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594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哲学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哲学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哲学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哲学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引论.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哲学引论哲学引论期末复习指导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占分比例: 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四种: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题。各类型的分数大体比例分别为:选择题占10%,辨析题占30%,简答题占20%,分析题占40%。期末考试形式: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包括:A道学 B心学 C佛学 D气学 2以下问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A朱买 B黄宗费 C顾炎武 D王夫之 3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用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维特根斯坦 B胡塞尔 C;罗素 D萨特 4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用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维特根斯坦 B胡塞尔 C罗素 D萨特 5在近代中国直接译

2、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 A利玛窦 B钱钟书 C林野 D严复 6中国现代哲学包括哪三大思潮?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B中国化的科学哲学C现代保守主义哲学 D现代激进主义哲学 7哲学引论教材认为,本体论的三种主要形态是:。A是论 B在论 C人论 D过论 8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 A人论 B在论 C是论 D迫论 9属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本体论形态是:。 A人论B在论 C是论 D道论 IO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A因果关系是一种必然法则 B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 C因果关系是一个知性范畴 D因果关系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 11一般认为,哲学所关

3、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认识论 B形而上学 C伦理学 D美学 12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懦家哲学代表人物有:。A孔子 B朱烹 C孟子D慧能 13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1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培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漠 1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16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的哲学家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弗雷格 D罗素 1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

4、是:。 A“本体论转向”B“认识论转向”C“语言的转向”D“伦理的转向” 1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 是指:。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C空、假、中 D空、假、真 19从属于“非结果论” 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A个人主义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20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 B词与物的发表 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 D新唯识论的发表 21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 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2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 A伊曼奴尔康德 B托马斯

5、阿奎那 C安瑟伦 D洛色林 23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笛卡儿 B斯宾诺莎 C休漠 D莱布尼茨 24英文“being” 的涵义包括:。A人 B物 C. 是 D在 25逻辑推理的类型有:。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数学推理D物理推理 26奎因提出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是指:。 A理想语言存在的教条 B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区分的教条 C“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 的教条 D还原论的教条 27从属于“结果论” 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地论 D义务论 28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大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A先秦儒学 B唐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当代新儒学 29

6、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A形而上学B纯粹理性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 30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对革命的直接参与 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C对学科前担的批判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31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别是:。, A心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出性,物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B心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 C心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议性,物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D心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 32经验的主要形式有:。A感知 B内省 C直觉 D归纳 33提出“我思故我在” 的命题、被称为“近代经验论之父” 的哲学家是:。 A笛卡儿 B斯宾诺莎 C休漠 D洛克

7、 34提出“白板说”、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笛卡儿 B斯宾诺莎 C休谟 D洛克 35经验实在论最具代S性的理论形态包括:。A理性实在论B常识实在论C实在论D批判实在论 A儒家 B佛家 C这家 D吕家 37从伦理学家对道德本质所持的看法来看,伦理学又被区分。 A一般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B目的论伦理学和非目的论伦理学 C结果论伦理学和非结果论伦理学 D元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 38功利主义通常被划分为两种基本的形式,即:。 A个人功利主义B道德功利主义C行为功利主义D规则功利主义 39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客观论认为:。 A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同性决定的 B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 C美

8、不是源于事物的间性而是源于人的心灵D美是客体的一种可以感觉到的特质 40在艺术定义上提出“家族相似论” 的哲学家是:。 A胡塞尔 B维特根斯坦 C罗素 D萨特 41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 概念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巴门尼德 42在古希腊哲学中,华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43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 A观念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批判论 44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实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 A柏拉图 B利玛实 C莱

9、布尼茨D伏尔泰 45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46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杜威 B皮尔士 C詹姆士 D刘易斯 47在佛教看来,认识的成立所必备的三个因素是:。A根B境C空D识 48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A“自诚明” B“自明诚”C“为道” D“为学” 49牟宗三提出的儒学“三统说” 指的是:。A道统B学统C人统D政统 50以下用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利奥塔 B福柯 C德里达 D海德格尔 二、辨析题 36就对中国历史的实际影响来

10、说,中国文化的主干包括: 1“哲学” 与“科学” 2“家族相似论” 与“惯例论”3“观念论” 与“实在论” 4“是” 与“应当” 5“表现” 与“表达” 6“宇宙论” 与“本体论”7“决定论” 与“宿命论” 8“是者之是” 与“在者之在” 9“有” 与“无” I0“必然真理” 与“因果关系”11“理解” 与“认识” 12“强决定论” 与“弱决定论” 13“物理事件” 与“心理事件” 14“为道” 与“为学” 15“自诚明” 与“自明诚” 三、筒答题 1如何理解哲学是人类的一门思想探索性活动?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或区别是什么?4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

11、学派有何异同? 5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6如何理解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促进作用? 7为什么说“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8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两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9“是论” 的意义是什么? I0“在论” 的意义是什么?11“道论” 的意义是什么? 12“自我” 的特征有哪些? 13试述懦家认识论的内容。 14什么是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什么是非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6请谈谈在美学上“客观论” 和“主观论” 的主要区别。 17试述道家认识论的内容。 18请说出两种在当代艺术哲学中最有影响的艺术定义

12、,并简述其内涵。, 19请谈谈冯友兰先生的四种境界说。20请谈谈你对牟宗三先生“三统说” 的理解。 四、分析题 存在与惊讶 存在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世界存在着,山川鸟兽存在着,你和我存在着。存在似乎是明明白白的。世界万物存在着,这话在我们听来平淡无奇。 然而,存在并非永远这样平淡无奇。一个饱受折磨万念俱灰的人,偶然登上一座山丘,山);I和蓝天在他眼前次第展开,他突然为一件基本事实震惊:这世界存在着。世界原可以不存在的但竟然有一个世界存在着。“TO be or not to be”“存在还是不存在”)刹那间成为问题。哪个有灵性的孩子不曾有一次为这同一事实震惊并感到迷惑?原可以根本没有世界,原可

13、以根本没有我这个人。而一个活生生的我竟然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死的思想于是一道涌现。难道一颗活跃的心灵竟会突然停止,再不苏醒,再不面对这碧树白云?也许,父母朋友会记着我。但整个人类最后也要归于乌有 人们喜欢把希腊称作人类的童年。各个文明之始,当然都是童年。但相比之下,希腊人似乎更天真好奇,更富蓬勃的生机。竟然有一个世界存在,竟然有存在这问题,震惊着希腊人;使童稚的文明充满惶惑。惶惑不一定是多疑。希腊人并不怀疑存在是事实,是第一位的事实。但他们把事实感受变为问题,并投入他们的心智来接受问题的挑战。存在会变化吗?如果承认了变化,岂不就承认了消逝与虚无?在存在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说“有无” 吗?这

14、是语言的矛盾还是事实的矛盾?有没有摆脱了无的有?有没有超出变化的存在?火?理念型相?能量?思想?神明?到底谁是永恒? 总之,存在问题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问题,这引起了希腊人的无限惊愕。在把握、深人、了解这一惊愕的过程中,希腊人提出了对存在问题的原初解释。这些解释以种种方式得到重新解释并通过这种种变形至今支配着我们对存在问题的看法。 摘自陈嘉映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问题1:我们把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叫做“宇宙论”,它第一次系统地对自然或存在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古希腊宇宙论和中国古代宇宙论对于存在的看法各有什么特点?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吗? 问题2:教材把对存在的本质的研究归纳为三种基本形

15、式:“是论”、“在论” 和“道论”。从个人感受来说,你赞同其中的哪种形式?理由是什么? 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和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党解。 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只是

16、一个混饨。朱子引某人诗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此以孔子为人的代表,即所谓人之至者。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问题1:根据上面两段话,谈谈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 问题2:结合教材对哲学价值的描述,谈谈哲学是如何促进人的思想发展的? 失而复得的人 在胡宁和塔帕尔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一次袭击后失踪了,据说是让印地安人给抢走的。他的父母四处寻找,结果仍徒劳无获。几年过去了,一位来自内地的军人说起了他见过的一个蓝眼睛的印地安人,推测他很可能是那个消失的孩子。那对父母找到了那人,觉得还认得他。但那人经过荒漠和野蛮生活的熏陶,已经忘掉了家乡的语言。他顺从地又毫不在意

17、地回到家里。他在家门口停住了脚。他看着门庭,仿佛认出了什么。突然,他低下脑袋,大叫一声,冲进门庭,穿过两个天井,直奔厨房而去。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一口发黑的大钟,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两眼露出了兴奋的光芒。父母则因为找到了儿子而大哭了一场。 也许紧接着这一记忆的是另一些记忆:年轻人无法忍受四堵墙壁,不久便回荒漠去了。我想知道的是在这一令人目眩的过去和现在交叉的节骨眼上,他究竟感觉到了什么。我想知道在这个儿子失而复得或彼此相认的一刹那,父母和家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选自博尔赫斯文集叫、说卷 问题1:结合这个故事,请你谈谈一个人的“自我” 究竟具有什么特征?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确

18、认那个失踪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的? 问题2:请进一步结合这个故事,谈谈“自我” 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人是否有其“同一性”? “考试不能作弊” 在某种意义上,“考试不能作弊” 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但是,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德性呢?这里有两种思路,虽然结论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 一种思路是说: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或者,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试不能作弊。 另一种思路是说:“考试不能作弊” 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 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的话,你实

19、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当的那种基本的道德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 问题1:在对“考试不能作弊” 这个道德原则所做的分析中,以上两种思路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道德理论?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问题二:你同意以上的哪种思路?理由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困境 假设你一生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好人,履行你所确认的职责,寻求做对你的同胞有益的事情;又假设,你的很多同胞都不喜欢你和你所做的一切,甚至把你看成是危害社会的人,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能证明这一点;进一步假设,你被一个与你同等地位的公民组成的陪

20、审团所控告、审判,并被判处了死刑,而所有这些都是以一种你有理由认为是相当不公正的方式进行的;最后,假设你正在监狱里等待处以死刑,你的朋友为你安排了一个逃跑的机会,让你和你的家人一起逃往国外,并且保证他们可以进行必要的贿赂,在你逃跑时绝不会有危险。如果你逃跑了,你就能活下来,你妻子和孩子的处境就会好些,你的朋友也能够再见到你。人们普遍认为你应该逃走。那么,你是否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呢? 一一辆自弗兰克纳著伦理学 这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如果你面临苏格拉底的困境,你会怎么办?试从伦理学的角度,从正反两种可能性,分析一下自己采取某种行动的理由。 问题1:你决心利用这个机会逃走。那么,理由是

21、什么? 问题2:你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甘愿赴死。那么,理由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CD 2BCD 3AC 4BD 5D 6ABC 7ABD 8C 9D 10B 11ABCD 12ABC 13D 14ACD 15B 16A 17C 18C 19CD 20A 21ABCD 22B 23ABD 24CD 25AB 26BD 27AB 28ACD 29BCD 30BCD 31AD 32ABC 33D 34A 35BCD 36ABC 37BC 38CD 39ABD 40B 41D 42D 43BC 44B 45A 46ABCD 47ABD 48AB 49ACD 50ABC 二、辨析目 1答题

22、思路: 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古希腊,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而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日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或者严格地说,是指自然科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至于科学,则只能是以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 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联。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再到两者分享权利。这是指,一方面,哲学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把对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权利让渡给科学;另一方面

23、,哲学虽然必须与科学分享权利。但它对这种权利的让渡远不是自觉自愿的。二是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这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而且只要一有可能,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把科学重新纳人哲学的范围。一旦哲学家的这种企图由于科学家的抵制,或哲学基于自身的局限而对它欲涉足的领域表现出无奈的时候,总是有那样一些哲学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要么把哲学降低到只是为科学作方法论的辩护,以科学的语言代替哲学的语言的地步;要么拒绝一切对哲学的批评和非议,把这种批评和非议看作是对哲学的一种不能容忍的恶意诽谤和攻击。 2答题思路: 在当代艺术哲学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哲学家走

24、向不可知论,否认有所谓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的普遍的艺术定义。其中,“家族相似论”和“惯例论” 是两种典型的瞩于不可知论的艺术定义,它们都否认有统一的关于艺术作品的定义,而认为一件东西之所以被称作艺术作品,或者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或者是因为艺术家们的惯例所致。 “家族相似”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一个家族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但他们决不会都在某一点上表现出完全相同。在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这一概念以后,哲学家们开始把它应用于对艺术定义的说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家族相似:尽管一些艺术作品之

25、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共同享有某个可观察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特点,当然更不用说是起支配地位的特点了。这些哲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人们有希望 达到的最好的情况,至多就是制定出关于某一艺术形式,如小说、交响乐、恐怖电影等的定义,绝对普遍的艺术定义是不存在的。 惯例论是迄今为止仍极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定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国美学家乔治迪奇。他认为,某些东西之所以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其观点归纳起来就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些人或团体有能力通过一种简单的命名性行为,即可以采取把某些东西叫做“艺术” 的形式,来把它们从某种人工制作的东

26、西转变为艺术作品,就像我们在出版、展览和表演等行业中经常看到的那样。 3答题思路: “观念论” 和“实在论” 都属于现代认识论的重要形态。 所谓观念论是指把观念作为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认识论理论。它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关于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理论。概括地说,观念论的基本观点就是: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关于存在或对象的意识就谈不上有所谓的存在或对象。 而实在论则指关于“实在” 的一般理论,在现代认识论中,它是作为观念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实在论所谓的实在,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性。在哲学上,实在既是相对于现象的概念,又是相对于观念的概念。在实在论看来,实在是独立于主体或主体知觉、观念而存在的东西

27、;实在不能由现象决定;实在永远超出我们从现象出发所做的一切探究努力的范围。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实在论大致分为经验实在论和理性实在论两种。 4答题思路: “是” 与“应当” 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是”,是指人们实际上做了什么;所谓“应当”,是指人们应当做什么。显然,在人们实际做什么和他们应当做什么之间,也就是在“是” 和,“应当” 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描述性的“是” 中,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 来。就此而言,在有关人的行为的是否道德的问题的判定上,重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些什么,而是看人们究竟应当做些什么。 5答题思路: “表现”与“表达” 是艺术哲学的重要

28、概念。所谓“表现”,是指用一个东西来代表另外一个东西,而这种代表也得到了观者的认可。例如,一枚徽章代表着某个宫殿,但它却与它所代表的宫殿毫无相像之处。 最广义的“表达”,与“表现” 一词的意思重合。但艺术哲学所说的表达,是一种狭义上的表达。与它联系在一起的,是某种属人的特性,而“寓情” 和“移情”是它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仅当它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声音、行为和语词等向观众传递了自我的某种动机、意愿、情感、体验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或者:一件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且仅当它澄清了某种情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与它是否打算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无关。在这两个定义中

29、,前者同时包含了“寓情” 和“移情”这两个特点,而后者则只强调“寓情” 的作用。 表达理论比之表现理论的优势之处,就是它看起来要比表现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仅更适合于容纳近代浪漫主义运动诞生以来新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现代派艺术风格,而且也能够涵盖传统艺术哲学理论涉及探讨的那些内容。 6答题思路: 宇宙论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来说,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属于哲学的和用于科学的。属于哲学的宇宙论又称“前本体论”,在古希腊即自然哲学,在中国古代则指“本根论”b 本体论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的学问,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于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

30、答,本体论具有“是论”、“在论”、“道论” 三种不同形态。在理论形态上,本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 7答题思路: 所谓决定论,意味着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免于被决定的。把决定论的观点推到极端,就成了宿命论。宿命论否定任何自由的存在,它把宇宙间发生的一切解释成某种神秘、迷信的力量预先决定的结果。 8答题思路: “是” 与“在” 是英文“belg” 的两种涵义,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在西方哲学看来,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是者” 的世界,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一个是“在者” 的世界,它以循环论证的或者艺术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前者的悬设目标是存在

31、的普遍必然性,借着工具理性,它导向了科学;后者的悬设目标是存在的自由自在性,借着价值理性和艺术实践,它导向了道德和审美。 从“是” 的角度来看“being”,就形成了“是论”。“是论” 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和传统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逻辑必然性是“是论” 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 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人看来,所谓“求真”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 从“在” 的角度来看“being”,则形成了“在论”。“在论” 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本体论的新的形式。从“在” 的角度来理解“存在”,也就是主张“返回事

32、物本身”;由“在论”来看,“在者之在” 乃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9答题思路: “有”与“无” 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表面看来,“有” 与“无” 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 与“非存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 和“缝隙”,但因为这种“缺失” 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换句话说,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即“有无相生”。 究其原因,从存

33、在的等级来说,中国哲学所谓存在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有三级,即它没有处于两头的绝对存在和绝对非存在,而只有处于中间的现实世界这一级。这样一来,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 10答题思路: 一般认为,必然真理之所以是必然真理,就在于它们是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而获得的。而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否则它就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多数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有关因果关系的陈述则是一种条件叙述。归根到底,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即“习惯” 而已。因果关系不但可以在逻辑上被证明是一种经验上的习惯,而且也

34、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 所以,如果说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种绝对普遍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因果关系却并非如此,它通常是和人类的经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 11答题思路: 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方式。 “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外进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中,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来领会由旧本身,而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 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

35、那么,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O 12答题思路: 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 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 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那么,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

36、论。 13答题思路: 就“身心关系” 而有,总是涉及到这么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物理的方面,或者叫“物理事件”,它表现为是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另一个是心理的方面,或者叫“心理事件”,它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 有公开的可观察性和没有公开的可观察性,是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之间的第一个主要区别;心理事件之区别于物理事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心理的东西不像物理的东西那样,能明确地测定它的空间位置。 14答题思路: 老子将人的认知活动区分为两种:“为道” 与“为学”。“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它的认识对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为道”和“为学” 不同。它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减少知识,即减少一切主观的

37、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主动地融于宇宙之中,与大道化为一体。在两者的关系上,总的说来,老子是主张用“为道” 的方式来指导“为学”,而“为学” 的最终目的则是服务于“为道”。 15答题思路: 这两种观点指的都是儒家哲学的认识论路线。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在这里,所谓“诚” 是指由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德,所谓“明” 是指由安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自诚明” 是说,首先从道德人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B明诚” 是说,首先从知识人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可以殊途而同归。 三、简答题 1答题思路: 哲学的思想探索性

38、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2答题思路: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从整体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3答题思路: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家,诸如,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

39、、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大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从总的方面来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 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它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

40、道主义及其“异化” 等问题。 4答题思路: 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 的任务的话,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 来达到“语言批判” 的根本目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 5答题思路: 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

41、主义哲学主要是作为所谓“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肇始于祖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的所谓“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性为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 等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应当受到彻底质疑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哲学,通常采取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 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坚决反对“现代性哲学” 主一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反对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已主义,等等。 6答题思路: 哲学对人类的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以及对自

42、由意识的促进,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三个主要作用。 7答题思路: 人们通过语言、通过逻辑进行思想,第一步就是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接着就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对其所指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这恰恰就是逻辑的功能,也是逻辑的力量所在。这种功能对思想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变得清楚明白,相互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但无论是命名还是推理,直到语言中出现了系词“是”,事情才变得可能。这是因为,只有系词“是” 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在日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通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也就是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8答题思路: 所谓经验,在直观的意义上,就是借

43、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人的一切认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的。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它同样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 9答题思路: 从“是” 的角度来研究“belng”,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是论”。“是论” 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和传统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

44、要、最核心的内容;逻辑必然性是“是论” 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 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人看来,所谓“求真”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 10答题思路: 从“在” 的角度来研究“belng”,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在论”。“在论” 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本体论的新的形式。从“在” 的角度来理解“存在”,也就是主张“返回事物本身”;由“在论”来看,“在者之在”乃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以“在者之在” 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11答题思路: 从“无” 的角度来研究存在问题,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道论

45、”。 它拒绝所谓的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因而认为世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这样一种“生态哲学” 是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 它主张“有生于无”,因而养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 它主张“一切皆变”,因而无论道家还是佛家的哲学思想都贯穿了辩证法思维,等等。 但道论过分强调存在的非存在特性,也形成了中国文化之缺乏科学意识和避世主义、个人滑头主义的倾向。 12答题思路: “我” 的不变性。肉体的持存性。经验的实在性。“我” 的私人性。 13答题思路: “自然之天” 与“道德之天”:认识的对象与可能性。即用家的认识对象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自然之天”,一是“道德之天”。 “自诚明”与“自明诚”:认识的方法与途径。即前者主张从道德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而后者主张首先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