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7852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土地复垦整理项目 效 益 分 析 报 *土地整理中心 *年*月*日 1 告 目 录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12社会经济条件 2、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的方法 3、经济效益分析 4、社会效益分析 4.1 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4.2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 4.3项目区排水灌溉和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 4.4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权关系调整情况 5、生态效益分析 6、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结论 7、附表: 附表1: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增产效益分析表。 附表2:新增耕地净效益分析表 附表3: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新增效益分析表

2、。 附表4: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农产品年产值分析计算表 附表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附表6: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农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变化情况表。 2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河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东经*,北纬*。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米,西部地面高程*米,略高于东部;项目区属*河流域,*河源于*县,*境内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径流均值为*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较大,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于项目区的冲积层内,富水性强。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

3、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宜于农业生产发展。本区无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生产植被主要为水稻和旱地作物,一般利用方式为双季稻,配以种植小麦、豆类、绿肥等。本区过去易受洪灾影响,经过治理,现已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项目区总占地*公顷。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水冲沙压区内土壤表层质地为砂土,土壤表层养分低,有机质平均含量*%,沙性重,保肥能力差,通透性好,保蓄性差。耕地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质地为轻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克/公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施肥有效性好。 12社会经济条件 3 项目区涉及*村

4、*,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境边穿过,沿*河堤、*河堤可与*国道*国道相通,对外交通十分方便。本区用电由陶冲变电所提供,电力供应有保障,电力设施部局合理。邮电通讯已实现程控化。项目区内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均耕地*公顷,项目区农业总产值*万元,人均年农业纯收入*元。项目区内农作物以水稻、油菜和棉花为主。项目实施前该地区复种指数为*。总之,项目区的经济状况人均收入较低,属典型农业欠发达地区。 2 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的方法 本项目效益分析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分析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项目经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对应一致的原则,计算资金的时间价

5、值,以静态分析为主。 3、经济效益分析 31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项目区耕地面积由*公顷增加到*公顷,新增耕地面积*公顷。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原有耕地整理后增产效益、新增耕地效益和省工效益,因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从种植这三种农作物增加的经济效益作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原有耕地增产效益 项目区原有耕地面积为*公顷,复种指数为*%,年平均种植4 水稻*公顷,开发整理前平均每公顷产量*千克,年平均种植油菜*公顷,开发整理前平均每公顷产量*千克,年平均种植棉花*公顷,开发整理前平均每公顷产量*千克。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得到稳产和增产,水稻每公顷产量提升到*千克,油菜每公

6、顷产量提升到*千克,棉花每公顷产量提升到*千克。原有耕地增产效益见附表1: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增产效益分析表。 新增耕地效益 新增耕地增产效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增耕地产出的效益,二是由于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原有耕地扩大复种指数后增加的效益。新增耕地增产效益见附表2:新增耕地净效益分析表,原有耕地复种指数由*%提高到*%后增加的效益见附表3: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新增效益分析表。 省工效益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项目区内田间水利、道路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机械化耕作程度大大提高,每亩耕地每季至少可节省*个工日,扣除机械费用后,每个工日按*元计算,年可增加省工效益: *=*元=*万元。 项目区农产

7、品年生产总值为*万元,净产值为*万元,具体分析计算见附表4: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农产品年产值分析计算表,项目区农产品年增加净产值:*+*+*=*万元,年新增经济效益: 5 *+*=*万元。 工程费用 项目运行成本=工程施工年运行费用+管理费+增缴税金, 工程施工年运行费用=工程年维修费+工程管理费+工程年运行费 工程年维修费按工程施工费的*%计算,工程管理费按工程施工费的*%计算,工程年运行费按原有耕地*元/亩,新增耕地*元/亩计算。管理费按新增经济效益的*%计算,增缴税金按新增经济效益的*%计算。 工程年维修费=*%=*万元 工程管理费=*1%=*万元 工程年运行费=(*+*)*=*万元 工程施

8、工年运行费用=*+*+*=*万元 管理费=*%=*万元 增缴税金=*%=*万元 工程施工年运行费用=*+*+*=*万元。 年新增净产值=年新增经济效益-项目年运行成本 =*-*=*万元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年新增经济效益为*万元,项目年运行成本为*万元,年新增净产值为*万元。 6 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静态投资收益率:*/*=*%。 32开发整理前后居民的经济收入、纯收入的年增长情况 (1)开发整理前: 居民的年农业经济收入:*万元 年农业经济纯收入:*1万元 居民的人均年农业经济收入:*万元=*元 (2)开发整理后: 居民的年农业经济收入*万元 居民的年农业经济纯收入:*万

9、元 居民的年人均农业经济收入:*=*万元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区内农民年农业经济收入增加*万元,增长*%,年农业经济纯收入增加*万元,增长*%,人均年农业经济收入增加*元,增长*%。 4、社会效益分析 4.1 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公顷,开发整理前有效耕地面积为*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为*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旱地*公顷,菜地*公顷,新增有效耕地面积*公顷,新增有效耕地率为*%。具体见附表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7 4.2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区新增有效耕地面积

10、*公顷,项目区内水稻等农产品年总产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大幅提升,各类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见附表6: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农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变化情况表、附表7桐城市尖刀嘴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预期效益分析表。 4.3项目区排水灌溉和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 4.3.1排水灌溉改善情况 项目区原排灌沟渠全是土质结构,年久失修,淤塞、弯曲、梗阻现象严重,涵闸、斗门未配套,渠道渗漏现象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沟与沟之间脱节,排水不畅,农田地下水位高,原利用大沙河内圩渗水作为灌溉水源,由于大沙河河床逐年降低,导渗沟内已基本无渗水,灌溉水源紧缺,旱涝渍害时有发生。现在在*河*河左

11、岸尖*下游*米处建设灌溉站和穿堤涵箱各*座,正常情况下自流引*河水入圩灌溉,干旱年成提水灌溉。*河水进入*涵厢后进入排水斗沟南侧和北导渗沟南侧的东西向斗渠然后输向南北向农渠最后入毛渠浇灌农田,自上而下统一配水,分片灌溉,沿途配套建设了渡槽、分水闸、放水口等农田配套建筑物。项目区西北高东南低,布设斗、农、毛三级排水沟,雨季田间涝水及时排入毛沟汇入农沟最后通过排水斗沟排出项目区。项目区排涝标准可达到*年一 8 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灌溉保证率达*%。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全面改善了项目区的排水灌溉条件。 4.3.2 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 通过房屋拆迁,拆迁了分布在田块中间的零星村庄,建设了中心村庄,

12、总拆迁面*平方米,(其中楼房*平方米)。设臵*个居民点和*个小学用地。建设了村庄道路,配套建设了居民用水、供电、排水设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庄、渠等综合治理,项目区随处可见“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优美田园景观,全面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农村居住环境。 4.4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权关系调整情况 441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后,耕地总面积增加到*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住宅用地*公顷,占*%; 其他农用地*公顷,占*%。具体见下表 项目区复垦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住宅 地类 面积 比例 耕地 * * 用地 * * 其它 农用地 * * 9 4.1.2、土地权属调整原

13、则 公正、公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坚持各村位臵和土地总面积整理前后基本不变; 尊重传统,集中连片,界线清晰; 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经营。 4.1.3、土地权属调整具体措施 土地整理前,*土地整理中心和*镇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进行调查登记,核实土地的地类、面积、界线和权属。项目区内土地均属区内各村集体所有,区内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由各农户经营,各农户与村集体签定了承包责任书。各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坐落、四至、面积、期限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书中均有记载。项目区内土地地类、面积准确,各村、各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界限分明。 项目工

14、程完成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整理后土地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并公告。土地整理后,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采用在村界两侧等面积、等质量原则调整,不相邻村的插花地可采用等面积、等质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农地权属在稳定经营承包权的基础上,按整理前后土地数量质量相当原则进行调整;整理后的新增耕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 10 用,或承包给土地经营大户,但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和单位拥有优先承包权。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由*镇组织所涉及村、组依上述原则进行。 由于项目区土地都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仅涉及土地数量的变更。因此,土地权属调整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4.1

15、.4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后的使用情况 项目区内的土地平整工作于*年*月 *日全部结束并交付给*、*村。*两村两委经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将项目区内的土地除分配给农户的自留地外,全部对外承包。*村于*年*月* 日经过公开招租,以每亩*元价格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态农业。*村以每亩 *元的价格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省*种植有限公司,主要种植*。目前,承包后的土地全部耕种,农作物长势良好。 5、生态效益分析 5.1项目区地势较为低洼,汛期*河水又向圩内渗漏,雨季因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的矿化度高,地下水中的盐份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随水份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并在地表和土壤

16、中积累起来,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年*河洪水决堤后,项目区内分布了多处成片的大小砂堆,土地沙化严重。由于沟渠年久失修,田间工程不配套,旱涝灾害经常发生,过去一日中等降雨即涝,三天无雨即旱。通过土地整理工程,搬走了砂堆,进行了客土造田, 11 配套了科学完善的灌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通过增施农家肥、绿肥和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改善了土壤性能,增加了土壤肥力。同时通过工程措施提高了项目区抗灾减灾能力,排涝和抗旱标准可达到十年一遇。 5.2结合路、沟、渠营造了柳杨.松柏等防护林,抵御风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加强了水土保持,改善了农田生产小气候。 5.3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

17、善,为生物栖息生存提供了美好的广阔空间,鱼、鸟类动物大大增多,生物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 6、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结论 土地整理复垦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公顷,有效耕地面积为*公顷,开发整理前有效耕地面积为*公顷后,新增有效耕地面积*公顷,新增有效耕地率为*%。 项目区农产品年生产总值为*万元,净产值为*万元,农产品年增加净产值*万元,年新增经济效益 *万元。居民年农业经济收入*万元,居民年农业经济纯收入*万元,居民年人均农业经济收入*元,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区内农民年农业经济收入增加*万元,增长*%,年农业经济纯收入增加*万元,增长*%,人均年农业经济收入增加*元,增长*%。 通过土地平

18、整、农田水利、道路、林网和拆迁安臵等工程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通过增施农家肥、绿肥和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改善了土壤性能,增加了土壤肥力。 12 提高了项目区抗灾减灾能力,加强了水土保持,改善了农田生产小气候。通过对田、林、水、渠、路、村庄等综合治理,项目区随处可见“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优美田园景观,全面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农村居住环境,生物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土地平整,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及道路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和适度的规模经营,大幅度降低了农

19、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项目区的经营模式为当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农业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提高群众对土地资源从分散到集约耕种的认识,使其加大科技投入,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土地整理项目增加的耕地面积,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并为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改善了干群关系,真正体现出国家和*是在为民造福,为民办实事,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13 从而进一步取得广大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激发他们投入开发整理土地的热情,从而推动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收益率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和当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