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重点总结.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因工程重点总结第一章 绪 论 1、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因此,供体、受体、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从供体生物的基因组中分离获取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含有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 (3)DNA连接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DNA重组分子 (4)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 筛选和坚定转化细胞,获得使外源基因高效稳定表达的记忆工程菌或细胞 (7)将选出
2、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演剧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15: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hsd 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sd M:编码限制性甲基化酶 hsd S:表达产物协助酶识别特殊的作用位点。 1、粘性末端的意义P 连接便利 i)不同的DNA双链 只要粘性末端碱基互补就可以连接。 ii)同一个DNA分子内连接: 通过两个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连接成环形分子。 5末端标记 凸出的5末端可用DNA多核苷酸激酶进行32P标记。 凸出的3端可以通过末端转移酶添加几个多聚核苷酸的尾巴造成人
3、工粘性末端。 补平成平齐末端 粘性末端可以用DNA聚合酶补平成平齐末端。 2、同裂酶:是不同来源分离出来的不同酶,但具有相同的识别顺序,切割DNA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如XmaI和SmaI 3、同尾酶:它们是不同的酶,但切割后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因此同尾酶的切割片断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这种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有较大的价值。 4、远距离裂解酶:这类酶的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不一致,它们在某一核苷酸区域与识别顺序结合,然后滑行到识别顺序以外的另一个位点进行切割。 5、可变酶:这类酶是II型酶中的一个特例,它们的识别顺序中的1个或几个核苷酸是可变的,并且其识别顺序般大于6个碱基对。 6、II 型限制性核
4、酸内切酶酶解注意事项 浓缩的酶应该用缓冲溶液稀释,稀释后应尽快用完; 保存在50%甘油中,-20度条件下; 酶切反应的时候,最后加酶; 酶从冰箱中取出后应该放置于冰上或者冰盒上; 酶应该分成小份,避免反复冻融; 取酶要用新的灭菌的吸头,避免污染; 加酶的体积不要超过反应体系的1/10。 7、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蛋白质、酚、氯仿、乙醇、EDTA、SDS等 解决方法:加大酶的用量,1 mg DNA 用 10U 酶 加大反应总体积,延长反应时间。 DNA甲基化程度 反应条件 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
5、性,即Star activity现象。 EcoR I在正常条件下识别并切割5GAATTC3序列,但在甘油浓度超过5%,可切割5PuPuATPyPy3 酶的纯度 酶切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大多数的内切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7度,但也有例外,如Sma I 为25度。酶解时间可以通过加大酶量而缩短。 8、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二、DNA连接酶 1. 两种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连接酶 需要 NAD作物辅助因子只能连接粘性末端。 T4噬菌体DNA连接酶 以ATP作为辅助因子;不但能连接粘性末端;还能连接齐平末端;RNA:DNA杂交分子中RNA上的缺口。 2. T4噬菌体RNA连接酶 以ATP作为辅助因子;催化单
6、链DNA或RNA的 5-p与3-OH共价链接 连接条件 必须是两条双链DNA。 DNA3端有游离的-OH,5端有一个磷酸基团。 需要能量 动物或噬菌体中:ATP ;大肠杆菌中:NAD+ 1 第二章 只能连接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缺口 3. 影响连接反应的因素 (1)DNA末端的浓度 (2)反应温度 ATP浓度 三、常用的DNA聚合酶的特点 1. 共同特点 把dNTPs连续地加到引物的3OH端。 2. 主要区别 持续合成能力和外切酶活性不同 3. DNA聚合酶在基因工程中的用途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基本性质:53的DNA聚合酶活性;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基本用途 缺口前移标
7、记法:Nick translation ;制备P标记的探针。 Klenow fragment Klenow fragment的性质 具有53的DNA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基本用途 v 3端补平 补平限制性内切酶切后形成的3隐蔽端。 v DNA 3末端标记 在3隐蔽端加上放射性标记的dNTP。 v 在cDNA克隆中,用于cDNA第二链的合成。 v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 T4 DNA聚合酶 基本特性: a.具有53的DNA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b.在无dNTP时,可以从任何3-OH端外切 c.在只有一种dNTP时,外切至互补核苷酸暴露时停止 d.在有四种dNT
8、P均存在时,聚合活性占主导地位。 基本用途 a.补平隐蔽末端; b.DNA 3末端标记 标记 a. 放射性标记 b. 非放射性标记 i)生物素标记: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 可以与dNTP酰化结合成为生物素-1,6-dUTP、生物素-1,4-dATP、生物素-1,1-dUTP等。也可以被生物素连接酶催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生物素的识别亲和素: 能与生物素特异结合的蛋白或抗体,常用: 抗生物素蛋白:是一种鸡卵清蛋白 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细菌中avidin的类似物 ii)地高辛标记: 可以与dNTP连接成地高辛-dUTP等,参入DNA合成过程。形成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 地高辛的结合物是抗地
9、高辛抗体。 iii)偶联酶及其底物 常用的两种酶:辣根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酶的作用:催化一些特殊的反应,反应的过程中发出荧光。 iv)用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检测原理 探针DNA用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亲和素或地高辛抗体与酶偶联,酶催化一个发光或显色反应,亲和素或地高辛抗体与生物素或地高辛结合。 核酸探针杂交筛选法的缺点是:只检测是否有外源DNA插入,而不论该DNA是否表达出产物。 T7 DNA聚合酶 从T7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细胞中纯化出来的,由两个亚基组成: T7基因5编码的大亚基:有53的DNA聚合酶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大肠杆菌编码的小亚基:硫氧还蛋白, 增加大亚基对模板的亲和性 T7
10、DNA聚合酶的特点: u 持续合成能力强:一旦与模板结合就会不间断地合成互补链。 u 35外切酶活性高:单链和双链都能降解。 u 不受DNA二级结构的影响 T7 DNA聚合酶的用途 以大分子量DNA为模板的合成:如M13 进行末端标记:与T4 DNA聚合酶相同 补平隐蔽末端:合成补平3隐蔽末端; 水 解修平3突出末端。 修饰后的T7 DNA聚合酶 T7DNA聚合酶的化学修饰 去除35外切酶活性,使DNA聚合能力和聚 合速率提高了3倍。 修饰后的T7 DNA聚合酶的用途 l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长片段DNA进行测 序的理想用酶 l 标记DNA 3隐蔽末端 l 更有效地补平末端 Taq-D
11、NA聚合酶 具有耐95左右高温达30min以上的特性; 2 催化53的DNA新链合成,最适温度6872,合成速度1200bases/min; 在合成的DNA链的3端常多一个“A”; 不具35的外切酶活性,即无校正功能,大约每合成500个碱基要错配一个; 具微弱的53的DNA外切酶活性。 pfu聚合酶 v 具有耐95左右高温达30min以上的特性; v 催化53的DNA新链合成,最适温度6872,合成速度600bases/min; v 合成的DNA为平端,TA克隆时要用Taq酶加A; v 合成的DNA片段长度在2kb以内; v 具35的外切酶活性,即有校正功能; v 无53的DNA外切酶活性。
12、Taq Plus I DNA Polymerase 具有耐95左右高温达30min以上的特性; 催化53DNA新链合成,6872最适; 可合成10-30kb的长DNA片段; 合成的DNA为平端,TA克隆时要用Taq酶加A; 具35的外切酶活性,有很强的校正功能, 大约每合成1.6x106个碱基要错配一个; 具微弱的53的DNA外切酶活性。 Pyrobest DNA polymerase u 高保真性和Pfu 等DNA聚合酶相同, Taq 的10倍以上。 u 良好的扩增性能,优于 Pfu 等DNA聚合酶。 u 扩增得到的PCR产物为平滑末端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 反转录酶的基本特性:以RN
13、A为模板聚合cDNA链 M-MuLV:鼠源RT, 来源于鼠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最适温度42, 以RNA、DNA或RNADNA杂分子为模板,需引物,需Mg2+或Mn2+为辅助因子,具有RNase H活性,特异性地对RNADNA杂分子中的RNA降解 禽源RT, 来源于鸡成髓细胞增多症病毒(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 Power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ase CLONETECH公司的专利产品,源于M-MuLV的一个点突变。无RNase H活性,故合成的cDNA不会因此变短。具有末端转移酶活性,
14、倾向加3个“C”。用于合成全长cDNA。 三、核酸酶 1. 单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VII 大肠杆菌的核酸外切酶VII不需要Mg2+ 2. 双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 III 大肠杆菌的核酸外切酶 III 特异性地从3端外切 3.双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特异性地从5 端外切 4.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 S1核酸酶基本特性: 降解单链DNA的速度比降解双链DNA快75000倍;Zn2+必需;最适pH范围为4.0 - 4.3;需要NaCl 10 - 300 mM;降解单链DNA的速度比降解单链RNA快7倍。 5.Bal31核酸酶 Bal31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A: 来自艾氏交替
15、单胞菌 B: 单链内切双链外切的核酸酶: Bal31核酸酶的基本用途:诱发DNA突变 四、核酸修饰酶 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53DNA聚合酶活性 末端转移酶的特性: 需要3OH、二甲胂酸缓冲液。 不需要模板。 底物可以是单链DNA是3OH突出的双 链DNA平末端在Co2+代替Mg2+下也可以。 随机添加的dNTPs,如果只有一种dNTP,就添加上同聚物。末端转移酶的用途: 同聚物加尾:给外源DNA片断和载体分子分别加上互补的同聚物尾巴,以使它们有效地连接。 再生酶切位点:便于回收克隆片断。 非放射性标记DNA片断的3端: 催化非放射性标记物参入DNA片断的3端。 2.T4多核苷酸激酶P35
16、 功能:催化磷酸从ATP转给双链或单链DNA或RNA的5-OH端。 如果ATP的磷酸带有32P标记,就会被转移到DNA的5端。但天然的DNA的5端都是磷酸化的。 多核苷酸激酶的用途: u 正向反应 u 交换反应标记法 反应混合物中具有超量(-32P)ATP和ADP时, 多核苷酸激酶能催化(-32P)ATP的-32P与 DNA5端的磷酸交换。 3. 碱性磷酸酶 来源于牛小肠碱性磷酸酶 可催化核酸分子的脱磷作用,使DNA或RNA的5磷酸变为5-OH末端 第三章 用于基因克隆的载体 载体的功能: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 3
17、 载体应具备的条件: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具有多种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位点, 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 一、质粒载体 A: 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 B: 质粒常见于原核细菌和真菌中; C: 绝大多数的质粒是DNA型的; D: 绝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A; E: 质粒DNA的分子量范围:1 - 300 kb。 1.天然质粒的缺陷 分子量大,拷贝数低;筛选标记不理想。 2.理想载体条件 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和
18、较高的拷贝数 具有若干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酶切位点,以满足基因克隆的需要 具有两个以上的选择标记基因 (4)缺失的mob基因 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较易导入宿主细胞并复制和表达 3.质粒的选择标记及其工作原理 绝大多数质粒载体都是用抗菌素抗性标记: 氨苄青霉素抗性 卡那霉素抗性 四环素抗性 链霉素抗性 氯霉素抗性 i)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的衍生物。 a.抑菌原理,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末端反应,杀死生长的细菌。 b细菌抗性原理:Ampr基因编码-内酰胺酶,特异地切割氨苄青霉素的-内酰胺环。 ii)氯霉素 a.抑菌原理:通过与5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杀死生长的细
19、菌。 b.细菌抗性原理: Cmlr 编码乙酰转移酶,特异地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 iii)卡那霉素 a.杀菌原理:通过与70S核糖体结合,导致mRNA发生错读。杀死细菌。 b细菌抗性原理:Kanr编码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对卡那霉素进行修饰,阻断其与核糖体结合作用。 iv)链霉素 a.杀菌原理: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导致mRNA错译。 杀死细菌。 b.细菌抗性原理: Strr 编码一种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对链霉素进行修饰,阻断其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作用。 v)四环素 a.抑菌原理:通过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杀死生长的细菌。 b.细菌抗性原理:Tet
20、r 编码特异性蛋白质,对细菌的膜结构进行修饰,组止四环素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菌细胞内。 4.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pBR322: 松弛型复制;氯霉素可扩增;拷贝数 50 - 100 / cell;用于基因克隆。 a.元件来源: 复制起点 ori:pMB1系列的高拷贝型复制起点; Ampr基因:pSP2124质粒的Ampr基因; Tetr基因:pSC101的Tetr 基因。 b.选择标记: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 c.pBR322的优点: 双抗菌素抗性选择标记:插入失活,分两次先后选择: 没有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在Amp或Tet中都死亡。 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在Amp或Tet其中之一中死亡。 分子小
21、,克隆能力大:载体越小越好。 10kb的DNA在纯化过程中容易断裂。 高拷贝数: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可达10003000copy 安全:失去了转移蛋白基因mob。不能通过接合转移。 pUC18 / 19(P43): 拷贝数 2000 - 3000 / cell;装有多克隆位点;正选择颜色标记 lacZ;用于基因克隆和测序。 a.元件来源: 复制起点:pBR322的 ori Ampr 基因:pBR322的Ampr基因,但其上失去了克隆位点。 lacZ的启动子:大肠杆菌 lacZ基因:大肠杆菌lacZ的-肽链序列, 是LacZ 的氨基端片断。 b.正选择标记 lacZ 的显色原理: -半乳糖苷
22、酶能把无色的化合物Xgal分解成半乳糖和一个深蓝色的物质5-溴-4-氯靛蓝。 -肽: -半乳糖苷酶N端的一段氨基酸片断。 lacZ只有在4聚体的状态下才有功能.; 受体菌lacZ突变 受体菌基因组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氨基端有缺失,不能形成4聚体的活性酶,不能分解Xgal 载体lacZ与互补 4 pUC质粒载体上的lacZ编码肽与这个缺失突变的-半乳糖苷酶“互补”,使它能形成4聚体。又能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 互补的插入失活 pUC载体上LacZ的5端有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本身虽不干扰LacZ的合成,但插入外源基因就会阻止LacZ的合成。不能互补。 c.IPTG的诱导作用 IPTG
23、是乳糖的类似物。能诱导lac操纵子的启动转录,使受体菌基因组中的lacZ 的C端部分和载体的lacZ肽都表达。从而互补。 d.pUC系列载体的优点 更小的分子量 选择方便:Xgal显色、抗菌素双重直接选择。 克隆便利:具有多克隆位点 测序方便 pGEM-3Z 由pUC派生而来,与pUC的主要区别是在MCS的两侧分别加了一个噬菌体启动子T7和SP6。 可被T7和SP6的RNA聚合酶识别转录 pGEM-3Z的特点: 如果加入纯化的T7或SP6 RNA聚合酶,在试管里就可以转录mRNA 外源基因正接反接都可以转录。 MCS与pUC18的完全一样。 噬菌体或病毒DNA(P52-56) 噬菌体或病毒的D
24、NA能被开发成为基因工程的有用载体,因为:a.高效的感染性能使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受体细胞;b.自主复制繁殖性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扩增。 单链噬菌体载体 M13的生活周期 M13通过雄性细菌的F性须注入其+DNA,+DNA合成DNA,形成RF dsDNA,DNA转录mRNA、合成+DNA、翻译形成噬菌体蛋白,组装成新的噬菌体M13,挤出寄主细胞。 M13载体的构建 a.克隆区域的选定 i.基因间隔区 M13基因组中只有基因II与基因IV之间存在一段507bp的基因间隔区。 ii.酶切位点 IG区内只有一个 BsuI 切点。 b.加入酶切位点 i.在IG区内加入单一内切酶位点 黏粒质粒:组成
25、包括质粒复制起点、抗性标记、cos位点 噬菌粒 噬菌粒载体的特点 噬菌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单链噬菌体包装序列、复制子以及质粒复制子、克隆位点、标记基因的特殊类型的载体 a.能像M13-DNA那样体外包装,并高效转染受体细胞 ;b.能像质粒那样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c.装载量比常规的M13mp系列要大很多;d.通过克隆双链DNA能获得同等长度的单一单链DNA;e.重组操作简便,筛选容易 人工染色体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BAC) 表达载体构建的原则 1阅读框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2启动子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3转录的有效延伸和终止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4有效地翻译起始与外源基因高效
26、表达 5终止密码选择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6外源蛋白的稳定性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第四章 核酸操作的基本技术 1 核酸提取基本原理 碱抽提法提取质粒DNA原理 闭合环状的质粒DNA,在变性后不会分离,复性快;染色体线性DNA或有缺口的质粒DNA变性后双链分离,难以复性而形成缠绕的结构,与蛋白质SDS复合物结合在一起,在离心的时候沉淀下去。 所用的试剂作用 溶菌酶 能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1,4糖苷键。在碱性条件下有活性。 葡萄糖 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受机械力的作用而降解。 EDTA Mg2+、Ca2+的螯合剂,可抑制DNA酶的活性,防止DNA被酶降解。NaOH-
27、SDS NaOH:强碱,提供pH12的碱性条件,使DNA双链变性。 SDS: 溶解细胞膜蛋白和细胞内蛋白,并结合成“蛋白SDS”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NaAc-HAc缓冲液 冰醋酸把醋酸钠溶液的pH调到4.8。用来中和NaOH变性液,使DNA复性。 高浓度的Na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沉淀。 乙醇 用于沉淀DNA。DNA分子以水合状态“溶于”水里,乙醇能夺去DNA分子的水环境。 RNase A 5 降解RNA渣滓。以免提取后的DNA中含有小分子的RNA。 TE缓冲液 DNA保存液。由Tris-HCl和EDTA配制。 Tris-HCl不含金属离子,有利于以后操作; EDTA抑制DNA酶,防止
28、DNA被酶降解。 碱抽提法提取质粒DNA的步骤 第一步:溶菌 使用“溶液”溶解细菌细胞壁。 Solution I 的配制: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8.0),10mM EDTA,4-5mg/ml溶菌酶,RNase A 第二步:破膜,蛋白质和DNA变性 溶液II 破坏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变性。 Solution II 的配制:0.2N NaOH,1.0%SDS 第三步:中和 溶液III使DNA复性、并促使蛋白质-SDS复合物和染色体DNA、RNA沉淀。 Solution III的配制:3M 醋酸钠 第四步:离心除去沉淀 上清液中含有闭合质粒DNA。 第五步:纯化DNA 上
29、清液过柱或酚-氯仿抽提。 第六步:沉淀DNA 0.6倍体积的异丙醇或2倍体积的乙醇。 2基因组或其他DNA的提取 3 DNA的定量和纯度测定 4 核酸的保存 DNA的保存 最好是溶于TE中,短时间保存可放于4冷藏室。70下DNA能保存5年以上,一般的长期保存只需放于20。DNA样品中加入1滴氯仿,可避免细菌和核酸酶污染,但实验前需通过乙醇沉淀及洗涤去除氯仿。 RNA的保存 RNA溶可溶于0.3mol/L的醋酸钠或无RNase的双蒸消毒水,70保存。 RNA的长期保存可以以沉淀形式贮存于乙醇中,在20至80保存。 RNA溶液中,加一滴0.2mol.L的VRC(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冻贮于70,可保
30、存数年。 5 DNA的凝胶电泳: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0.8到10kb的dna有最佳的分离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效率高,可分辨100bp到1kb的大分子,最单核苷酸链来说分辨率额可以达到1bp 6 核酸的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只要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碱基序列,经过退火处理,就能重新形成杂种双螺旋,这一现象称为分子杂交。 Southern bloting:Zorthern bloting Western bloting 7 DNA序列分析 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 DNA复制是以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配 对的原则进行的。 脱氧核糖的连接是以35磷酸二脂键。 复制反应可以在体外进
31、行。 2和3双脱氧的ddNTP会使复制反应终止。 双脱氧链终止法技术要点 a. 制备单链DNA模板 b. 制备一小段单链引物 需带有放射性或荧光标记。 c. 特殊的DNA多聚酶 i.不能有53和35的外切酶活性; ii.与模板的亲和力高,不会提前脱离模板 d. 制备2和3双脱氧的ddNTP 第五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 1.PCR反应原理 DNA模板变性 95oC 双链DNA在受热后,配对碱基的氢键断裂,DNA两条链分开成为单链。 DNA模板与引物复性 40-65oC 引物: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小片断,碱基顺序分别与所要扩增的模板DNA双链的5端相同。 DNA链的延伸 72oC DNA聚合酶按碱基配
32、对原则延伸DNA链。 新一轮循环开始 变性复性延伸。 理论上25-30次循环就可以合成225-230条DNA。 1个循环的结果 2.PCR反应曲线 3.PCR的过程 第一步 变性 94-95 oC下5分钟,模板DNA双链完全变性成单链。 第二步 复性 6 50-60 oC下1分钟,引物与模板复性。 引物的浓度高, 引物的链短。 第三步 延伸 72 oC下1-2分钟,Taq DNA聚合酶在引物的3端上加上核苷酸。 第四步 变性 94 oC下1分钟,新合成的DNA双链又变性成单链模板。 第五步 重复 4. PCR的特点 特异性强 PCR使用专门合成的DNA引物。 延伸过程是在高温下进行。 这就避免
33、了一般DNA聚合酶污染和非引物延伸形成的DNA。提高了反映的特异性。 敏感性高 :需要的模板量极低 快速:整个PCR过程约4小时即可完成。 简便:对模板的纯度要求低。 可以扩增mRNA RT-PCR:先用逆转录酶将mRNA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 5.影响 PCR的因素 Taq DNA聚合酶 热稳定性 最适温度高 最适温度:72-78 oC 延伸速度:约1000nt/min酶分子 最长延伸长度:6.7kb Taq酶的功能缺点 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53外切酶活性,但没有35外切酶活性。 Taq DNA聚合酶的激活剂 金属离子敏感。 当dNTP的浓度为0.7-0.8mmol/L时
34、,MgCl2的最佳浓度应是2.0mmol/L。引物的短DNA。 引物的长度 理论计算:419=2.751011。 即2.751011 bp的基因组中有一次完全与19个核苷酸的序列相同的机会。 引物的碱基序列 3端必须与模板正确配对,5端可以不配对。 引物的碱基组成 i.尽可能提高G+C含量,以提高引物与模板的结合力。ii.避免连续相同碱基排列或内部回文序列. iii.避免形成引物二聚体,两个引物之间不能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序列互补。 引物的Tm值 手工计算:Tm=含量低于50%时,复性温度低于55oC。实际复性温度选择低于Tm值5oC 引物的浓度 简并引物 如果引物的序列是从基因产物蛋白质的氨
35、基酸序列反推出来的,就必须考虑密码的简并性。 需要合成多种序列的引物,彼此间只有一个或几个碱基差异。这样的混合引物称简并引物。 套嵌引物 dNTP dNTP呈颗粒状, 保存不当易变性失 dNTP溶液呈酸性,使用时应小量分装,-20冰冻保存,多次冻融会使dNTP降解 在PCR反应中,dNTP应为50200umol/L,浓度过低会降低PCR产物的产量 dNTP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 模板DNA 纯度:PCR对模板DNA的纯度要求不高。 模板的量:不能太多,100l反应体系中100ng足够。 Mg2+ 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在一般
36、的 PCR反应中,dNTP浓度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 mmol/L为宜 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 浓度过低会降低 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 6.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10扩增缓冲液 10ul 4种dNTP混合物 各200umol/L 引物 10100pmol 模板DNA 0.12ug Taq DNA聚合酶 2.5u Mg2+ 1.5mmol/L 加双或三蒸水至 100ul 7.提高PCR扩增的特异性 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 缩短退火和延伸时间,可减少错误引发及 多余的DNA聚合酶参与酶促延伸的机会; 降低引物和酶的浓度可以
37、减少错误引发, 尤其是能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引发; 7 改变Mg2+的浓度; 引物设计的特异性; 减少循环次数; 热启动 采用二对引物即外引物和内引物进行扩增来 提高扩增的特异性 8.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典型的引物1到30个核苷酸长 ; 选择GC含量为45到55碱基的分布是随机的; 避免引物间和引物内产生碱基以上互补; 避免3末端的错误配对; 设计5端和中间区为G或C的引物; 避免引物对3末端存在互补序列; 避免3末端富含GC,设计引物时保证在最后5个核苷中含有3个A或T。 避免存在可能会产生内部二级结构的序列。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
38、0.1 1umol或10 100 pmolRT-PCR 引物设计特别注意:跨越两个外显子 附加序列:目的序列上并不存在的附加序列,如限制位点和启动子序列,可以加入到引物5端而不影响特异性。 9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类型 巢式PCR: 是为了增加扩增的灵敏度,对已知序列设计出第一对引物,扩增25个循环,然后根据序列设计第二对引物(在第一对引物内部),如此扩增,不受平台效应限制,灵敏度高。 降落PCR: 其原理是,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特异性逐步降低,但特异性条带在温度较高时已经扩增出来,其浓度远远超过非特异性条带,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特异性条带优先被扩增。这种方法的退火温度范围较大,在不知道最佳退火
39、温度时比较适合。 竞争引物PCR: 有一个碱基变化的两种引物在较宽松的复性条件下竞争DNA模板,其中只有完全互补的引物才能大量配对。该法可用于测定某一DNA片段上是否带有某一已知碱基置换。 不对称PCR: 用于扩增单链DNA,单链DNA更适于测序。 技术关键:两个引物的浓度相差100倍。 锚定PCR 锚定PCR是在未知DNA cDNA片段的一个末端人工接上一个已知序列片段,利用一个基因特异引物与这个人工序列区引物进行扩增,所以它是一种半特异性扩增。 反向PCR 扩增两个引物外侧的未知序列 技术关键:把线性DNA模板转变成环形分子。 兼并引物PCR 兼并引物是指代表编码单个氨基酸所有不同碱基可能
40、性的不同序列的混合物。兼并度越低,产物特异性越强。设计引物时应尽量选择兼并性小的氨基酸,并避免引物3末端兼并,因为3端最后3个碱基的退火足以在错误位点起始PCR;次黄嘌呤可以同所有的碱基配对,降低引物的退火温度。 RT-PCR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技术关键:利用反转录酶,把RNA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定量PCR技术:对PCR扩增反应的终产物进行定量,重复性差,半定量。 实时定量PCR技术:对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的产物进行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在PCR反
41、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i.Ct 值 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荧光域值)。 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ii.荧光域值的设定 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荧光域值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即:threshold = 10 SDcycle 3-15 iii.Ct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 研究表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
42、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iv.荧光化学 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可分为两种:荧光探针,荧光染料。 v.TaqMan荧光探针 与目标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 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荧光素)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淬灭剂)。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 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每扩增一条DNA链,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8 实时荧光
43、定量PCR的特点: 特异性强:具有引物和探针的双重特异性 重复性好:同一标本的Ct值相同 敏感性高:可检测百万分之一个感染细胞或10病毒DNA分子 线性范围广:定量的动态范围达5-6个数量级,因而相差较大的DNA起始拷贝数也不需稀释 工作效率高:一次定量96个样品仅需1-2h 但仪器及配套试剂极其昂贵 10.聚合链式反应的应用 第六章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基因文库的构建 一、基因组DNA片断化 1.限制性内切酶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把基因组DNA切成不同大小的片断。 优点:由于有粘性末端,产物可以直接与载体连接。 缺点:目的基因内部也可能有该内切酶的切点。目的基因也被切成碎片! 2.随机片断化 限制性
44、内切酶局部消化法 控制内切酶的用量和消化时间,使基因组中的酶切位点只有一部分被随机切开。 a.限制性内切酶的选用原则 i.内切酶识别位点的碱基数:影响所切出的产物的长度和随机程度。 1)4bp的内切酶:平均每44bp一个切点。随机程度高。如Hae、AluI、Sau3A。 2)6bp的内切酶:平均每46bp一个切点。 ii.内切酶粘性末端:能与常用克隆位点相连 机械切割法 a.超声波:超声波强烈作用于DNA,可使其断裂成约300bp的随机片断。 b.高速搅拌:1500转/分下搅拌30min,可产生约8kb的随机片断。 二、基因文库的构建 1. 基因文库 将某种生物细胞的整个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断,并将所有这些片断都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引入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保存和扩增。 理论上讲,这些重组载体上带有了该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 构建基因文库的载体选用 载体能够容载的DNA片断大小直接影响到构建完整的基因文库所需要的重组子的数目。 对载体的要求 载体容量越大,所要求的DNA片断数目越少,所需的重组子越少。 3. 基因文库构建的一般步骤 染色体DNA大片段的制备 断点完全随机,片断长度合适于载体连接。不能用一般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 物理切割法: 超声波或机械搅拌。 酶切法:内切酶Sau3A进行局部消化。可得到10-30k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