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658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班级:11级生科2班 组员:XXX XX 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又称光合色素,在高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 与 们 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蛋白复合体, 不溶于水, 易溶于酯, 因此可用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一种流动相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

2、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色素中各种色素分子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色素分子在溶剂四氯化碳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色素分子向四周移动时,各种色素分子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色素分离,出现不同颜色的环。 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 种 这 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色,是因为叶绿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激 状 发 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子。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

3、,容易受强光、高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 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又被铜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色转变成蓝绿色,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比原来的绿色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材料与设备试剂: 1. 材 料 新鲜的菠菜或小白菜等其他绿色植物叶片。 2. 设 备 电子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皿、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刀、圆形滤纸、小漏斗等。 3. 试 剂 丙酮、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6碳酸钙等。 方法与步骤 : 一、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2.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 5

4、g,洗净,擦干,去掉主脉后剪碎,放入研钵中。 mol/L 盐酸、醋酸铜粉末、取材及实验前准备工作 3.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约 3-5mL 丙酮后,研磨成匀浆,研磨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以利于研磨, 匀浆用多层纱布过滤到试管中。 4. 在残渣中再加入 35绿色溶液近10mL 丙酮,研磨过滤,共得深mL,其中含有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 二、1.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2. 纸层析分离法 具体操作为: 1. 先用条滤纸沿长度方向卷成一个紧实的纸芯。 取一张圆形层析滤纸,在其中心位置钻一个纸芯粗度的圆形小孔,将卷好的纸芯一端插入孔内少许,并剪去纸芯上端

5、多余部分,使纸芯上端与滤纸恰好平齐,下端长约 1.5培养皿盖高度同) 。 cm四氯化碳,并加入一勺的无水硫酸钠,使纸芯下端浸入其中,并立即盖上培养皿。 此时, 推动剂借毛细管引力顺纸芯扩散至圆形滤纸上,并把叶绿体色素向四周推动,数分钟后,就可见到滤纸上出现四或五个颜色不同的同心环,并逐渐扩大。 4. 当推动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即可看到分离的各种色素,用 笔 铅 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并绘简图示之或拍摄图片。 三、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1荧光现象 观察叶片丙酮提取液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的颜色有何不同并拍摄图片。叶绿体色素溶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说明原因。 光对

6、叶绿素的破坏作用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少许,分装于 2 支试管中,一支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遮光);另一支放在强光下,经 0.51颜色有何不同并拍摄图片。 h后,观察 2 支试管中溶液2. 氢和铜对叶绿素中镁的取代作用 取 2 个试管,A管中加入稀释后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2mL,作为对照;在B管中加入稀释后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5mL并加入12滴浓盐酸,匀摇,溶液变为褐色,拍摄图片,此时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而生成了去镁叶绿素。 从 B 管中分出一半装人 C 管,作为对照,在 B 管余下的溶液中加入一小粒醋酸铜结晶,将 B管和 C 管都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则 B管中的溶液又转变在蓝绿色,拍摄图片,这是因为其

7、中的氢又被铜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 研磨叶片要充分,否则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浓度稀,荧光现象不明显。 纸层析时,纸芯一定要卷实,分离色素用的圆形滤纸在中心打的小圆孔周围必须整齐,否则分离的色素不是一个同心圆。 色素的提取、展层均应在弱光或暗室内绿光下进行,以防止光破坏色素,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用的有机溶剂较多,且都易挥发,取时动作要快、取后要随时加盖。 图示叶绿体色素纸层析结果,用笔铅分别标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叶黄素、胡萝卜素。 研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 CaCO3和石英砂各有什么作用? CaCO3是为了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石英砂是为了研磨更加充分。 根据 Cu2在叶绿素分子中的替代作用,对制作绿色标本有何指导意义? 铜在叶绿素分子中替代镁,生成铜代叶绿素,此种化合物稳定,颜色鲜艳。用在植物标本保存中,经这样处理的标本,可常年保持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