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公审驴(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公审驴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2、: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
3、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知道哪些含“马”的成语?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说出了动物什么本领呢? 认路的本领除了马,还有吗? 师:对,驴也有这种本性,在宋朝的时候,包公就运用了驴的本性破获了一桩离奇的案件。上节课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包公。 师检查批注:铁面无私、严明执法的清官 师提示批注:“公”其实是
4、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 师:同学们对包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包青天就是因为为官清廉,破获了很多案件。过去破案有被告和原告,过去在衙门里破案叫“审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 师引:注意读重点哪个字?听出来了,同学们把“审”字读得很重,再读一遍。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师:你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比较全面,真是不错。 2师:回顾上节课我们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包公为什么要
5、审驴?包公是怎样审驴的?包公审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按事情发展顺序,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可以概括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分成了几部分? 4做提纲笔记,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师板书: 第一部分 换驴 第二部分 审驴 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刘五告的是谁?他为什么告驴? 1、生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出示描写这两头驴的句子,生读这两句话。 师:刘五有这么好的一头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可是当他的驴被换成那么难看的一头驴,他的心情变成怎样的呢? 师:看到被换掉的驴,刘五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找一找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刘五心
6、里想的话。 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师:对,你太了解王五的心情了,他原先是又喜又乐,后来是又气又恨,那同学们能读出王五的驴的优点,以及他的高兴,再读出被换驴的难看和王五的又气又恨吗?谁再来试试? 2师:同学们读出了刘五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刘五怎么办的呢?在气急败坏中,刘五要告驴,没有人证、物证,包公会怎样审驴呢? 第二部分:审驴 1、请同学们读39自然段,同学们可重点抓住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来读,来体会。 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
7、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 师: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驴自然会找主人,但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地升堂、拍惊堂木、大声喊呢? 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理智、聪明。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师:包公审驴时,衙役们和四面八方的人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他们的反应不一样? 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说明他们长期在包公身边办案,非
8、常了解包公,知道这是包公在造声势以 真正的罪犯。四面八方的人都十分吃惊,因为这是有生以来文所谓的奇案,没有被告已经够奇了,包公不抓罪犯却饿驴,打驴更奇了,不但别的法官没有做过,包大人这样做也太吊人胃口了。不同的反应是故事的悬念更紧了。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生读出包公的威严,遇事冷静,胸有成竹,足智多谋。 师:课文中说,第三天好几百人来“看热闹“,”看热闹“一语说明了什么? 注意这里用的是“看热闹“,而不是”听审讯“、”问究竟“或”提意见“,说明大家都知道这
9、只是包公的一计,人们想了解的就是包公的计谋,而不是怀疑包公的审案能力和公正性。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得驴 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
10、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师;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师:你知道包公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吗? 生:利用毛驴认得路的特点,在它又饿又痛的情况下一个劲地往主人家跑,就找到偷驴贼。 三、总结全文 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四、作业布置 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三十六计、包公案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附板书: 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为什么审驴? 审 怎样审? 审驴结果怎样? 驴: 换驴-审驴-得驴 包公用了三十六计中的: 小偷用了三十六计中的: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主要体现激发学生质疑想读,引领学生自主释疑要读,指导学生会读这一特色。 1激发学生质疑,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读的欲望。 2放手自学,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指导精读重点部分,学生获得阅读感受与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深入读的愿望被调动。 3指导学生会读。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突出重点内容,教师做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在自学与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其次,精读与粗读相结合,通过抓住主要问题,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法得当,阅读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