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752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部分 实验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钠、

2、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常见危险品对应标志: 酒精可燃物 浓硫酸腐蚀品 汽油可燃物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蒸馏 分液 过滤 配制溶液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 蒸馏 分离的物质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应注意的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应用举例 如粗盐的提纯 如石油的蒸馏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与另一种溶剂所

3、组成的溶液中提取要远大于原溶剂 出来的方法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如用四氯化碳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萃取溴水里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溴、碘后再分液 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蒸发和结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NaCl和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晶 混合物 KNO3混合物 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三、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Cl检验 :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 1 SO4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 + NH4检验: 加

4、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Fe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加碱出现红褐色沉淀 2+Fe检验:加入KSCN 溶液不变色,继续加入氯水变成血红色;加碱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3+Al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随着NaOH过量沉淀消失 第二部分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物质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单质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

5、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还(还原剂)-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1223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2-N NA4、摩尔质量

6、: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m MV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Vm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B= nB V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公式: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 计算 m=cvM .称量. 溶解 .转移 .定容.摇匀

7、.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 100nm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HCl、H2SO4、HNO3、H3PO4、H2SO3等 电解质 碱:NaOH、KOH、Ba(OH)2、Ca(OH)2、Cu(OH)2、Mg(OH)2、Al(OH)3、Fe(OH)3等 盐:Na2CO3、NaHCO3、CaCO3、BaSO4、Na2SO4、NaCl、AgCl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Al2O3、ZnO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CO、CO2、NO、NO2

8、、P2O5、SO2、SO3 非电解质 多数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 非酸性的非金属氢化物:NH3 五、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A1、原子 Z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234、同位素: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不同原子互称 1H 1H 1H 六、离子反应 1、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沉淀)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气体)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等) 2、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易溶易电离的物质 含Na、K、NH4、NO3的盐 除Ba

9、SO4外的硫酸盐 易溶盐 除AgCl外的氯化物 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所有碳酸氢盐 磷酸钠、磷酸钾、磷酸铵、所有磷酸氢盐 弱酸:H2S、H2SO3、CH3COOH、 弱碱:NH3H2O、Mg(OH)2、Cu(OH)2、Al(OH)3 难溶难电离物 难溶物:CaCO3、BaCO3、BaSO4、AgCl、Cu(OH)2、Mg(OH)2、Fe(OH)3 单质:O2、H2、Fe、Mg、Al 气体:CO2、SO2、H2S 氧化物:CaO、Fe2O3、CuO、SO3、P2O5、H2O 3 专题二 氯、钠 一氯气 1.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

10、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能跟金属:2Na + Cl2和水的反应:Cl2 + H2O=HCl+HClO 次氯酸的性质: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 保存的新制氯水含Cl2、HClO、HCl;Cl、ClO、OH、H。 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3溴、碘的提取 (1) 2KI + C12 =2KCl + I2 (2) 2KI + Br2 = 2KBr+I2 (3) 2KBr + Cl2 =2KCl+Br2 二、钠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水反应 现象及解释:浮: 熔:

11、 游:响: 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碳酸钠 Na2CO3 纯碱 苏打 易溶 稳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O2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易溶 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不稳定:2NaHCO3 Na2CO3 +H2O+CO2 比Na2CO3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 NaHC

12、O3+NaOH= Na2CO3+H2O +-+2Na Cl 2Fe+3Cl22FeCL3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制漂白粉) 除杂:Na2CO3固体 充分加热 Na2CO3溶液 NaOH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 专题三 铝、铁、硅 一、铝及其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 1.铝的性质 化学性质: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4Al+3O2=2Al2O3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Al+6HCl=2AlCl3

13、+3H2 2Al+3H2SO4=Al2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与强碱反应 2Al + 2 NaOH + 2H2O=2NaAlO2+3H2 铝热反应 4 2Al+ Fe2O3 2 Fe + Al 2O3 焊接铁轨,制难熔金属 2Al2O3 与硫酸反应Al2O3+3H2SO4=Al23+3H2O 与氢氧化钠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3.Al3 与酸反应Al3+3HCl=3AlCl3+3H2O 与氢氧化钠反应Al3+NaOH=NaAlO2+2H2O -离子反应: Al3+OH=AlO2+2H2O Al3实验

14、室制取: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反应: AlCl3+ 3NH3.H2O = Al(OH)3 +3NH4Cl 3+4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Al+3H2O=Al(OH)3+3H,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吸收了水中悬浮物而下沉。 二、铁及其化合物 1铁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 3Fe+2O2Fe3O4 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 2FeCl3 Fe+S FeS 与水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与酸反应Fe+H2SO4= FeSO4+ H2 与盐反应 Fe+CuSO4=FeS

15、O4+Cu 2氧化铁:与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3+2+3Fe和Fe之间的相互转化 2+3+ 3+2+Fe FeFe Fe 加氧化剂 加还原剂 2FeCl2+Cl2=2FeCl3 2FeCl3 +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氢氧化铁:制备: FeCl3 +3NaOH=Fe(OH)3+3NaCl 与酸反应: Fe3+3HCl=3 Fe Cl3+3H2O 受热分解:2Fe3Fe2O3+3H2O 5氢氧化亚铁:制备: FeCl +NaOH=Fe(OH)+NaCl 与酸反应: Fe+HCl=Fe Cl+3H2O 在空气中氧化:Fe+

16、 O2+H2O =Fe(OH)3 三、硅及其化合物 1SiO2化学性质: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不与水酸(除HF)反应 SiO2+4HF=SiF4+2H2O 玻璃瓶不能装HF酸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CaO=CaSiO3 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实验室装碱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专题四 硫、氮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 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 +O2

17、=2H2SO4 还原性 2SO2+O2 2SO3 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指示剂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氯水永久性漂白 原理:HClO 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 ,水中溶解有CO2 5 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 来源: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厂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 ;温室效应:CO2 ;光化学烟雾:NO2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白色垃圾:塑料垃圾;室内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CO 与NO

18、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制硫酸 原理:SO3转化为硫酸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脱水性:蔗糖的炭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2H2SO4+Cu与碳反应:C+2H2SO4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 电子式: 结构式: N2含有三键所以比较稳定 CuSO4+SO2+2H2O SO2+ CO2+2H2O 2、氨气的性质 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

19、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 NH3+H2O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NH3+HNO3=NH4 NO3 + NH3+H=NH43、铵盐 铵盐易溶解于水 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4、硝酸的制备与性质 工业制取: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4NH3 + 5O2 4 NO+6 H2O 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2NO+O2= 2NO2 用

20、水吸收NO2生成硝酸 3NO2 + H2O 2HNO3+NO 性质:Cu + 4HNO3(浓)= Cu2+2NO2+2H2O 3Cu + 8HNO3(稀)=Cu2+2NO+4H2O C+ 4HNO3(浓)= CO2+2NO2+2H2O 专题五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6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 2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

21、纳 2n 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Mg(OH)2 Al(OH)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 强 ,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P S Cl

22、,H3PO4是 弱 酸,H2SO4是 强 酸, HClO4是最强酸;H3PO4 H2SO4HClO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 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4PH3H2S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氧化钙与水 常见的吸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加热的反应、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四、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发

23、生氧化反应,作为负极 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电极反应 锌-铜原电池 2+ 负极: Zn-2e=Zn+正极: + +总反应:+ 8 专题七 有机化合物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二、甲烷 1、分子式:CH4 结构式: 电子式 甲烷的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氧化性 CH4+2O2CO2+2H2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C

24、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 10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CH3CH2OH CH3CHO CH=CH -CHCH- 2222n 乙醇 乙醛 聚乙烯 乙烯 CH2BrCH2Br CH3COOCH2CH3 乙酸乙酯 七、酯 油脂 油: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 脂:动物脂肪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CH3COOH 乙酸 甘油 用途:食用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八、糖类

25、1、分类 单糖:葡萄糖C6H12O6 糖类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n 2、性质 葡萄糖 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与新制Cu2反应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6O2=6CO2+6H2O 酶C6H12O6酒化2C2H5OH+2CO2 淀粉 水解 颜色反应:与碘单质作用显蓝色 九、蛋白质 1、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 2、性质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11 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变性:蛋白质发

26、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颜色反应:加浓硝酸蛋白质变黄 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如大米、玉米、面粉、马铃薯等中。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3、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和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产生: 和新制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酶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C6H12O6+6O26CO2+6H2O;H0粮食中的糖

27、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酶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酶 C12H22O11+H2O2C6H12O6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稀硫酸淀粉在在酸的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

28、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酶或浓硫酸n纤维素+nH2OnC6H12O6葡萄糖。 纤维素不能作为人体吸收,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是混合物。 2、油脂的成分:常温下呈液态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它们统称为油脂。 12 3、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酯类和不饱和烃类物质的性质。油脂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都

29、能水解,在酸性环境中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由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可以继续和碱反应,故不可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4、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四大主要功能:供给人体热量、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合物,具有两性。 2、蛋白质的性质:两性、变性、盐析、颜色反应、燃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其中颜色反应和燃烧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检验 。 3、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

30、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 2、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其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中或受热时很溶液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因此,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C损失小 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在

31、其他组织。可多吃海带、海鱼、紫菜来补充;也可吃加碘食盐(含有KIO3),但在食用时要注意:存放时密封、防潮、防晒,菜出锅时再放以防分解 4、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它们一起参与O2的运输,缺铁可通过铁强化酱油来补充,之所以选用酱油作为铁强化食物的载体,这主要是因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其主要作用是良好溶

32、剂、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他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例如,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对应的的酸:C变成碳酸,N变成尿酸,S变成硫酸,P变成磷酸,这些最终产物是酸,使体液呈弱酸性。所以大米、肉类是酸性食物。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使体液呈弱碱性。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碱性环境,需要选择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 3、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着色剂、防腐剂、调味剂、营养添加剂。着色剂主要包括:胡萝卜素

33、、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食盐、食醋、糖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硫。 调味剂主要有:食盐、食醋、味精。营养强化剂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 4、食盐、醋、糖既可作调味剂又可作防腐剂。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1、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有不良反应如水杨酸反应、胃肠道反应,出现水杨酸反应这种情况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13 2、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3、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 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4、天然药物麻黄碱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但服用麻黄碱有时会出现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运动员不能服用麻黄碱。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