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88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3.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 力:国际单位是牛,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 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

3、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看认调测读记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非垂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分类: (3)f滑= 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

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确定研究物体找参照物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 摩擦力的应用: 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16.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

6、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故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18.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7、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20.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8、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2. 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23.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4. 25.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定义式:P= F压/S受 (P :压强F压:压

9、力(N); S受:受力面积(m) 1 Pa=1 N/ m 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26.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27. 增大压强的方法:F压,S受可PS受,F压可P同时F压、S受可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28.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9. 液体压强:p P=液 g h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10、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0. 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1.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固体:先算压力,再由P= F压/S受计算压强 液体:先由P=液 g h计算压强,再由F压=PS受计算压力。 32. 特殊情况:P=固 g 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33.

11、 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342234. 35.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36.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公式为F1/S1=F2/S2,即F2= S2/S1 F1 37. 固体传递压力,液体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38.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12、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9. 两个重要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760mm汞柱高,即P0=液 g h =1.0110Pa 5540. 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13、41. 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42.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43.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44.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5.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具有重力 46.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

14、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 G排 =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7. 48. 浮力的生活应用: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实现漂浮的;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热气球、汽艇:利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49. 计算浮力方法: 称重法:F浮= G物F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

15、F浮=G排或F浮=液V排g 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50. 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1、2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3、4种方法,而第3、4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4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一般计算过程如下:由液与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3个公式,第3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4个公式。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V排=V物 51.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 S 单位:1J=1N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16、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做功都为0。 52. 三种情况不做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 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 5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式)P=W/t 推导式 P=FV 单位:瓦,符号W 还有千瓦和兆瓦(MW) 1 MW=10 KW=10W 1马力=735W 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54.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J。 理解: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

17、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55.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6动能 机 械 能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重力 势能 势能 弹性 势能 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 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56.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57.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8.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18、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59.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60.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注: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F1 F2 l1

19、 l2 动能 转化 转化 弹性势能 势能 重力势能 O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 61.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62. 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 或者 F1/F2= L2/ L1 63.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 L2F1 F2 省力费距离 L1 F2 费力省距离L1= L2F1= F2不省力不省距离 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先画出杠杆示意图,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力臂画法

20、口诀: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最小动力的求法: 先求最大动力臂: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b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64. 滑轮 1、定滑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21、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65.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S=n h或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l2 F2 F1 l1 F2 F1 l2 l1 66.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

22、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67. 68. 机械效率:有用功: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需要且必须做的功。额外功: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W有与W额的和。= W有/ W总100%1 69. 竖直方向:F=1/n G总=1/n S=n h = W有/ W总100%=G物h/FS 100%=G物/n F100% 1 70. 水平方向 F=1/n f S绳=n S物 = W有/ W总100%= f S物/F S绳100% = f/n F100%1 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先找出绳子段数n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 W总指能量的提供者,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71. =W有/ W总100%= W有/ W有+ W额100% =G物h/ G物h+G动h = G物/ G物+G动 = G物+/G物+G动=1-G动/G物+G动 = W有/ W有+ W额100%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72. 机械效率永远小于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