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093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析诈骗心理及预防对策犯罪心理学结课论文 试论诈骗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班级:法学131 姓名:胡斌 目录 一、前言及选题 . 1 二、诈骗罪现状及特征 . 2 三、且看诈骗方法 . 2 四、诈骗手段心理分析 . 3 4.1 利用崇敬心理 . 3 4.2 利用崇洋心理 . 3 4.3 利用支付心切心理 . 3 4.4 利用购销心理 . 3 4.5 利用攀高心理 . 3 4.6 利用同情心理 . 3 4.7 利用隐私心理 . 4 4.8 利用贪图小便宜心理 . 4 4.9 迷信诈骗 . 4 五、被害人心理分析 . 4 5.1 爱贪小便宜 . 4 5.2 盲目自信 . 4 5.3 缺乏防范经验 .

2、 5 5.4 脑子不灵光的 . 5 5.5 过于软弱 . 5 5.6 帮骗 . 5 六、总结个人对诈骗的防范对策 . 5 6.1 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 5 6.2 不贪利、不虚荣,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 5 6.3 不感情用事,理智思考问题 . 6 6.4 学习法律知识 . 6 一、前言及选题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说作为远途学子的我,因为路途漫漫又爱旅游,在这方面经历确实不少,请允许我献丑叙述自己的一次经历:在北京火车站,一名衣衫褴褛的女士拿着身份证走到我面前,操着一口四川腔向我阐述她的悲惨经历,并称自己还差四块钱就可以买到车票回家,我上上下下观察了她,似乎合情合理,何况四块钱也不是

3、什么大钱,心想助人为乐还胜造七级浮屠!便欣然掏出四块钱。哪知她说:“不是四块,是十四块”,我心想,是自己没听清楚差点误了别人的事,自我还产生了愧疚心理,连忙又掏出十块钱。她收了钱后还摇头接着说:“不是十四块,是四十四块”。这时我当然立刻警醒,再不醒就傻了,我连忙说,你这么困难,需要帮助,我带你去找警察。话音刚落,已人去无影!我大骂一声:被骗了!现在想来,我个人被骗数额事小,但却也短短2分钟,被骗十四块!我们可以仔细斟酌一下,先由大到小看这个问题:假设我一个月工资三千,一个月每天工资100,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工资12.5块,两分钟才四毛钱,人两分钟就收入14块。我们再由小到大:每分钟7块钱,

4、一个小时420块,8小时3360块,再努力一点,一天收入能达四千!长此以往可想而知,侵犯的法益有多大!基于在生活当中如此深刻的体会,结合老师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我决定选择诈骗罪作心理分析,同时谈谈对预防对策的个人见解。 诈骗类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诈骗类型犯罪根据侵犯法益不同,分别出现在刑法分则几个类型犯罪中: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被归类在破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金融诈骗罪中;合同诈骗罪被归类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扰乱市场秩序罪中;普通诈骗犯罪被归类在侵犯财产罪一章当中。这几类犯罪的现状特征、成因、预防对策各有不同,虽然有包容关系,但结合分析难度较大,故选择其中1 一类犯罪叙述。本文选择侵犯财产罪中的诈骗罪作分析。 二、诈骗罪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诈骗罪案件日益增多,由诈骗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重。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出现了新的情况及新的诈骗手段, 并呈现出知识化、智能化特征。这也同时使更多的个体被骗,而分析诈骗与被骗心理,有利于研究诈骗的防范对策,减少被骗的可能性,更好地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诈骗罪主要特征为

6、: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4、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5、侵犯的法益是法律所保护的公私财产所有权。 三、且看诈骗方法 冒充各种身份行骗,诈骗者通常到处行骗、流窜作案,常会针对不同的诈骗对象,冒充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或特殊权力的人。如冒充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和冒充军人、司法人员、知识分子、侨胞、外商等特殊身份人员。 网络诈骗,主要这几种: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贷款、网络交易、网络拍卖、网络购物等

7、进行诈骗;网络传销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捐款诈骗等。 街头诈骗的整个犯罪过程都经过周密计划。其特点主要有以团伙作案为主;时间多为白天上班、银行营业期间,地点多选在居民区附近,对象多为老年人和家庭妇女。街头诈骗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利用迷信看病消灾、捡拾财物、兑换假外币等。“幸运中奖”诈骗多用手机短信、信函、电话等方式发出中奖通知,要求缴纳包装费、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 谎报险情诈骗,向被骗者谎称其亲人、朋友或同学遭遇车祸或其他重大交通事故,急需用钱,在被骗者一时心慌,情急不及思考、查证的情况下,仓促间误信诈骗者而上当受骗。 以上这些都是国内目前为止应用相当广泛的欺骗手段,随着方法普及,估

8、计2 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但是新的诈骗方法仍层出不穷,在这只是以例举方式看看诈骗的通常手段,以便作通常分析。 四、诈骗手段心理分析 4.1 利用崇敬心理 人们对于权威、名人的言行总是会选择相信,于是很多诈骗者就拿着教授、专家或者某些领导亲戚的名头进行行骗。他们会伪造证件、制造学历或经历,而多数人都不会去怀疑或者检查这些的真实性,于是并给骗子有了可趁之机。 4.2 利用崇洋心理 骗子假扮成外资企业的投资者,利用一些企业或个人想拉外资的心理进行诈骗。 4.3 利用支付心切心理 每个人都希望不劳而获,或者能飞来横财,于是就有无数人热衷于买彩票,期望一朝中奖。而很多骗子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他们往往

9、会告诉被骗者,他们有一个很赚钱的机会,只要受骗者给多少投资,就能获得几倍的利润。而且骗子往往还会先期给受骗者一些利润,让受骗者相信这些是真的,于是第二次的时候就会投入更多。 4.4 利用购销心理 这种诈骗和前面这种差不多,所抓心理都是人们对钱的欲望。这属于合同诈骗的一类,骗子往往是构建一个不存在的,或者说只是个空壳的公司,被言明时销售某一类产品,并且价格会比一般价格低,让受骗者觉得能进这些货会很有赚头,但是,等交了定金以后,就发现那家公司已经没人影了。 4.5 利用攀高心理 有很多人有明星梦,尤其是女性,于是又些骗子就说自己是什么影视公司的人,觉得受骗者很有做演员的天赋,然后之类的云云,说的受

10、骗者心动,但结果往往很惨,被骗钱还只是小事了,对于此种诈骗,女性需多加谨慎。 4.6 利用同情心理 3 这是最让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一种诈骗方式,本文前言就叙述到作者同情心泛滥被利用的一番经历。中国人民一向是富有同情心的民族,有些骗子就抓住了这点心理进行诈骗,有的说自己是外出打工,没钱回家,所以乞讨,或者说自己差几块钱就能买火车票云云;有的说是家境贫寒,没钱上学;有的说家里人得了重病,没钱治病;反正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最终结果就是,现在人一看到乞讨的人、一看到求助的人就避开,对于真正有困难的人越来越不肯给予帮助,而骗子也只能由乞讨变为强讨。 4.7 利用隐私心理 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小广告,治性病的

11、那种,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好意思,不敢上正规医院治疗,而宁可去小门诊,游方郎中那治,结果被骗了。 4.8 利用贪图小便宜心理 经常性看到路边会有人摆摊,找人打扑克,或者是下象棋,交一定的定金,赢了就能拿双倍的。这种骗局一般都是多人合作的,有托,会让你相信能赢钱。可是,仔细看就能发现,要么是摆摊的人赢钱,要么就是围观中的某一个经常赢钱,而一般其他人上去就是输。 4.9 迷信诈骗 这种方式多在农村很流行,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大姨就被这样的方式骗过不少钱,当然就不在这赘述了,以免像作者在开故事会一样。不过现在城市也似乎又开始盛行迷信了。主要就是看风水,通阴阳那一类。 五、被害人心理分析 5.1 爱贪小便

12、宜 个人觉得这个心理可以概括多数的被骗者的心理了。很多受骗者都是觉得有利可图才会上当受骗的,他们往往会被眼前的一点小利而诱惑,从而慢慢走入骗子的圈套之中。 5.2 盲目自信 其实很多人在一些好事上门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或者说是不是骗4 子,但是,有的人清醒的发现了问题,有的人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有的人在认识之后进行试探,却不知受骗者的试探也在骗子的计算之内,结果一次试探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知道虚实,而掉以轻心,结果还是受骗了。 5.3 缺乏防范经验 这主要是指那些刚进入社会的人,没被骗过,或者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缺乏那种意识,结果上当受骗。 5.4 脑子不灵光的 这一路算

13、不上是心理问题,就是有的人被骗了还不知道,下次还是会被骗,很悲哀的一种情况。 5.5 过于软弱 有的人已经发现自己被骗了,但是却害怕被报复,抱着花钱消灾的想法任由骗局继续,甚至低二次碰到了也只当自己倒霉,没有反抗的意识。 5.6 帮骗 这一类其实不算受骗者了,就是有的人看破了骗局,但是因为跟自己利益相关,有利益可图,就任由骗局继续,甚至要求入伙,是助纣为虐了。 六、总结个人对诈骗的防范对策 6.1 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诈骗者的最终目的是骗取被骗者的财物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又必须先取得被骗者的信任。因此,诈骗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骗者的信任。当被骗者沉浸于诈骗者的热情及其所夸

14、耀的种种承诺时,已经步入了诈骗者所设的圈套。因此,无论是在社会活动还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有必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6.2 不贪利、不虚荣,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利令智昏,对他人的“慷慨解囊”,特别是那些不是很熟悉的人所承诺或给予的“好处”,要格外小心,切不可因小失大。 5 6.3 不感情用事,理智思考问题 诈骗者常会伪装成“弱者”或以“老乡”等身份出现,使被骗者对其产生一种怜悯之情或亲近之感,此时切不可被这种感情的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应该多听、多看、多思、多商量。尤其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如果有人求助于你,不要放弃你的人性本善的一面,但同时要学会保护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有困难找警察叔叔! 6.4 学习法律知识 在许多的诈骗案件中,诈骗者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有关事物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应尽可能了解有关事物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在没有这方面知识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向知情人士咨询,以避免和防止上当受骗,造成损失。学习到了防范诈骗的有关知识,也不要藏着掖着,要爱人以德,助人为乐,把自己学到的、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分享给亲朋好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把预防诈骗的知识宣传开,共同预防诈骗。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