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政放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202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简政放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简政放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简政放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简政放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简政放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简政放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简政放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简政放权?主持人语 如何简政放权?如何对权力进行重新调整?简政放权,并不是把权力从左手转到右手,从“老子”转到“儿子”身上,而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只有当*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并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改革才不必与危机赛跑了。 如何让简政放权具有有效性?纵观所云,要有担当的责任,要承担可能的挫折和风险,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建立可行的应急处理机制,要确保简政放权在有效的机制体制中运行,做好权力监督。 侯晓春 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行政体制改革,简单说就是简政、放权。*是定规则的,即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市场运作规则的制定,引导资源配置的流向,但不要过分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具体

2、的经营活动应由市场来决定,企业才是市场经营的主体。 重回市场,向社会放权这是对市场、社会关系再认识的结果;同时,职权下放也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而加强建设、保障民生。 如何落实简政?如何层层放权?改革的基本准则应该是法治,只有走上法治轨道,才能形成长效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制度。*职能的转变,最终还是要回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为民这三项上来。 卫思宇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真正要在简政放权上有点实质性的作为,首先要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有自我改革、自我舍弃、自我加压的勇气。其意义是明显的,既可赢得改革的时空主动权,也可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因此,有关简政放权的顶层设计,应

3、该就是把勇于自我改革作为思想认识的基点和具体实践的出发点。 思想认识一旦能够统一到愿意自动减少*的资源权和干预权,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定位*的职能。这实际上,也是我们一直在说、在做的事情,即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对*职能作了十分精辟的最新概括:一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何苦再揽那些干不好、干了也费力不讨好的事,能干好这三条已经相当不易。 在认识和明确职能之后,自然就是如何在时间路线方面加以落实和操作。没有比诉诸法律更稳妥、更权威、更长久的方法了。一方面凡事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但不逾矩,另一方面凡事做到师出有名,所谓名不

4、正则言不顺。 另外,简政放权作为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关键方面,考虑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固有格局的惯性阻力,以及尽量减少动荡的试错等因素,必须在方法步骤方面注意采取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稳健型模式。正所谓“不改不行,改慢了不行,过于激进也不行”,一切尽在多做少说之中。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需要追问的是,继续“简政放权”应该由谁主导“简”?“简”到何种程度?放权给谁?中央放权给地方*?放权给协会组织?从经济学理性人的角度看,部门利益永远是存在的,世界各国

5、概莫能外。而且历史也一再证明,只要有正收益,“王熙凤往往管得比贾母还要紧”。 简政放权是如此,对于约束*这只“看得见的手”更是如此。对于如何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就是要“把错装在*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就是“削权”,是“自我革命”。*有没有动力自我“削权”呢?其实,*之所以能干预市场,主要还是财政支出中经济性支出占比过高,而且支出不透明的原因所致。 要想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要想把“全能*”尽快转变为 “有限*”和 “有效*”,必须给这种寻求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的冲动施加外部硬约束。对于中国来说,比较好的外部约束就是财税体制改革,预算和支出的透明、细化、可监督就是

6、关键的第一步。一方面,相较于事权而言,财权更易于监督。“粥”少“僧”自然不会多,财力受到控制,*的手想伸长也难;另一方面,通过财税改革可以逐步撬动行政领域的相关改革。*手上拥有的资源少了,财权受到制约和监督了,自然就“*的归*,市场的归市场”了。 王学杰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简政放权是一场革命。要把转变职能与简政放权有机结合。在前几轮的机构改革中,都难以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简政”就是精简政务、精简机构、精减人员。精简政务是精简机构的前提,只有政务精简了,才有可能精简机构和精减人员。 为什么?因为*减少了所管理的事务,把一些可以由市场调节的职能交给市场,把一些

7、可以由非*公共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服务交给社会。这样,被撤销的*工业主管部门就不可能再恢复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基本内容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其实质仍然是减少*管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要通过精简政务,逐步开始解决*越位问题,而这正是转变*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简政其实是贯穿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的一大主题。 简政放权,不是把*权力一放了之。“简政”与“放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精简下来的政务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向哪里转移了?就是向市场、企业和社会转移了。纵观我国历次*机构改革所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一条主线,正是*逐步向市

8、场、企业和社会转移职能和权力。 实践证明,简政放权如果不与转变*职能联系起来,必然出现放权收权的循环往复局面。 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简政放权,是我国*机构改革的新趋向,也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在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更好地完成改革任务,我以为,仍有较大的空间。这就是*机构之间的职能关系如何由物理变化达到化学变化,并不是简单地合并,而是要真正实现职能分工合理、界限分明、不留空白、不显重叠地有机整合和有效运行。 推进*机构改革,实行简政放权,*部门要正确处理自己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不能因为改革触动了自己的利益就不作为。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也可以把加法和减法结

9、合起来做,*要加强公共服务,把应当由自己担当的责任担当起来,这是加法;对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采取提出规划和设计思路、方案,把管理和服务权交给企业和社会,由*加强监督管理的办法进行,也就是“*掌舵不划桨”的办法,这就是减法。 冯海宁 特约评论员 如果问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显然是削权、放权。 那么,该如何削权、放权,实现职能转变的目标呢?首先不能指望各个部委主动交权,而是要让独立机构列出权力清单强制交权。如果一些项目确实需要削权、放权,就不能与相关部门“讨价还价”,而是要强制交权。 其次,不妨让社会、市场参与削权、放权。究竟哪些审批权该下放,哪些权力该取消,最有发言权的显然是地方*

10、、社会、市场和企业,因为他们对项目审批过程中的权力过大、手续过多甚至权力寻租最有感触和体会。也就是说,各个部委具体有哪些审批权全部要“亮”出来,让公众来选择是保留、是下放,还是直接取消,可能效果会更好。 再者,下放审批权的同时,需要培育好的“接权”机构和建立好的“接权”机制。从相关报道来看,在过去的行政体制改革中,*部分审批权转给一些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鉴定评审机构和各类社团,有的社会组织接权后不仅没有发挥积极意义,反而变成了狐假虎威的“二*”,甚至成为腐败的“毒瘤”。因此,谁来“接权”、如何“接权”必须科学安排。特别要警惕某些地方*接权后随意扩权、滥用权力。 另外,无论是保留的权力还是下放的权力,必须关进笼子里。1700多项审批权削减三分之一后,还有1000多项审批权,尽管这些权力有必要保留,但需要完善监督机制。而下放的权力,同样需要有力监督,否则,也会越轨。尤其是需要警惕削减的行政审批“回潮”,需要警惕下放的权力收回,因为很多领域的权力边界并不清晰。另外,还需警惕某些部门设置新的审批项目。 病假单模版,病假条范文,住院病历 安觅柔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