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0959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但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不会集材,不会措词,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从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他们养成从观察、发现、感悟生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中积累素材的习惯,使他们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保证他们对写作有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作文教学 观察发现 积累素材 感悟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

2、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体现。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常为它们的旨意高远、博大精深、搜罗丰富而感叹,而每个学生也想妙笔生花,写出文情并茂的有创新的好文章,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难在哪里?难在取材上,不知写什么;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无素材可写,无感情可抒。所以,学习写作,应先从搜集、积累材料着手,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资料,只有做到这点,再运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善于思索,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

3、。那么,鲜活的写作材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须靠我们教师指点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入写作境界,开启心门,做到笔至文来,思如泉涌呢?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特殊巧妙的情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没有酸甜苦辣的刺激,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因此,他们很难深入细致地去观察感悟生活,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 在作文教学中,为使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点燃写作激情,教师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或讲故事、或举行竞赛活动、或玩有趣的游戏、或调查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

4、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感悟,来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并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特点,适时设置巧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再让他们写出经过和感受,自然是兴趣盎然。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文后课前抽查已成惯例,在学完杜甫诗三首后,下节课准备上心理描写训练课,刚好有几位老师来听课,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检查背诵,我照例宣布检查背书,在学生面面相觑,气氛凝重之时,我抽查了两位同学,一位性格外向,大胆活泼,一位性格内向,胆小羞怯。可想而知,在那种特殊氛围中,两个学生的反差有多大!在这情境中,我鼓励学生做一回“心理专家”,要求学生拿起笔来,描写两位同学的心理活动

5、历程,同时鼓励那两位学生也描写自己的心理,然后交流,看看谁写得准确。课堂立刻活跃起来,随即而来的品读、点评更使学生的热情到了极点。教室里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学生对内心独白式、描写结合式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应用也到了极至。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巧设特殊情境,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能收到奇效。 二、观察发现,捕捉信息 其实,不是学生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的确,没能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因此,教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观察

6、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写作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品质。教师有效指引学生观察,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素材储备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收集到与众不同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观察指导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有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别人看正面,我看反面,别人注意表面,我注意内部。也就是观察要变换角度。二是要有独特的观察方式。如:用像电扇那样旋转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的电扇式观察;用细致观察局部,做好细节描写的放大镜式观察;用适当破坏观察对象,进行内部观察的破坏式

7、观察,比如将一段草根剖开,尝尝味道等。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更多感官配合观察,要捕捉观察对象的声、形、色、味等多元信息。这样,笔下的观察对象才会有声有色,生动鲜活。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当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在观察中想象,事物变得生动起来,表达充满了灵性,使“一切景语皆情语”,事事物物在学生的语言中都会变得富有情感。 三、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蕴积素材 1、发现自然,捕捉素材 大自然有着鲜活的语言,教师如果在大自然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想象、思考、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如以“春”为题,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

8、春天的踪迹,学生聆听小鸟的鸣唱,远视花的颜色、近观花的形状,嗅闻花的清香,触摸小草的柔嫩个个兴致勃勃,快乐写作,不仅写出春物的特征,而且把对它的赞美抒怀无遗,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 2、感悟生活,提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不可能是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寻找习作的源泉。 人人都在生活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发现生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不是不丰富:成功、失败、孤独、幸福、挫折、磨难、嫉妒、洒脱只是他们没留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自觉

9、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捕捉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体验情感,有了这样的素材和情感积累,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如写学生最熟悉的人父母,先让学生去调查父母的童年,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写作的空间。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和生活,在调查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由于调查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真调查后获得了内容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这些生活素材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他们把父母童年的故事与自己的感受流泻于笔端,文章真实生动,由于每个家长童年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在采访调查时获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使得本次写作表达

10、极具个性,颇有创意。完成了这一步的习作,后面表现、抒怀亲情之“爱”就显得容易了。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情动。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要从生活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悟出别人没悟出来的东西,从而发现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四、指导阅读,获取信息,丰富素材 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生活。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望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提高学

11、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一个人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这就要学会通过间接经验来积累素材,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朱自清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样可影响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1、研读课文,寻找素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情趣美和理想美的艺术语言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阅读优秀的书籍,不

12、仅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并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感情,观察了社会,品味了人生,积累了素材。 且不说人类文明史以来积淀的优秀作品,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材中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作。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是写出了作者的体验和发现:紫藤萝瀑布写尽树盛花繁,花之勃勃生机,这种生命的喜悦为作者的发现;这种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是作者领略到的。这篇文章仅仅从植物现象就触动了人的心灵。而动物现象同样能触动生命的发现,如不管生命长短,为了生命延续,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的蝉。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使我们学会从生活

13、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理。背影通过作者发现亲情,也让我们发现了深沉质朴的爱 所有优秀的作品的本质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发现,他们在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抒写生活的真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作家们独特的“发现”,挖掘出深藏的意蕴和独特的诠释,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生活与认识自我的意识,通过换位思考、创新演绎,从文章中收集更多的材料,去接触、理解更多的文化物象,由此而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和文化底蕴,做课本素材的创新者。 2、博览群书,广收博采 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为了打牢写作的基础,除语文教材外,我们要

14、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叩开作文之门的起点。 某年初夏,校园三角梅落地时,有一位学生立即想到席慕容的诗句“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于是写下了感人的文字,这一普通的曾被忽略的平常景象成了一个永恒的瞬间,成了审美的永恒。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灵感。会读书的人,一定会有丰厚的沉积,那么,对生活的敏感度会更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也一定会更高。 阅读教学一部分意义是为写作打基础,而读书笔记则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读必写的习惯。发现别人一种没有发现过的情趣和神采,发现他人难以言喻的思想、趣味,发现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

15、我之所能言的妙处,不断吸收,不断积累,在发现大师的同时,也发现自我。 此外,搜集写作材料还可从关心时事、追随时代来扩大社会信息,去粗取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也可与同学交流互换,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生活材料,从材料中得到启迪,从而扩大知识储备。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养成读书习惯,才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更新的素材,为写作打开思路。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但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

16、不会集材,不会措词,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从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保证他们对写作有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指导他们养成从观察、发现、感悟生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中积累素材的习惯,并教会写作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发现 积累素材 感悟生活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体现。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须靠我们教师

17、的指点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入写作境界,开启心门,做到笔至文来,思如泉涌呢?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写作欲望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诗人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英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直接内在动力,激发兴趣是作文成功的途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留心观察事物,才能有情可发,有物可写,学生才会步入顿生灵感的佳境,学生才会把写作当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才会乐于动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的欲望呢?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

18、置特殊巧妙的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为使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点燃写作激情,教师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或讲故事、或举行竞赛活动、或玩有趣的游戏、或调查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感悟,来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并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特点,适时设置巧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再让他们写出经过和感受,自然是兴趣盎然。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文后课前抽查已成惯例,在学完杜甫诗三首后,下节课准备上心理描写训练课,刚好有几位老师来听课,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检查背诵,我照例宣布检查背书,在学生面面相觑,气氛凝重之时,我

19、抽查了两位同学,一位性格外向,大胆活泼,一位性格内向,胆小羞怯。可想而知,在那种特殊氛围中,两个学生的反差有多大!在这情境中,我鼓励学生做一回“心理专家”,要求学生拿起笔来,描写两位同学的心理活动历程,同时鼓励那两位学生也描写自己的心理,然后交流,看看谁写得准确。课堂立刻活跃起来,随即而来的品读、点评更使学生的热情到了极点。教室里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学生对内心独白式、描写结合式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应用也到了极至。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巧设特殊情境,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能收到奇效。 精心设计题目,激活写作灵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命题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目写作文叫命题,因学生必须按题目

20、去写文章,所以命题也要讲究点艺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出的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题目出得不好。”由此看来,命题是呼唤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题目只要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就会激发他们写作热情。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是介绍自己,教师在题目“我”前分别加上“嘿”“哈”“咳”,后面加上“这个人”,然后让学生用不同语气读了这三个题目,学生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题目“嘿,我这个人”,凡是觉得自己还不错,做了自豪的事的学生就有的可写了;“哈,我这个人”,觉得自己很逗,做了滑稽可笑、出洋相的事的学生就可以写这个题目;每个人都做过一些错

21、事,做过后悔的事,提起自己难为情的事的学生就可选“咳,我这个人”。看着学生露出会心的微笑,生动丰富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已自觉地进入写作佳境。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重视作文命题的选择,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要能体现学生生活,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创作灵感。 从评价的角度,让学生享受快乐,延续写作兴趣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想写、乐写,这种可贵的积极性教师尤其要给予保护。而恰到好处地评价鼓励,能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我们在习作评改实践中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22、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肯定优点,发现闪光点是作文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作文不是普通的作业,是付出了高智慧高难度劳动的成果,教师和学生都应把写成的文章看成“作品”,应得到高度重视。 1、从教师角度。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应以鼓励为主。因为作品是了不起的,是值得读者欣赏和品味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投身其中,调整心态,降低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孩子的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品,以读者的身份阅读学生的文章,尊重学生的言说,努力理解学生的言说方式和目的,多挖亮点少挑刺,做能提建议指明修改方向的高明读者,努力充当学生作品的知音,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因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投入到写作中。

23、2、从自评角度。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后,最好是”因此,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检查修改文章。通过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自评自改,会让学生从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鉴赏能力的提高中得到写作的乐趣。 3、从互评的角度。让学生参与读评同学作文,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作品”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广泛吸收大家的意见,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指导学生在小组

24、中互评,同桌前后互改互评等,对评价者要求写下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评语,对被评价者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读者的意见,勇敢地接受各种评价。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得失,弥补不足。评阅者看的是同伴的文章,就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在感受中启发,在启发中共同提高。但评改后,还需交与教师点评把关,此时上交的作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了,应该说它是由原文本及“点评 ”再创造生成的“反馈文”。通过此“文”,教师既可以就学生原作及学生“点评 ”进行评判指导,又可以总结本次作文共同的优点,分析共性的不足,使生明确了自身不足,从而追求了规范与创新的统一。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

25、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自己的写作新起点。 在评价中,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把作文当成“作品”,才能充分享受其中带来的快乐:教师享受批改的快乐,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从而延续写作的兴趣。 二、积累素材,言之有物 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常为它们的旨意高远、博大精深、搜罗丰富而感叹,而每个学生也想妙笔生花,写出文情并茂的有创新的好文章,但是,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无素材可写,无感情可抒。所以,学习写作,应先从搜集、积累材料着手,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资料,只有做到这点,再运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善于思索,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那么,鲜活的写作材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发现,捕捉信息 其实,不是

26、学生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的确,没能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因此,教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写作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品质。教师有效指引学生观察,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素材储备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收集到与众不同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观察指导可以从这

27、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有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别人看正面,我看反面,别人注意表面,我注意内部。也就是观察要变换角度。二是要有独特的观察方式。如:用像电扇那样旋转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的电扇式观察;用细致观察局部,做好细节描写的放大镜式观察;用适当破坏观察对象,进行内部观察的破坏式观察,比如将一段草根剖开,尝尝味道等。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更多感官配合观察,要捕捉观察对象的声、形、色、味等多元信息。这样,笔下的观察对象才会有声有色,生动鲜活。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当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在观察中想象,事物变得生动起来,表达充满了灵性,使

28、“一切景语皆情语”,事事物物在学生的语言中都会变得富有情感。 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蕴积素材 1、发现自然,捕捉素材 大自然有着鲜活的语言,教师如果在大自然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想象、思考、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如以“春”为题,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春天的踪迹,学生聆听小鸟的鸣唱,远视花的颜色、近观花的形状,嗅闻花的清香,触摸小草的柔嫩个个兴致勃勃,快乐写作,不仅写出春物的特征,而且把对它的赞美抒怀无遗,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 2、感悟生活,提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作

29、文不可能是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寻找习作的源泉。 人人都在生活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发现生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不是不丰富:成功、失败、孤独、幸福、挫折、磨难、嫉妒、洒脱只是他们没留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捕捉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体验情感,有了这样的素材和情感积累,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如写学生最熟悉的人父母,先让学生去调查父母的童年,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写作的空间。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和生活,在调查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由于调查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0、,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真调查后获得了内容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这些生活素材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他们把父母童年的故事与自己的感受流泻于笔端,文章真实生动,由于每个家长童年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在采访调查时获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使得本次写作表达极具个性,颇有创意。完成了这一步的习作,后面表现、抒怀亲情之“爱”就显得容易了。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情动。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要从生活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悟出别人没悟出来的东西,从而发现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指导阅读,获取信息,丰富素材 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生活。而阅读是

31、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望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一个人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这就要学会通过间接经验来积累素材,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朱自清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

32、是源,但同样可影响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1、研读课文,寻找素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情趣美和理想美的艺术语言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阅读优秀的书籍,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并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感情,观察了社会,品味了人生,积累了素材。 且不说人类文明史以来积淀的优秀作品,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材中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作。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是写出了作者的体验和发现:紫藤萝瀑布写尽树盛花繁

33、,花之勃勃生机,这种生命的喜悦为作者的发现;这种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是作者领略到的。这篇文章仅仅从植物现象就触动了人的心灵。而动物现象同样能触动生命的发现,如不管生命长短,为了生命延续,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的蝉。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使我们学会从生活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理。背影通过作者发现亲情,也让我们发现了深沉质朴的爱 所有优秀的作品的本质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发现,他们在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抒写生活的真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作家们独特的“发现”,挖掘出深藏的意蕴和独特的诠释,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生活与认识自我的意识,通过

34、换位思考、创新演绎,从文章中收集更多的材料,去接触、理解更多的文化物象,由此而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和文化底蕴,做课本素材的创新者。 2、博览群书,广收博采 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为了打牢写作的基础,除语文教材外,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叩开作文之门的起点。 某年初夏,校园三角梅落地时,有一位学生立即想到席慕容的诗句“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于是写下了感人的文字,这一普通的曾被忽略的平常景象成了一个永恒的瞬间,成了审美的永恒。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灵感。会读书的人,一定会有丰

35、厚的沉积,那么,对生活的敏感度会更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也一定会更高。 阅读教学一部分意义是为写作打基础,而读书笔记则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读必写的习惯。发现别人一种没有发现过的情趣和神采,发现他人难以言喻的思想、趣味,发现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的妙处,不断吸收,不断积累,在发现大师的同时,也发现自我。 此外,搜集写作材料还可从关心时事、追随时代来扩大社会信息,去粗取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也可与同学交流互换,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生活材料,从材料中得到启迪,从而扩大知识储备。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养成读书习惯,才可

36、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更新的素材,为写作打开思路。 三、有效指导,教会方法 善于选材 1、选材力求“新”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所以材料一定要新鲜,要新颖独到。新鲜就是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就是观点新,认识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不步人后尘。一篇文章材料新鲜,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能令人耳目一新。古人语:“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强调文章选材应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出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材时关注人文,关注社会,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 2、选材力求“精” 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要契合文章主题。但符合中心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所

37、以选材力求精。首先,让学生任意、大胆,而且尽可能多的列出材料,如写我的爸爸,让学生列出记忆中有关爸爸的事件:衣服破了,自己将它缝补上;帮助老奶奶抬重物;保护环境,打捞河里的垃圾物等等。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材料佳美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其中保护环境打捞垃圾是最美的材料。因为缝衣服是为自己;帮老奶奶是为别人;保护环境是为社会,只有将社会上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才是最高尚的美德。学生从生动的选材训练中不仅学会了选材方法,也赏析了何为优材、美材。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生活如此广阔,如此多彩,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知识阅读、所见所闻、经历感悟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

38、手。 写出真情实感 鲁迅先生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巴金在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生活要靠勇气,写作靠感情。” 新课标也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作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写真事,诉真情。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为教会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上完皇帝的新装后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指名学生模仿模特走时装步。学生走两步摆一个造型,那别扭劲简直没法说,同学们笑得欢,有了这样的场景,真切的体验,学生对表演者的表现有了较强的感知,此时是在情境中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引导学生抓住表演者的动作、神情,自己的心理,大家的表现等细节畅所欲言。学生

39、的作文描写角度不同,风格各异,但内容充实,精彩纷呈,他们眼里看到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端,写出的习作内容丰富,饱含真情,充满灵性。此刻对学生来说,习作是他们展现真情,抒写个性的广阔天地。 写作时要让学生真诚地反映生活,真诚地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世界的情感是文字的源泉,每个人的内心情感不同,用以表现的文字当然也就不同。因此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写自己的真实事,敢于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把用心灵感悟的真切情感展示于字里行间,在作文中升华灵魂,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 3、文辞丰富,语言生动

40、 老舍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美妙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简炼性,尤其是生动性的特点,“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怎样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 1、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在写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状之形,难绘之景,难描之声、难传之情,凭借精妙的修辞手法,就会使形如目睹、景如亲临、声如耳闻、情同身受。有一位作家说过:“没有修辞的文章是不可想象的。”修辞如同一条秘密通道,带你进入一个意象的世界;修辞如同一只神奇的彩笔,为你描绘一个斑斓的世界;修辞,能使你的文章呈现丰富的意象,能带给你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所以,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的修辞手法,易于抒写作

41、者心灵的感悟,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精练、富有表现力,增添文采,使文章新颖动人,富有吸引力。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修辞手法,写作必将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2、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的妙用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最丰富的语言宝库,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美丽的殿堂,而古人留下的诗词名句、名人的名言警句、民间流传的谚语俗语以及动人心弦的歌词,都是将生活与语言与心灵结合在一起的。在作文中适当妙用名言警句、歌曲、诗词名句等,能使文章“春风化雨山山翠,妙诗入文神韵来”,既富含哲理性又富含文采,既有说服力又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是提升作文语言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学生写出新颖的、充满个性的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同时,也要注意教会学生写作技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