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8199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文档临朐六中高三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模板1 特征类设问 设问形式:关于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如“简述特征”、“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态”等。 答题模板:1.描述的方向要正确;2.描述全面,多角度和层次;3.要有关键词,书面语言。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两方面概括。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类型、起伏等; 2.气候:冷、暖、干、湿; 3.土壤:类型; 4.水文:河流、湖泊特征; 5.生物:植被类型。 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相邻位置。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

2、地势高低。 气候特征: 1.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日较差、年较差); 2.降水特征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 3.水热组合情况; 4.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 5.水能:与地形、气候有关。 1 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 模板2 原因类设问 设问形式:“试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

3、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洋流、矿产、地质作用等方面分析; 人为原因从基础、人口、三大产业、城市、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原因: 1.纬度: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及气温较差;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地形:类型、坡向;海陆位置;洋流;地面;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原因: 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

4、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原因: 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2 影

5、响降水的原因: 1.大气环流; 2. 下垫面: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洋流;地面;人类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原因: 1.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我国西北地区 影响气候的原因: 纬度位置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 影响雪线高低的原因: 1.纬度;2.阴坡、阳坡;3.迎风坡、背风坡。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原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滑坡泥石流成因: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活跃,风化严重,地表物质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类不合理的活

6、动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 人口迁移: 人口迁入的原因:经济发达;劳力短缺;较好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原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经济发展慢;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化。 人口的环境容量影响因素:资源;科技;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逆城市化原因: 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 2.城市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 3.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 模板3 措施类设问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由“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人口、城市化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7、资源问题等 答题模板:首先应该找出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措施。要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综合整治工业区的经济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有计划的

8、退耕还林还草;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措施: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改良红壤; 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资源问题对策: 1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 2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扩大资源数量和来源,节流主要是意识、管理和利用效率。 水资源短缺对策: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

9、水价调节 附:华北缺水、春旱等原因对策。 能源短缺对策: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4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核电、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灾害问题对策: 1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2灾害预防措施通式: 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预防如加固堤坝、修建

10、护坡工程等 河流的治理措施: 1.上游:调洪;2.中游:分洪、蓄洪;3.下游:泄洪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改善城市的环境措施: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加强绿化; 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对策: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卫星城的作用: 分担大城市的职能 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11、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模板4 评价类设问 设问形式: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的问题有评价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等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区位等。 答题模板: 5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要注意多角度分析,例如影响类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去分析;区位类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同时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2.给出限定条件“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不足”或 “从*方面进行评价”。此类设问要抓住限定词,缩小答题范围。 3.意义类设问可以将意义、

12、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 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农业基础; 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棉花种植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 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产业基础、协作条件、信息; 3环境因素。 工业集聚的

13、意义: 1.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基建投资; 2.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 6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港阔水深;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 2.城市依托;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

14、少淹没居民点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地形平坦或崎岖,水流平缓或急促。河流流量大或小,季节变化大或小。冰期。河面宽否,水深否 流域内人口稠密或稀少,经济发达否,运输的需求量大小。 人口迁移影响 人口迁出地: 利:加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弊:人才流失。 人口迁入地: 利:开发了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弊:环境带来压力;带来就业、医疗、交通等问题。 7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地区: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移出区: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 环境得到改善 失业人口增加 对移入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环境问题加剧;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