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127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 一、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二、教学目

2、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蝙蝠与雷达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自然的启示中的两个故事中蕴含了什么道理,读后我们将受到哪些启发呢? 按问题自学讨论,整体认识课文 1、按学习小组分组,自读并讨论; “打扫”森林的故事内容。林务官“好心”办成了坏事,为什么这样说? 人类的老师的故事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2、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重点探讨,认识一些自然规律 1、朗读课文,并以读书回答。 2、探讨: 林务官“异想

3、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 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请举例说明。 我们国家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相互补充、修正,以形成正确认识。 整合课文,深化认识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2、指名一至二生朗读本文。 3、读人与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林务官”的例子从反面讲 “蜻蜓、鲸”的例子从正面讲 综合看是:认识自然规律,懂得生态利用 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仿生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故事” 把自己听到或从书中看到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例子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

4、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1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看看老师写对了吗?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

5、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

6、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

7、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

8、,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指导学生自学。 三、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复习导入 以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导入新课,并指出与其它课文的不同,有小标题。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即: 2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桌检查生字词。 2、快速浏

9、览课文,这两篇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的意图是指导学生自学,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在汇报时有说不好的地方我适当点拨、指导,在汇报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了重点句后,我又让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整合知识,深化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这两篇短文的主人公林务官和科学家们

10、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的节目录制,面对镜头,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两篇短文的主人公再认识,深化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板书以两篇小短文的标题,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无知违背、认识利用,违背就会受惩,利用就会受益,简单明了,也富有概括性。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

11、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

12、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3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13、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教学目标: 1 能够把自己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发现、经过、心得体会或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真实地表达出来。 2 能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选好材料,选好角度,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书面

14、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自己的体会、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经过、心得体会或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学习了第三组课文之后,我们围绕有关大自然给人启发的资料、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丰富了知识。今天我们将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性学习中的发现、经过、心得体会或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真实地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完成习作。 二、选择材料。 大自然的美妙与多姿多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天和它和谐共处,感受美好的一切。你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在课外的阅读中,你可能了解到

15、植物生长的奥秘,发现了动物奇特的本领,或者观察到了神奇的自然现象,知道了很多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还知道什么是仿生学这些内容都是写作的材料。 三、确定写作提纲: 能结合实践活动来写,要写清楚:发现的经过,发现了什么,发现时的喜悦,发现后的体会和感受。特别要选择活动过程中感受最深,最有印象的内容写具体。如果要联系具体的科学知识,只能简单引用,切忌大段抄写资料。 4 四、特别提醒 1、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写,写后自己反复修改,文中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拼音。 3、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五、进行习作练习 1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 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进行修

16、改。 六、修改作文 1 自己修改。 2 同桌交换修改。 七、抄写作文 八、范文引路。 留心处处皆学问 清晨,我在自家的墙角边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捉来一只小蚂蚱放在蜘蛛网上。 这时,从墙缝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蚂蚱身边吐出一股白色的丝,把蚂蚱缠了起来,便回洞了。我百思不解:蜘蛛为什么回洞了,怎么不吃掉蚂蚱呢?我又继续观察起来。可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出来。 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蜘蛛已经把小蚂蚱吃了,网上只留下一只空壳。我极为奇怪,蜘蛛为什么不吃壳呢?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蜘蛛捕到猎物后,先将猎物用丝缠绕起来,再吐出一种消化液,注入猎物体

17、内,这种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质组成的昆虫的内部组织,待昆虫一命呜呼后,就会变成汁液。蜘蛛就可大口大口地吮吸了。因为昆虫的外壳不是蛋白质组成的,所以蚂蚱的外壳被完整地留在网上。 通过这次意外的发现,我知道了蜘蛛吃食的奥秘。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发现,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留心处处皆学问。看似平拉凡凡的大自然,实际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我为我小小的发现感到自豪。 夜莺的歌声A、B案 学习目标 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

18、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XX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学情调查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对于前苏

19、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 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20、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

21、,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安排作业 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

22、点”中本课的词语。 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B案 第一课时 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继续练讲故事 过渡

23、:上节课,我们试着讲了讲这篇故事。不过这样讲故事恐怕还不能吸引听众。怎样把故事讲精彩呢?我们还要进一步地理解课文。特别是要把课文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6 研读重点句子 要求:找出写“夜莺”说、做的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或分小组交流。 组织讲故事比赛 要求:不仅要讲清楚故事的基本内容,还要发挥想象,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讲出来,也可以加进恰当的动作,讲演结合。 形式:先自己准备,然后分小

24、组讲故事,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全班讲。注意讲评结合,评选“故事大王”。 总结升华 讲了“夜莺”的故事,谈谈对小夜莺的认识。 布置作业 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说教材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

25、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课文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值得很好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三、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

26、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

27、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 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相同点: 7 1)都是小英雄。 2)都是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3)一样都是敌人来扫荡,要他们带路,都是把敌人带进了我方的埋伏圈。 4)敌人

28、都上当了,被消灭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 不同点: 1)小夜莺是苏联人,王二小是中国人。 2)小夜莺用削树枝作掩护,王二小用放牛作掩护。 3)王二小是敌人要他带路的,而小夜莺是主动要求带路的。 4)小夜莺活着,王二小牺牲了。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 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灵。 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2出示辩论要求: 1)

29、分两个学习小组,同意A观点的坐左边,同意B观点的坐右边。 2)尽量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已方的证据,并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加以反驳。 3)小组长把意见集中,找一个记忆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陈述。 4)没有谈到或疏漏的证据,本组其它成员可补充。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

30、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刚才的辩论赛,我明白了: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

31、,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深化主题: 用XX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XX年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8 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

32、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5、学生预习课文 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

33、么关系?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在班上

34、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9 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

35、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

36、分:掩护李大叔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

37、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

38、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附:板书设计: 10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

39、,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5、帮助学生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一步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学生加小标题的方法。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将

40、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

41、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一、激qing导入揭课题 1、抗日战争时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其中,给你留下影像最深刻的是谁? 2、教师导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3课小英雄雨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文中的生词新词,指名领读。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总结,预习时主要从那几个入手。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雨来生活的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用直线画出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有用本领很高? 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给第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给课文加小标题。 2、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