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副词.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13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否定副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否定副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否定副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否定副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否定副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否定副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否定副词.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否定副词第三章 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是古汉语中用在动词、形容词及名词前面,表示否定的副词。 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否,微,莫,靡。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 不、弗 “不”和“弗”都表示一般性的否定。 “不”的古今用法基本相同,可用在各种动词和形容词前,此处不烦举例。 “不”还可以用在数量词前,表示否定。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 “不”用在句末,与“否”相同。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弗”的使用范围较窄,它通常用在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前(“弗”后动词带宾语的少见)。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爱公叔段

2、,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在上述二例中,“弗许”即“不之许”,“弗食”即“不之食”。“弗”约等于“不之”。 2 毋、勿 “毋”(有时借用“无”字)和“勿”主要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禁止、劝阻性的否定,义为“不要”、“别”。“毋(无)”的语法作用和“不”相当,“勿”的语法作用和“弗”相当(“勿”后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隐含了宾语)。例如: 左传襄公十九年:“大毋侵小。” 礼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 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毋施之于人) 左传成公九年:“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

3、,吾归而(你们的)俘。莒人杀之。”(勿杀,毋杀之,不要杀他) “毋(无)”和“勿”也可用于一般性的否定,不表示禁止,其含义相当于“不”。例如: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 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即患秦兵来。” 3 未 “未”有两种用法: 表示事情尚未实现,对事实和过程加以否定,不同于对动作加以否定的“不”。“未”可译作“没有”、“还没有”。例如: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未去”不同于“不去”) 战国策赵策:“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GD799之。”(“未填”不同于“不填”) 左传隐公元年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未尝”不同于“不尝”) “未”和时间副词“尝”组成凝固结构“未尝”,意即“不曾”、“从来没有”。“未”和“未尝”的区别是:“未”只指现在尚未实现,但并不否定将来实现的可能性;“未尝”只是简单地否定过去。例如: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未尝见”指“不曾见过”。孟子梁惠王上:“见牛未见羊也。”“未见”指“没有见到”,但不否定将来见到。) 论语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与“不”用法相近。例如: 战国策齐策:“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未得”即“不得”)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

5、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 非(匪) “非”(有时写成“匪”)有两种用法: 用于判断句的名词谓语前,否定整个谓语,可译成“不是”。例如: 战国策魏策:“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礼记檀弓上:“是非君子之言也。”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用于叙述句、描写句的动词、形容词谓语前,否定整个谓语,可译成“不”、“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隐含“排除”、“撇开”的意思。例如: 论语先进:“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有时

6、隐含假设之意。这时,“非”的意思是“若非”、“若无”、“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非”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名词前。例如: 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孟子尽心上:“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GCF80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否 “否”是特殊的否定副词,有两种用法: 用于单词句,作应答之词,与“然”对立,译作“不”、“不是的”。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单用的“否”,有时表假设否定,可译作“不然的话”、“如果不这样”。例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李左车说成

7、安君曰: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用于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 辛弃疾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微 “微”用两种用法: 用于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否定,相当于“非”,常与“独”组成凝固结构“微独”。“微”可译作“不”或“不是”。例如: 战国策赵策:“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吕氏春秋离俗:“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 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表示假设,常用在名词前,相当于“非”,译作“如果不是”、“要是没有”。例如: 史记李斯列传:“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范仲淹岳阳楼记:“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7 莫 “莫”有两种用法: 一般性否定,译作“不”。例如: 晁错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聊斋志异促织:“成(名)仓猝莫知所救。” 禁止性否定,译作“不要”。例如: 庄子则阳:“莫为盗,莫为杀人!”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8 靡 “靡”表示一般性的否定,译作“没”、“不”。例如: 史记孝文本纪:“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史记游侠列传:“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