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1988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判断题库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2、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 15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6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 17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 18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19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 20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 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 2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3、 3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 4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5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6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 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 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9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

4、行思维。 10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11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12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13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 14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15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 16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 17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 18新生儿的

5、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 19 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 20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 2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 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 5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

6、6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7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 8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 9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10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 11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 12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3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14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的交往。 15在儿童交往中,

7、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16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 17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 18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 19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20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1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2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 3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 4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8、5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 6 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7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 8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 9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 10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 11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 12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 13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 14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15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 16在儿童性别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 17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 18消极强化就是惩罚。 19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20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