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919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强制弱规律,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A,1.依据元素周期表(1)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2)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7.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B,即时巩固3,2、先后规律,多种氧化剂同时存在

2、,强的先反应;还原剂亦然.,例: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先氧化_,后氧化_。如果把Fe粉加入含Fe3+和Cu2+的溶液中,先还原_,后还原_。,Fe2+,Br-,Fe3+,Cu2+,常见氧化剂的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常见还原剂的还原性:Mn2+Cl-Br-Fe2+I-S2-,3、价态转化规律,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的价态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是邻位转化的,最多只能变化到同一价态,绝不交换,也不交叉。,KClO3+6HCl=KCl+3Cl2+3H2O,相邻价态的两种物质(无中间价),不反应.如浓H2SO4与SO2,“高价低价中间价”,H2SO4(浓)

3、+H2S=2H2O+SO2+S,即时练习5.(2008上海)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F2KHClB.Cl2AlH2C.NO2NaBr2D.O2SO2H2O,已知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有NaClO、NaClO3、NaCl,若生成的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5:1 B5:9 C1:5 D.9:5,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GQ+NaCl Q+H2OX+H2 Y+NaOHG+Q+H2

4、O 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 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G Y Q Z X,4.守恒规律(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相等),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总数,例:用0.3mo1/L Na2SO3溶液20mL,恰好将2.410-3mol的RO3离子还原,则元素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4 B.+3 C.+1 D.O,D,1.FeS2与HNO3反应后的氧化产物为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HNO3的还原产物为:A、NO2 B、NO C、N2O D、N2O3,B,练习:,3.将3.84gCu与适量的未知浓度的硝酸反应,当铜全部溶

5、解完毕后,在标准状况下共收集到2.24L气体,求反应中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0.22mol),A,2、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溶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94 B、54 C、112 D、11,(变化)在某温度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其产物中NaClO、NaClO3、NaCl、H2O经过分析,ClO-、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氧化的氯和被还原的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4:1 C、1:4 D、5:1,C,在标准状况下将1.92g铜粉投

6、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和气体1.12L,则混和气体中NO为 A.112mL B.1008mLC.224mLD.448mL,A,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设其还原产物为NO和NO2。将生成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的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多少?,在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4:1 B 1:4 C 9:1 D 1:9,D,C,5.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

7、其阳离子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其阴离子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10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的反应中,每当有3 mol BrF3参加反应时,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是()A1 mol B.molC2 mol D3 mol,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有强氧化性,

8、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9.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滴加Mg(NO3)2溶液 过滤 滴加AgNO3溶液 滴加Ba(NO3)2溶液A B C D,8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H2(B)HF(C)O2(D)OF2,取0.04mol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气体amol,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可加热),又收集

9、到bmol气体,此时Mn元素全部以Mn2+存在于溶液中。则:(a+b)的取值范围是;当(a+b)=0.09mol时,上述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g写出(a+b)=0.09mol时的总反应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0.08a+b0.10,6.0,4KMnO4+28HCl=8Cl2+O2+4MnCl2+4KCl+14H2O,-2e0.08mol,-4e0.01mol,+5e0.04mol,【例7】,例1.XO4-离子浓度为0.1mol/L的溶液10mL,恰好能被10mL浓度为0.4mol/L的Na2SO3溶液全部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任

10、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0.11010-3(7-x)=0.41010-3(6 4),x=-1,-1,计算依据,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例2.在3BrF3+5H2O=HBrO3+9HF+O2+Br2反应中,若有7.5molH2O参加反应,则被H2O还原的BrF3为()A.1mol B.2mol C.3mol D.4.5mol,B,例3.已知还原性Fe2+Br-,往100mL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L(标况下)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三分之一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则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1、.0.1mol/L B.1mol/L C.1.2mol/L D.1/3mol/L,解析:设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X,据电子守恒 得:X+2X1/3=0.12 x=0.12mol,C,【例3】(2008上海)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Na2S2O3,H2O,Na2S4O6,Au2O,NaOH,(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做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14,2.原子守恒法

12、【例2】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成分为:水7.62%K2CO3 2.38%KOH 90%,若将1 g此样品加到46.00 mL 1 mol/L的盐酸中,过量的盐酸再用1.07 mol/L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答案:3.43 g,答案:BC,高效作业,一选择题,答案:D,2.(2009青岛联考)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1C.12D.23,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