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析.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板块美好的向往。这一板块由小蓝裙的故事渡河少年一千根弦三篇内容互相关联的课文和一次“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组成。 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为了协调,妈妈把小女孩梳洗打扮得干净、漂亮,母女俩把家里打扫得焕然一新,爸爸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邻居们也动手把整条街道清扫的干干净净。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一,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正确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二,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识字部分,“镇”和“梳”是翘舌音,“兮”字不要求会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知道是“脏乱的样子
2、”。写字部分要重点指导“梳”字共十一画,第八画是“点”不要丢掉。“禁”字的读音在本课读一声,不禁,禁受。读四声的时组词禁止、禁地。没有三声的读音。 “读一读,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补充说明: 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学习。那么“协调”一词是本课的“线索”,意思是指配合适宜。 “找一找,说一说”是引领学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表情达意。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向往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镇、一个国家的影响。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四处写“不协调”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体会他们的不同。
3、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不协调”。一处是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原来小女孩浑身脏兮兮的,与小蓝裙不很协调。”第二处是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儿了,原来家里也脏兮兮的一团糟,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第三处是第六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第二天爸爸上班时,看到家里的庭院杂草丛生,与屋里的环境很不协调,于是决定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第四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不对劲儿”。这些不同的说法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一层比一层深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这四处不协调的不同,组织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到美好的向往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镇
4、、一个国家的影响,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当你看到小蓝裙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你想说什么呢?”和“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谈话的思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可以根据课上的学习与讨论布置日记,读写结合。 渡河少年一共15个自然段。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其中一到四是第一部分,讲的是撑船老伯拒绝圆脸少年乘船过河。五到十二是第二部分,写了倔强的男孩在秋风中踩水过河的经过。最后三段是第三部分,写的是男孩终于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并称当年的老伯为启蒙教练。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
5、感悟困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特别是对人物传神的肖像、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都是值得学习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且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复述课文。 识字部分,注意“篙”读“go”,不读“ho”;“葩”字读“p”不读“b”,也不读“p”“倔”的读音是二声,而不是四声。写字部分要注意“渡”的基本意思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要注意与没有三点水的“度”相区分,比如“欢度假日”的“度”是“过”的含义,不要混淆。“零”字是形声字,书写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裳”字的第一
6、笔是“竖”,“摇”字中的“缶”字,中间的横最长。 “读一读,想一想”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还是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学习。并且可以用在第二课时的复习导入上,再现和巩固生字。 “讨论交流”依然是我们第二课时处理的重点,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比如,“我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蹙擎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结合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习。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有“立”“睁”“蹙”“脱”“擎”“滑”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了少年赤身下河时的动作,表现了男孩的倔强性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通过动作表演来体会这些动词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我通过联系上下
7、文理解奇葩倔强这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这两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奇葩”与上文对少年在水中划动的描写的关系就很紧密,作者把水中少年的“花格子衬衣”比作“五彩的花瓣”,把“黄黄的书包”比做“花瓣中的花蕊”,由此可以想到“奇葩”是指这位饱含意志的少年,作者把这位少年比做了秋风秋水中绽放的花朵,并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意。而当撑船老汉看到少年赤身踩水过河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钱一分也不要”时,少年“使劲把头扭过 去”“不理他,
8、依然向前划”,因此,作者又发自内心地赞叹:“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读一读,想一想,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可以结合讨论交流中的第二个问一起学习。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也生动具体的刻画了少年的敏捷与坚强,也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对少年的敬佩与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精彩的片段进行背诵积累。 “复述”意在“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注意变换了角度以撑船老人或渡河少年的口吻复述难度增大,在训练时教师要给于适时的指导与点拨。 “与文中人物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根据课上的学习与讨论布置日记,读写结合。 一千根弦是根据史铁生的
9、命若琴弦改编的。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结构简单,层次清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盲人琴师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有位老人给了他一个治好眼睛的药方,告诉他要弹断一千根弦才能生效。盲人琴师为了这个希望,尽情弹奏了几十年,最后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他明白了“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又把这个希望留给了双目失明的徒弟。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心中拥有美好的向往很重要。 识字部分中的“证”和“潸”都是翘舌音,“藏”字在本课的读音是“cng”。写字时要注意“纸”字右边是“氏”,没有点;“效”字的“交”最后一笔“撇”变“点”;“藏”字是上下结构,中间是“臣”,不是“巨”。 “读一读,结合课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0、通过读一读的形式巩固和再现本课的生字,并且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对于三个加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独立完成。 “讨论”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讨论,主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千根弦”就是一种热切的希望,一种美好的向往,它曾经带给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的满腔热忱,这也会给徒弟同样的希望。“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重点词语是“一千根弦”。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默读课文,从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细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蕴含在“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他坚持弹奏,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过去了。”这也就是说,“一千根弦”是支持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五十三年的“希望”
11、。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耐心地仔细地阅读课文,并结合另外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想一想,说一说”是对上面“讨论”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读与写相结合。 第一板块的表达是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分为“积累”和“表达”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积累”包括“社区体验”“校园生活”“亲近自然”“关注媒体”四个方面。第二部分的“表达”首先提示了几方面的内容,如在教学楼内“雪白墙壁上的鞋印”;校园内“有趣的课间活动”;社区生活中“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家庭生活中“奶奶的生日”等等,然后教材又以三幅图片向学生提示了说写见闻的形式:可以讲给同学们听、写在日记上、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等。 第二板块的主题是汉字家园。本
12、板块共有四课,第一课是以“鸟”字为中心的对汉字的比较研究,第二课是是对语言形式的了解和认识,第三课是叙述自然常识的“三字经”,第四课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四字歌”。 第一课是以“鸟”字为中心设计的,列举了五种鸟类,分别是鸽子、鹦鹉、孔雀、喜鹊和雄鹰,并且根据这五种鸟类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展开“鸟文化”的探究。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因此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识字与写字“亦”是“腋下”的“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
13、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鹦”“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指导书写时要强调“鹉”字的左边是“武”,不要
14、多写一撇。“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 “读一读,写一写”这一练习是本课生字的巩固和再现,首先让学生熟练朗读,其次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发现。 “想一想,说一说”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鸟所体现的不同的象征意义。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课前查阅好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开发,根据每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来概括特点:企鹅胆小怕事;燕子勤劳勇敢;杜鹃悲愁的象征;大雁代表相思。 “讨论交流”是一次小型的综合学习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查寻、观察、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究“鸟类文化”。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15、价。 第二课是从对语言积累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预言、忠言、直言、赠言、格言”等,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识字与写字“允”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允”的读音是“yn”,而不是“rn”。 “诤”字的读音是“zhng”。“戒”是由“诫”拆出来的字,可以组词:戒严、戒烟。古文字的“戒”字,像一个人两手拿着武器戈。它的本义为持戈的警戒,引申为防备、警告;又引申为禁止、戒除等义,如戒烟、戒酒等。“诫”字是警告,劝人警告,可以组词:告诫。 “读一读,填一填”“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赠言
16、。“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这一练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赠言和格言,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积累与运用。教师不必过多地强调预言、忠言、格言、诤言、诺言、赠言之间概念性区分,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角度收集相关的语言,来进一步认识,在“读”中来感悟。 “讨论交流”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发地、形象地理解什么是赠言,什么是序言,什么是格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积累,举例说明。比如,图中右边女孩子手中拿着一本书,提示学生可以用这种办法,在一本书中找出序言,读一读,就轻易地明白了什么是序言。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认真备课,自己准确把握,并列
17、举出大量例子,以备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拓展,对比练习。 第三课是三字经的节选部分。本课所节选的内容是常识知识,古人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完成本课的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 识字部分 “菽”是豆类的总称。“黍”为谷物名,象形字。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曰”的本义为说、道
18、,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 写字部分的“赤”字,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 “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一活动的安排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再现。让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一背、写一写。 “猜一猜,讲一讲”这是一次小型的综合学习活动。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课上可以口头说一说
19、,回家后再写一写。 第四课呈现的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四字歌。“四字歌”通过大量的成语描述了我们锦绣中华、江山万里的精彩画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操,鼓励学生独立识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握“想象法”的主旨,边读边让学生看图片,想动态的画面,要读出文字中的声音与色彩,这样,感情自然流泻于口中,读得充满力量,充满朝气。 识字部分:古文字的“莽”像一只狗在林木草莽中之形,表示猎犬在草木丛中追逐猎物的意思。“莽”的本义是指丛生的草木,也指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粗率、不精细之义。 “州”为“洲”的本字。甲骨文、金文的“州”字,中间的小圆圈代表
20、河中的小沙丘洲。“州”字的本义是指水中的陆地,即河流中高出水面的陆地。相传上古时洪水泛滥,后来大禹治水,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于是,“州”字成为古代行政区域的专字,而另外造了一个“洲”字来代替它的本义。现在作为地名,洲、州用法有区别:一般国内地名用“州”字,如广州、徐州等;世界级地名则用“洲”,如亚洲、欧洲等。国内地名特指水中陆地义仍用“洲”,如橘子洲、株洲、鹦鹉洲等。这两个字不容易区分,在教学时,要注意强调。 古文字的“衍”字,从水从行,表示水在江中流行的意思。它的本义指水流貌,引申为流行、推演、扩大、发展、衍生等义。 “壶”是一种陶瓷或金属制成的容器,主要用来盛装液体,如茶壶、酒壶等。古文字的
21、“壶”字,颈窄腹圆,有耳有盖有底座,是一把酒壶的形象。此外,本课要认的字中有几个字音比较生僻,要反复诵读记忆。如:毓、衍。 “读一读”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平、翘舌音”的熟练朗读。先学生独立注音,再读一读,最后回到课文中读一读。 “猜一猜”是让学生看字理图猜字,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字理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进一步帮助学生总结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这六幅图分别表示:“木、泉、草、鸣、牧、鱼”。 “讲一讲”这一活动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词典、找图片等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懂的内容。在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学习中,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基
22、本方法,如:“百川归海”可以连字成词,从字面上理解;“一泻千里”就是抓关键字“泻”,理解此一字可以弄懂全词;“钟灵毓秀”每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熟悉,可以查词典。本活动结束之前要帮助学生总结解词的方法,形成自学词语的基本能力。 第三板块主题是绿的世界。一共有西湖的绿和梅雨潭两篇课文。教学这组课文的重点,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雨中灵隐的“绿”、苏堤的“绿”和花港观鱼看到的“绿”。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
23、青春与活力。这绿色变化多端,有的“野”,有的“幽”,有的“闲”,还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或者“那样鲜,那样亮”,让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本课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西湖的美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其次,本文是一篇上佳的描摹景物的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文风清新自然,按照观景的顺序有条不紊地描写,极尽所能突出西湖的“绿”,便于读写结合,最后从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阅读教学首先在导入新课时要饱含激情,恰当设问。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你们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请你把有关西湖的资料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然后再
24、趁热打铁:“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的天堂美丽的西湖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轻松地进入了角色,融入到美景美文中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习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移情入文,激趣质疑。请你仔细地读课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随机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在读中,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可以采用自由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读书方式,也可以动手
25、把它画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在读中悟情,在画中入境,体会作者的感受。接着,让他们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各处景物“绿”的特点。 补充说明: 识字与写字:这篇文章中需要认识的字有很多,而且这些字又都比较烦琐,认识起来并不容易,在教学时要把这些字融入到课文当中,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来认读,效果会更好一些。会写的字中“幽”字要特别注意笔顺,“参”是多音字,本课读“cn”。在教学时要讲解它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读音,也可以把它的另外读音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学生有所了解。 “读一读,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这一练习要在学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与运用。 “欣赏”在二十四页有六种方式,可以是配乐朗读、收
26、集资料图片、欣赏段落、品味佳句、理解词语、摘抄优美段落。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画对文字进行品味,使图画和文字融而为一,感受所描绘景物的美丽,并加以背诵理解。 “画一画,说一说”这一活动是发挥学生的想象,给画面涂上不同的绿,实际上是让学生再来回味课文中“绿”的这一特点。“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是对学生词语的又一次巩固与运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过的优美词语,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 梅雨潭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梅雨潭形成的原因和梅雨亭的景象。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形。第二段写梅雨亭。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
27、雨瀑的生动画面。 课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梅雨瀑的美、自然的美。 作者写梅雨潭,但更多的是梅雨瀑,在讲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重点介绍给学生。第一自然段,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从远处看到的瀑布:“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这景致是作者在山边远距离仰视梅雨瀑,又因为瀑布两边是黑边儿,所以,看上去梅雨瀑就像是一条带子。“带子”准确地表现出梅雨瀑的狭长飘逸,洁白鲜亮,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补充说明: 第三自然段,作者写近看梅雨瀑,用奇巧的比喻,摹画瀑布的整体形态:“那瀑布从上面
28、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用“布”这一大家非常熟知的东西表现水流的形态,既形象,又使人容易产生联想,感受事物的特点。同时说明瀑布上部整齐、平滑,往下由于受到岩石阻隔,而被分成几道,把瀑布的形态描绘得非常形象。 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抓住瀑布冲击岩石所激起水花,层层渲染,着意描写,用比喻句把水花写得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用“飞花碎玉”比喻水花十分贴切。既刻画了众多的水珠像花朵、像玉石的形态,又表现出水珠晶莹洁白和迸溅时的面貌。 “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用“白梅”比喻飞溅的
29、水珠,突出了其形状特点,进一步表现出水花轻快飞舞飘落的动态之美。 “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作者写梅雨瀑,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用“杨花”作比,把风吹水花如烟、如雾、如尘,在空中飞舞飘游的情景描绘得十分逼真。正是水珠像杨花飘散,才有倏地钻入作者怀抱的感受。 识字与写字:要认的字中,侧重读准字音,要重点认记:“镶、踞、薄、绺、棱、倏”这几个字的字音,只要在读文时反复强调即可。 “翼”字比较复杂,要运用拆解式的记忆方法来识记,效果能够更好一些。“薄”是多音字,要讲清楚不同的读音和意义,使学生在以后遇到时能正确地读出来。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这道题是在培养学生对美
30、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么优美的文字,读了都会有所感悟,所以在让学生选择时,不要硬性去规定背诵的地方,以自愿为主,但背诵的地方不能太短,应该选择一处完整的美景或一段完整文字。 “读一读,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这道题中“踞”和“扯”的用法,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会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流”对云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使读者感受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云的样子被活化了。教学时,不必说得太详细,只要通过读能体会作者的用法即可。 补充说明: “比一比,说一说”可以通过让学生先查字典再理解作者用词的妙处的方法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灵活运用词语会使文章添色不少。 “找一找,说一说”这道题要充分调动
31、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为28页的表达“绿色记事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表达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应该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课上先让学生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材料,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最后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记事本”里面。 综合学习活动 感受家乡 关于活动的内容的确定,要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生活资源的作用。使活动尽
32、量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访问或者是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素材。 时间安排:共三周。第一周,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方面讨论研究,确定研究的方向,要进行分工协调,分组合作。第二周,收集交流信息,处理信息,教师指导筛选信息并整理。第三周,成果展示。 第四板块的主题是乡情友情。本组课文由三首唐诗组成,皆为七言绝句,千古佳作。教学要注重古诗诵读,在品评古诗的“乡情友情” 中对古诗进行节奏美、韵律美的欣赏,积累语言。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的感怀诗,在朴实浅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阔别家乡几十载,而今白首回来之时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万千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
33、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以平静。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的角度着笔,极富生活情趣。古诗教学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体会诗的意境,可安排下列内容: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读中感悟真情。 补充说明: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有两个。其中“鬓”字的笔画较多,是个形声字,左上半部分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最后一笔是点,“鬓”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部分不要写得过大,笔画要清晰;“衰”字是翘舌音,查“衣”部,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哀”“衷”等字的区别,“衰”字中间的一横不要丢掉。 “背诵这首诗”这个训练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
34、总结更多的朗读和背诵方法。 “理解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这个训练一定是在学生经过查找资料、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再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这是一个拓展训练,要在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想象,读一读,议一议,然后进行表演。 “积累”这是贺知章的又一首描写乡情的佳作,在深刻理解了前一首回乡偶书的基础上,再学习这一首就相对容易了。在学习积累的时候要首先注意利用工具书读懂诗句,然后将两首诗加以比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最后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众多送别诗中的代表作。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
35、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却余味无穷。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其次是理解感悟古诗。在理解诗意上要突出后两句,后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景”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饱含着诗人与朋友难分难舍
36、的情意。启发学生想象李白送别朋友的画面,除了采用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推想、利用插图等方法外,还可帮助学生开拓想象的思路:从时间上、方位上、自然景物上、人物送别这件事去思考诗人久伫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想法。 补充说明: 本课识字和写字的四个字是相同的。其中“鹤”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撇而且是出头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辞”是平舌音,“辞”的右边的“辛”下面的横要短些; “唯”字要注意与“惟”“维”字的区分,但也要强调,在取“单单、只”这个意思时“唯”和“惟”是通用的。 “背诵这首诗”方法同回乡偶书。 “理解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在学生经过查找
37、资料、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故人:老朋友;唯:只;天际:天边。 “根据画面写诗句”这两幅图画各描写的内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积累”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作者借送友人抒发自己胸怀的诗。写这首诗时,王昌龄正被贬到江宁,心情无疑是苦闷的。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所作,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38、。 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强调了他乡人地生疏的凄苦,要重读,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情。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思念亲人的纯朴真挚的感情 补充说明: 识字与写字:认识的三个包含在学会
39、的四个字之中,“异”字的读音要注意是第四声,“异”字的上面是“巳”而不是“已”,下面是一横、一撇、一竖,而且要出头;“萸”字要注意最后写人。 “背诵这首诗”方法同回乡偶书。 “读一读,写一写”在这五个词语中,“异乡”和“异客”是诗中的词语,“作为”“遥远”“加倍”不是诗中的原词,而是诗中“为”“遥”“倍”的解释词语。 “理解下列词语,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独”的意思是“独自”;“异”的意思是“别的、另外的”;“逢”的意思是“遇到”;“遥知”的意思是“在遥远的地方猜想”。整首诗大致诗意对即可。 “说一说,议一议”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实践训练,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既有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最新名称,
40、还要扩展到其他类似相关的节日,更加深刻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 “积累”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表达古诗里的故事教学时首先读懂这次表达的主题和内容,明确这次表达的目的,教师调动学生讲“古诗里的故事”的积极性。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并把它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最后学生讲完故事,把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符合古诗的原意,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当然也可以倒过来,先请同学讲故事,然后请其他同学背诵这首古诗,
41、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教学内容:第五版块 水乡 备课人:初鹏 王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4、品读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热爱江南水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了解江南水乡。教师准备江南水乡的风光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观看图片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
42、来了一些关于江南水乡的图片,请大家观赏。 看完了这些图片,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南水乡的优美的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注意重点字音:沁 霭 拱 倌 暇 2、读文并整体感知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弄清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描写细雨这句话“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体会运用的修辞方法并有感情朗读。 三、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
43、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色? 二、 学习课文的28自然段 师:课文中运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同学们一定被其深深吸引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把最吸引你的部分画一画,读一读。 指名读一读最吸引自己的段落或句子。 1、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 1) 指多名同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好在哪? 2)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的老师应抓住这句中的几个训练点:一是第三句话里的两个比喻句,在朗读时应指导到位。二是几个关键词语:嵌天然的 烟雨迷蒙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 在读时边指导读边理解词语。 3) 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2、第三自然段 1)读一读,互相说说
44、哪读得好,好在哪,学一学,再读一读。 2)在反复朗读之后,指导学生说一说:堤岸两边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3、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3、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主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江南水乡人景合一的秀美。 2)背诵喜欢的语句 读了这些文字,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目不暇接”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请根据这篇文章的学习写一篇导游词来介绍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课例53 本课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描写的是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盛开着一塘美丽的荷花,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重点是7、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
45、野荷塘的特点,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想象。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而且饱含着作者对野荷塘奇景的好奇和赞美之情,尤其是第7自然段,在描写野荷塘的自然景物时充满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条理非常清晰。还没看到野荷塘,便先闻到了荷花的芳香,等看到野荷塘时那份惊喜自然流露,作者把荷塘、荷叶、荷花描写得那样细致,那样逼真。学习这一段时要一句一句地品味,最后写了傍晚观赏荷花的情景。特别是对野荷花的描写形象而逼真,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读后仿佛真的看到了野荷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
46、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3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或图书资料,也可以收集有关自然景物的一些知识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备
47、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备课人:一实验 关海英 赵洪霞 第一课时 一、说荷花,引课题 、用一个词形容看到过的荷花。 、看荷花图片,再说说亲眼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 二、读课文,初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晶莹剔透 沁人心脾 密密层层 亭亭玉立 缥缈 3、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 三、再读荷花,感悟荷花的美 再读课文,说说哪个词或哪个句字你特别喜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欣赏画面,感受美 、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祖国北方遥远的边境,观赏了一塘美丽的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二、赏读课文,发现美 、同学们,我觉得你们都很了不起,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互相交流: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集体交流: 重点句: “又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