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怀古迹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豪情;面对国破家亡,他悲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漏雨的茅屋,他畅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就是“诗圣”杜甫。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咏怀古迹 二、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共有5首,分别是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而当中的其三就是咏怀王昭君的,作者通过咏怀古迹古人来抒发自己的心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咏怀古迹的背景: 咏怀古迹是杜甫晚年的诗作。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诗人不禁遥思昭君,感怀伤
2、世,心潮澎湃。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那么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昭君的事迹。请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昭君的事迹?1、美貌2、她为什么和亲3、和亲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
3、,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从回乡无望的绝望以及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我们也许可以想到王昭君也许并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 二、那么在作者笔下他是怎么描绘昭君的呢?接下来我们自由诵读诗歌, 自由朗读-注意字音、注释,并且尝试复述诗歌大意 时间到,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读一遍,请同学回答。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
4、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解读的不错,那么老师还是要提醒一下,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词语,大家看一下PPT 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 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省:读作sh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空:徒然。 春风面:通感手法,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5、。 15 对文章初步了解 之后,我们思考一下: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诗中的一个词概括。怨恨 昭君怨恨的句子是哪句? 1 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按今天一般人理解,她应该是最幸福的,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如何理解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
6、,笼罩在昏黄风沙中。给人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杜甫的这两句诗颔联对仗很工整,由“一去”到“独留”,用时间的跨度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由“紫台”到“朔漠”,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祖国故乡的痛苦。营造了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如何理解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画工毛延寿的刻意丑化,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便终老大漠。“空归”一词,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
7、归来也是徒然的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气氛。“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我们可以说通过对
8、诗句的分析,“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那么同学们尝试再读一读这首诗,尝试读出她的怨恨之情。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 不是。写的是景。“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是一副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大家认为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个? “赴”字用得好。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
9、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 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材料一: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 材料二: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长遭冷落 才华横溢,科举不第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
10、有家难归 所以作者在悲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根据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杜甫的笔下王昭君的形象特点可以概括为几个字:悲、怨恨。难道杜甫在这首诗中只是为王昭君鸣不平吗?你认为读懂这首诗的关键是什么? 昭君 怨:有倾国倾城之容貌,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不得不远嫁他国 悲: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杜甫 怨:怀经天纬地之才,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不受大唐君主重用 悲:身处乱世漂泊他乡思归而不得,深切的怀乡之感 主旨:这首诗通过咏昭君村及昭君其人抒发自己思念故土、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11、,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拓展延伸 阅读杜甫的蜀相,交流读后收获。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示: 1 自读感受、2疑难互解、3寻找联接、4领悟诗情,用规范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本诗主旨句是“出师未捷,长使英雄”两句。诗人借以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
12、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3 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3、思想情感:A感慨身世 B感伤兴衰 4、总结归纳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A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B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 C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作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异域,曲折表达自己才不得用的感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