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报复心强,如何是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报复心强,如何是好?.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孩子报复心强,如何是好?在工作中,曾有一位五岁孩子的妈妈叮嘱我:“我家孩子的报复心极其的强。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他必须得狠狠的打回去,跟他说了别人不是故意的,那也得狠狠的打回去。玩玩具也是,他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别人一动他玩具,他就打别人。他这样的报复心理真的让我很头疼。你在沙盘课上帮我解决一下他这个问题。” 后来孩子在跟我上沙盘的过程中。我为了试探孩子的报复心理,在他认真的摆沙具的过程中故意用脚踩他的脚。刚开始可能踩的太轻,孩子并没有反应。于是我慢慢的加大力量,直到他有反应,我就停住了。这时孩子发现我的脚在他的脚上,于是狠狠的抬起脚踩了我一下。当然孩子的力度作为成年人是可以接受的。 我还是假装
2、哭着说:“哎哟喂,我的脚被木木踩疼了,好疼好疼啊,我只是不小心轻轻碰到木木了,不知道木木为什么要狠狠的踩我?”这时孩子瞟了我一眼,没有吱声,我想孩子可能有想法表达不出来,于是我决定采取选择性提问引导孩子。我就问孩子:“你狠狠踩陈老师是想告诉陈老师不许再踩你了还是很讨厌陈老师这个人呢?”孩子不假思索的说:“哼,看你还敢不敢踩我。”我假装弱弱的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这时确定孩子的报复行为只是想让对方不再敢欺负他了。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当他们不能用语言很好的去沟通时,就会通过行为,给你点颜色看看来进行自我保护。 为了教会孩子学会用语言去替代“报复”的问题行为。我决定引诱孩子不小心
3、侵犯我。我决定故意让孩子踩到我的围巾。在孩子正认真玩沙具的过程中,我把我的围巾取下来,放在孩子取新玩具转身就会不小心踩到的地上。果然不一会儿,孩子取新玩具时,就踩了我的围巾,这时, 我假装愤怒的扬起手要去打孩子,边说:“你把我刚买的围巾都踩脏了,我是不是应该把你打一巴掌?” 孩子惊慌失措的说:“我又不知道你的围巾在这里。” 我继续假装强词夺理的说:“可是你踩了呀。那我刚刚不小心碰了你的脚,你还狠狠的踩我一脚,现在你踩了我的围巾,我也要狠狠的打你一下。” 孩子立马说:“我帮你把你围巾捡起来就是了。”边说边把我的围巾捡起来。 我不依不饶的说:“可是我没打你,你下次就还会再踩我的围巾。” 孩子说:“
4、下次我就小心一点,我看着地上,我就不会再踩你的围巾了。” 我说:“真的不会再踩了?那我以后也不再踩你的脚了,如果我不小心踩到,你就告诉我好吗?不要狠狠的再踩我。我跟你是好朋友,你故意踩我,我会难过的,那样我再有好吃好玩的就不想跟你分享了。” 孩子说:“好的。”这时我又笑嘻嘻的假装踩他的脚,他眼睛看着我, 我就告诉孩子说:“陈老师,你踩了我的脚,放开。” 孩子重复后,我就放开了。后来孩子玩玩具时,我也假装抢他玩具,边抢边告诉孩子说:“陈老师,这是我的玩具,还给我。” 再过了几分钟,当我再故意抢他玩具时,孩子就会说:“你干嘛呀,这是我的玩具,还给我。” 后来孩子慢慢学会去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
5、不是用“报复”的行为去让对方尝到苦头,不再敢侵犯他的利益。孩子的妈妈也说:“幼儿园老师说木木不再像以前那样打人了,现在跟小朋友的关系好多了。” 孩子报复心强,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去给孩子贴“报复心强”这个标签。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都只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而并不是为了伤害对方为前提。 作为家长,首先一定要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例如上面的木木,他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不再抢他的玩具,或者不再欺负他。而有些小朋友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玩具时,他可能也会采取把别人玩具弄坏的行为。 因为他自己不会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觉得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索性也不让其他人玩。当父母找到报复行为背后的原因之后,就需要给孩子一个替代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只会要求孩子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但并不会告诉孩子如何更有效的达到他们的目的。 而我常常会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去代替那个问题行为。上面的木木,我就是让他学会去用语言说:不要再动我的玩具,不要再踩我等等,而不是直接给对方一个巴掌。最后,家长一定要在家演练这些方法。因为很多时候,当孩子只知道这个知识,并不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时,当遇到情况紧急时,孩子还是会采取他最习惯的方式去应对。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就演练好,这样在公共场合运用的就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