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7179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 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

2、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

3、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是小雨,1025毫米是,2550毫米是,50100毫米是,100250毫米是,大于250毫米是。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

4、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

5、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7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 1 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6、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

7、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 水 醋 扩散较快 溶解 酒 精 散较快 溶解 食 用 油 扩散 不溶解 怎样进入到水中 先沉入水底 直接与水混合 直接与水混合 浮在水面上 在水中怎样扩散 缓慢扩散 是否溶解 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

8、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

9、越粗,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 3-4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

10、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

11、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可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增大肺

12、活量,心脏强健。 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13、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是我们身体重 4 要的消化器官,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如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需要的能量来自

14、消化系统的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我们跳动起来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增加。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四年级科学一至四单元判断题 一单元、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

15、、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 对 )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二单元、判断题 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7、我们可以用

16、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 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 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

17、以超过滤纸的边缘。 5 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四单元、判断题 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