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 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
2、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 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
3、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
4、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
5、现“公地灾难”。 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 公司治理结构: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制度安排:指管束特定行动和关系的一套
6、行为规则。 制度结构: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制度均衡: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P288 简答题 论述题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正式制度都具有明确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机构来保障和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是无形的,并且一般也没有形成文字,存在于人们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之中。以口传、舆论的方式相互传递,沿袭下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作用。2、实现机制不同。正式制度依据的是*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
7、成员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3、可移植性不同。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4、变革的速度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比较稳定,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 5、修改的方式不同。正式制度的修改需要得到群体的一致同意。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是由个人完成,无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他进行经济
8、活动的收益。 制度的核心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下面的具体功能实现的。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产权的属性;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交易费用的性质;1.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2.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
9、的交易。3.虽然交易费用无法彻底消除,但却是可以降低的。 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内容;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 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
10、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科斯定理的含义;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最终的结果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 “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组织与制度的关系;各种组织内部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作为规则的制度,但组织本身不是制度,因为,组织机构往往是具体的。人们所以会将组织看作制度,主
11、要是没有将组织与组织制度区分开来。所谓组织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这种主体的构造形式或结构的内部规则,它是不同组织区分开来的依据。 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从最根本的关系上归纳,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即人们通称的“四权” 。它们是指产权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不同权能和责任,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比较的基本概念为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
12、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制度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什么:仍保留了传统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素-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人们相信标准的新古典技术可以富有成效的运用到一系列新问题和制度安排的分析方法。 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联系: 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将大大地深化对制度起源及制度演变过程机制的分析。一方面博弈论的方法对制度的分析是很有用的,尤其是最近逐渐使用的演化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方法,当然博弈分析作为系统研究制度的理论工具尚不具备,也就是说制度安排也会因国家而异。另一方面,博弈论中的许
13、多思想本身可以座位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两个方面博弈论视野下的三种制度观:将制度明确等同于博弈的特定参与人;将制度视为博弈的规则;将制度视为博弈的均衡。不同制度观下的经济学家关于制度起源的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演化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有何联系、区别:联系:都有回归孔德传统的倾向,它们都意识到孤立的静态的割裂分析只能作为阶段性的目的,而不能作为经济学应有的归宿,二者有相似性,两者都十分注重制度的研究,并都强调了制度的演化特征,都注意到了经济生活中权力对经济制度的影响,都十分注重不同层次的制度形式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被新制度经济学所忽略的方面正是演化经济学中的制度演化理论所关注的重点,
14、尤其在历史分析上。区别:两者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思路不同两者的前提假设不同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存在差异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方法论上的差异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具有塑造个人的功能,好的制度能促使人性中的“善”、“美”的一面,抑制人性中“恶”与“丑”的一面,使个人行为朝着促使社会进步的方面发展。制度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的更可预见性,从而为社会交往提供一种确定的结构,制度有助于约束人类某些有碍于合作的本性,有助于增进可预见性,有助于弥补人类知识的不足,从而扩展人的有限理性。个人塑造制度,人类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由于人类
15、是不断演变的,这决定了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制度必然随人性的演变而变迁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 特点:1.更注重围观分析 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 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 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 5.把工商业看作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 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 思路: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造成各交易存在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性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界定的,每一模式都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上的离散结构性差异 每一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合同法预测内容表明,交易与治理结构
16、的对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 将制度环境视为位移轨迹的参数,其变化将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可以提出额外的预测内容无处不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对可行的备选方案所做的比较制度分析,由此看来,假想的理想方案与操作问题无关,对方案的无效率检验则是一种补救和纠正。 产权的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的特征: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永久性 产权的意义: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有效地保护财产,那么财产的积累就会十分的缓慢或者财产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对财产的权利不是永久不变的,它们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以保护,他人企图夺权和*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他们实际的权利到底
17、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他们财产的保护效果如何,也取决于特闷自己采取何种保卫措施,产权保护能提升财产的价值,进而使人们获得积累财富的持续激励。 产权的界定方式;1.法律上不同的产权初始安排除开自身界定了不同的分配格局外,“安排”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分配格局变化,因为,法律上对产权的初始安排本身是一种交易,即各个集团或个人间通过法律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法律究竟把产权划给谁,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实力。而这种交易是有成本的,各个集团和个人支付的成本额不同,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状况。2.对产权初始安排的调整,除开会改变原有分配格局外,调整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财富分配变化,因为能否调整产权实质上是各
18、方力量较量、谈判的结果,调整本身也是一种交易,主张调整的集团与阻止调整的集团都会付出交易费用,支付费用的差异就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3.产权安排调整后,在新的产权规则下从事具体交易的各方所支付的费用很可能不同于在原有产权规则下从事同类交易所支付的费用,有可能更多,也有可能更少,这也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 4.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种产权关系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产权制度,无非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障人们
19、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就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存在的根本原因: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 如果某一个人租借一耐用品给另一人,后者采取的行动肯定会影响阻截频的质量在行动可以监督的范围内,租借契约可能详细地表明要采取行动 当委托人对某工作任务或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租值最大化。 试分析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企业边界取
20、决于纵向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在GHM模型中,虽然任何一种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事后总是有效率的,但无一例外都会对事前的投资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而,纵向一体化的必要性取决于所有权的配置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扭曲,只有当拥有控制权的一方提高的生产率超过被控制方损失的生产率,从而能增加总剩余时,纵向一体化才有意义,企业边界才能够扩展。 如果企业拥有的资产是互不依赖的,则最好维持企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产权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决策决定企业边界。当一体化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企业实施一体化扩张其边界,相反,当一体化的收益低于成本时,企业则维持不变的规模和边界。 试述国家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契约理论,另
21、一种是掠夺或剥削理论。 契约理论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主要为公民服务。社会分工及协作受契约与交易费用的约束,契约的有效性制约着社会分工向纵深方面的发展。国家的存在有利于契约制度的建立和契约的实施。 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它的作用是代表该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从长期来看,这必然演变成无效率产权。 以上两种理论均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国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新制度经济学将这两种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从理论推演的角度看,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 国家的目标是什么: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1.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
22、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2.在第一个目标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作为最大制度提供者的国家。作为产权界定和保护着的国家。作为第三方实施者的国家。 作为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关系协调者的国家。 如何看待奥尔森的国家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奥尔森理论的最大可取之处在于解释各种利益集团如何体现在政策和制度中的问题。奥尔森的理论可以使我们从不同层面揭示国家和制度的关系。历史上有些国家成功的限制了国家的“掠夺之手”,并且是通过制度安排来限制国家的“掠夺之手”,这些制度安排往往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奥尔森的理论框架有利于对这个问题的
23、解释。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要解释的基本问题可以在奥尔森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阐述制度变迁分析中演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凡勃伦的观点是把制度归结为在人们本能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习惯,并用这种心理和精神支配的一般制度来代替社会经济制度。2.哈耶克的观点是社会秩序自发演化理论和二元观。3.熊彼特的观点是人类的演化是根据日常惯例进行选择的,而日常惯例是由一般的行为经验、习惯构成的,它们构成了人类行为选择的价值体系。4.肖特的观点是规则的演进并非完全个人理性的,而是一个行为人无意识地关注到的凸显因素决定的过程,任何特定的行为或者行为的团体利益都不能决定制度的最终安排。5.霍奇逊的观点是坚定的主张在制度演
24、化分析中,应该将拉马克主义嵌入到达尔文主义中,即人类制度的演化既有竞争筛选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也必须考虑到传递的连续性。6.诺斯后期的观点是制度变迁的方式取决于人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是对人的心智结构的修改或重新界定。7.青木昌彦的观点是相信制度存在于当事人的意识中,并且可自我实施,制度作为公有信念的自我维持系统,其实质是对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8.施密德的观点是不仅要强调有限理性的必然性,而且应将具有有限理性的当事人偏好变化视为一个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调试与变化过程。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
25、国家或其*。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说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后果及其传统解决思路: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
26、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传统解决思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 对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修正性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 详述制度变迁发生的机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1、制度的稳定性。制度稳定性是制度存在的前提也是制度变迁的原因。稳定性是理解制度的关
27、键。 稳定性使人们能形成对未来稳定的预期,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秩序感。同时人们也会因其稳定不变性所困扰,因为制度会因时间空间展开过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变化而失去原有的许多功能。原来适宜的制度可能就变成了过时的制度。制度不能自行变更的事实要求人们采取行动打破稳定。2、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物质世界的运动。人类对其尚未完全认识;另一方面,人类通过科技对物质的搬迁、转化、合成、分解等种种利用方式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些改变是不能很好预测的于是人们在达到目的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如特种灭绝、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针对这些导致制度要适时调整和改变。 3、利益极大化努力。利益极大化是节约的
28、经济原则,这是人类能不断进步生存的技巧。对于非正式制度,极大化取决于个人对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只要个人违反非正式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个人就有动因违反已有的规则,并逐步导致的,制度变迁。对于正式制度,由于搭便车的困扰而供给不足,但供给也是存在的。国家是正式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制度变迁就是以上三者持久冲突的结果。合理的制度沿时间空间展开后逐渐会变得不合理,人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改变失去了合理的制度,创造新的合理的制度。 产权四种功能:1.产权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给产权主体以激励。2.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产权主体显然具有激励作用。3.产权能够将外部性内部化。4.产权的激励功能还包含着约束功能。因为产权的激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是一种反面的激励。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在威廉姆森看来,对交易成本起决定作用的六种因素并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机会主义最为根本。而诺思则主要从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