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288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建议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对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围绕“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这一课题,结合事业单位调整规范工作,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编制结构等深层次问题逐步凸显。 事业单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职能失位。部分行政机关在管理上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对下属事业单位管得过细,业务上混合办公,经

2、费上统收统支,管理上大包大揽。所属事业单位尽管进行了法人登记,名义上是“独立法人机构”,但实际上无独立的人权、财权、事权,成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这种情况,在县级行政机关和乡镇*普遍存在。如何理清政事关系,落实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地位,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县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难度较大。目前,县级事业单位大小不一,清理规范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单位内在的扩张冲动。部分行政机关,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设置,强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对接,与周边县市的攀比,要求“上下一个样,左右同等粗”,事业单位设置多而全;二是省市主管部门对机构设置的干涉。部分省市主管部

3、门将专项资金、项目与地方机构设置挂钩,县级部门为了争取相关的资金或项目,不得不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同时,受编制总额限制,有的事业单位体量过小,工作任务完成后又难以撤销,与大部门体制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事业单位难于撤销。按照政策规定,对于职能萎缩甚至消失的事业单位,应予撤销或整合,但由于人员分流难度大,考虑到稳定因素,撤并整合难以落实。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事业编制分类过细,管理难度加大。全县事业编制分为中小学校、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县级事业、乡镇直属事业、县级派驻乡镇事业等6个类别,各类别实行专项管理,编制紧缺程度不同,动态调整仅允许在同一编制类别内进行,增加了工作难度。一

4、是部分编制类别动态调整难以进行。二是阻碍了人才流动。由于编制的专项管理,人为造成编制壁垒,加大了人才流动阻力。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涉及了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县级事业编制,对人才的流动也形成阻碍。 2.机构编制观念淡薄,编外人员总量增加。随着“空编进人”和“凡进必考”原则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工作人员渠道变窄,难度加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观念淡薄,大量聘用编外人员,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呈上升趋势。目前,编外人员主要存在于卫生系统、乡镇*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如卫生系统五类人员、乡镇落聘再就业人员、企业军转干部等,对于编外人员,县财政以不同形式给予了工资补助,编外人员总量的增加,相应增大了财政

5、负担。同时,在一个单位内部,编外人员与正式职工并存,工作内容相同,工作待遇迥异,编外人员要求“同工同酬”和“落实编制”呼声强烈,形成新的社会隐患。 二、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必须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 转变工作观念,创新管理理念 1.树立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机构编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树立优化理念。坚持树立机构编制优化配置的理念,把机构编制作为执政资源,适时调整,积极研究

6、涉及中心工作、基础建设、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机构编制事项,促使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人员调配对社会事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与全县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3.树立法治理念。牢固树立依法管理机构编制的意识,深入贯彻地方各级人民*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系列机构编制法规文件精神,将机构编制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明确单位主要领导和政工干部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责任,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改革机构管理,创新管理体制 1.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按照实行政事分开原则,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

7、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所属事业单位要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独立运行,独立核算,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 2.继续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加大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的调查,按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相关政策,对设置不合理、过散过小,职能萎缩或任务严重不足,职责任务相近或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或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意见,经编委会研究后,实行撤并整合,减少事业单位总量。 控制编制总量,创新管理机制 1.适度调整事业编制结构。赋予县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跨类别和跨层级调整编制权限,确保编制调整能够按照本地实际动态进行,更好地挖掘编制潜力,盘活编制资源,

8、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2.全面推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事业编制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按照“空一减一”的原则收回各单位空缺事业编制,收回的事业编制归县委编委统一调剂使用。各事业单位确需增加人员编制的,按新增编制程序报批。每年事业编制增核量不得超过上年度事业编制收回量,事业编制总量不得超过总额控制数。 完善协作制度,创新监督机制 1.完善部门沟通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约束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坚持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工资、养老、医疗保险挂钩,做到凡是涉及机构编制事宜的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受理和行文,严禁超编进

9、人。 2.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人员编制信息工作平台,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资信息数据库、机构编制部门的实名制数据库、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数据库、财政部门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包括在内,实现机构编制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防止“数出多门”、“一门一数”,杜绝管理漏洞。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认真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会同纪检、组织、人社部门,定期开展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单位履职情况、内设机构设置情况、人员在岗情况,形成以部门“五定”为主、人员编制为主的机构编制管理综合效能监督机制。 撰稿人:林西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文清 联系电话:13789737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