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911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具体教学环境下,我认为实施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无效时间,得以提高课堂效益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因而“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有些问题字数少,教师可以边讲边板书,对课堂进度没有什么影响。但有的问题字数很多,若教师在课堂上抄题,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比如应用性的问题,探究类的问题。字数往往上百个。在使用多媒体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读题的阶段。还有在做计算类的巩固练习时,题目多,但简单,要求学生尽快解决。学生的能力有大

2、有小,教师不可能写一道,学生做一道,这样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避免了抄题这个环节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学生也少了一些开小差的机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初中数学逐渐摆脱直观,进入抽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某些知识的发生过程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但由于条件和操作技术的限制。所得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我就用flash做了一个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用平面去截立方体,所得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等方式,对这一节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列表,画图,对函数图象有一个初步了解后,我通过几何画板再把相应图象展示出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源自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在引入函数概念时,通过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场景。汽车在不同的速度下急刹车;喷泉喷水;塔吊等然后再从中归纳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

4、数学就来自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用在教学中有这么多的好处,但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不是必须的 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动手折、动手画、动手量、实物演示同样不可少,很多是信息技术不能替代的。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让信息技术学生只当一个观众,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我们表演的观众。比如前面说的用平面去截立方体这一内容的教学,尽管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但学生动手去截的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我们不能进入误区 使用信息技术时,课堂上呈现的题目要比不用信息技术,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时,屏幕上已经换成新题了。又只得把精力放在新题上,跟着屏幕上的题跑,而没有自己的反思,消化。教学就又成了灌输式, 第三,不能过分追求直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的演示信息技术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利大于弊,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把多媒体好的一面加以利用,而把不利的一面尽量避免。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