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假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497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汉语通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假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通假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

2、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方”通“横”。“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

3、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

4、的书写形式。又如“难”,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由上我们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应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