3)揭示情感,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问: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个景物的特征,通过这些 景物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一:,分析意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

9、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意境,【解题思路】,(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词语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景,境,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问:这首诗用“草色

10、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步骤一(景)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步骤二(境)意境清新秀雅,颇具神韵。步骤三(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步骤二(境),步骤三

11、(情),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创造了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理解思想内容、情感倾向,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有直露和含蓄之分。直露:用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表明,含蓄:或用双关语,或似乎纯粹写景,就要联系诗人的经历去理解,【解题思路】,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知人论诗,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写作背景3、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非常复杂的情感。,综合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