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3221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一章到三章 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前序:档案定义方法对比研究: 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与实体存在形态 等较具体、 直观的角度描述档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优势:直观,尤其它指明了一个重要事实:档案大部分是由文书、文件转化而来的,其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文书、文件。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 档案的本质所在。用文书等概念定义档案,存在一个逻辑错误:档案与文书之间并非空间的属种关系,而是一种时间性的继承转化关系。凡具有直接继承转化关系的事物之间不可能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这种类型的档案定义大都出现时间较早,

2、是人们对档案定义认识初始阶段的产物。 抽象揭示型定义的认识角度与直观描述型不同,它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于较晚时出现的。它主要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优势:理论抽象度较高,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 劣势:正因其抽象度高,所以难理解,确指性也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一:档案的定义何为档案: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现在档案界存在着档案本质和本质属性的纷争.quot历史的原始记录quot说qu

3、ot保存备查性quot等.黄存勋老师赞同保存备查的观点,自然课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我支持他的观点,因为档案若只是一种记录的话,是不足以说明其作用的,而保存备查性自然表明它是一种原始记录,同时也是可以备查的有用记录,充分说明了其作用和本质!文件:1.组织和个人在办理事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历史记录。(行业标准)信息材料,文献, 文件, 档案是由大到小的关系。档案不同于新闻;回忆录。 整理于 2009 年 2 月 23 日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

4、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档案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三:档案的实

5、存形态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档案的实存形态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件;除了大量的文书(文件)以外,还有大量非文书类的信息记录物,如文稿,多媒体记录(录音,录像,照片,影片)然而, 不同形态的档案其原始记录价值也有程度高低的问题:一般的,离实践活动越近,较直接,确定性,可靠性较好清晰度强,其原始记录价值程度就越高四:档案的形成过程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各种档案的具体形成过程各不相同且很复杂,从制作动机角度可分为 2 类: 1、在被制作时就是档案,制作者有明确的档案意识,制作目的就是为了留下明确的原始记录。特点:形成过程较为简单

6、、直接,只要制作出来后立即妥善保存即可。 2、被制作时并不是档案,制作者没有或少有档案意识,制作目的、动机不是时间上的传递,而是为了解决、处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特点:形成过程较复杂,往往需经过必要的技术处理程序:鉴定、立卷 这 2 种形成过程的公式:有意、无意地制作 有意的处理保存。意档案制作者和保存管理者的档案意识。 所以档案界有“有意识地保存备查才是档案的本质特性”和“只有集中保存起来的档案才是档案”等观点五:档案被制作时有意无意的优缺点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

7、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六:对档案真实可靠性的理解档案室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保存的根本原因;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根不能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是非对错混为一谈。对其理解至少可从两层含义理解: 1、如档案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如有失实

8、、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其不实之客观事实,也恰是由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整理于 2009 年 3 月 3 日 15:29第二节:档案与相关事务的关系一:档案与信息的关系: 逻辑上是种、属概念的关系。 档案是一种最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而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或确定性、可靠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所谓“错误、混乱或不可靠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 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需求程度越高,对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也就越

9、高。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档案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二:档案与文献的关系 文献一般指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信息记录。二者的区别: 1、本质即核心含义不同:这是根本的区别。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文献则不论是否为原始记录。 2、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既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又注重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 3、文献内容一般较系统、完整,而档案则包括大量的片段性零星记录在内。三:档案与文书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区别如下: 1、档案的实存形态不仅是过去的文书,还包

10、括大量非文书类的原始性记录物。文书只是原始记录性强、查考价值高且文书处理程序完毕者才能转化为档案。 2、二者的概念内涵,尤其是本质不同。文书虽有原始记录性,但原始记录性并非文书的本质所在,也不是人们制作使用文书的根本目的与追求。它本质上是人们处理、解决现时性具体事务、问题的信息传递工具,主要是空间的传播。档案的本质则是已往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物,主要是在时间上传递,让过去告诉现在,让现在告诉未来。四:档案与图书的关系 区别: 1、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研究的结果。 2、社会功能不同。这是由其不同的本

11、质所决定的。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可供查考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历史。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冶性情。 3、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特点也不同,档案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图书内容中虽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过加工提炼后的系统性知识。五:档案与资料的关系 资料是现实中与档案关系最密切的概念事物。其外延有大面积重合,资料的外延gt档案。 但内涵有别:资料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极强的概念,外延极宽。只要对人们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有信息支持价值,无论其具体是什么,均可视为资料。 档案没有资料那样的相对性与动态性,档案可作为资料使用,资料却不能作为

12、档案看待并使用。六:档案与文物的关系 二者在内涵上是最为接近的概念事物。 文物是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其形态主要是过去人们直接使用的实用性物品。在逻辑上二者的内涵有部分交叉重合。 档案,尤其是重要的档案,因其既有原始记录作用,又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作用,可视为文物,并作为文物收藏。但绝大部分文物却不能成为档案。文物所记录的历史事实的内容信息是不清晰、不明确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与否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也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明确性。另一必要条件是技术上的可存性第三节:档案的分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 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

13、选择题考察) 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 ,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三,简析:公务档案与私

14、人档案的作用 公有私有指所有权 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公务档案归“公家”所有;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 公有档案的概念公务档案;私有档案的概念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概念有一个蹭地带不好处理:私有组织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档案窨应算是公务档案还是私人档案。公务档案不能仅仅理解为国家公务机关的档案,将其界定为社会组织即法人形成的档案似乎更准确些,而国家公

15、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指官府档案。四简析: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档案不仅有现实作用,而且还有精神文化作用;人们保存档案,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即档案形成之后,先有现实作用,后有精神文化作用。或者说,先以现实作用为主,后以精神文化作用为主。决定档案是否保存的理论标准也应该是两条:现实查考价值和历史文化

16、价值。五简析: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的概念: 这是中国档案界及社会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但这不是一次划分的结果,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三个概念。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 (老师观点:指在社会的管理活动或人际交往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一个档案门类,即人与人的关系) 科技档案:不是人类自我管理活动的记录,而是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专门档案: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会计夫事、诉讼等档案、医院的病历档案、婚姻登记和工商注册登记档案等。 六简析:建国前后档案的分类: 我国档

17、案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 即我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从行政管理角度将归国家所有的全部档案划分成三种档案类型: 1、建国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49.10.1 以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2、革命历史档案或革命政权档案:49.10.1 以前由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3、旧政权档案:49.10.1 以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七:选择题 选:新型载体档案或声像、音像档案:非纸质或非文字形式的档案。 选:电子档案:计算机生成并主要中计算机中使用的档案文件。 行者编辑于 2009

18、年 3 月 9 日 20:15 第二章:档案的源流一:关于档案起源的各种观点:关于档案起源的诸多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种: 1、认为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就开始用文字记录社会活动,并将这些记录保存下来,成为档案,即文字说。 2、认为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产生档案缺一不可的条件。国家需要有文字记录作为管理国家和交际的工具,于是产生了文书,保存起来便形成了档案,即国家说。 3、认为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如结绳、刻契、编贝、结珠,图片等,即结绳刻契说。 结绳和刻契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档案,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抒依靠此类原始记事方法记忆的时代称为“助记忆时代”,即档案的萌

19、芽期。其他观点:劳动伴生物说(吴宝刚教授) ;过程说等其中以文字说和结绳刻契说影响最大,但近年来,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和普及似乎有对文字说造成影响!比如说现在的电子文件管理与纸质文件管理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比较等. 行者整理 于 2009 年 3 月 16 日晚二:中国档案起源关于中国文字起源最为流行的传说是黄帝时期的仓颉创字;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认为是中国古代档案大致的起源时期;龙山文化晚期的文字至今仍有发现;大坟口文化已经是文字可考的文明时代;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三:外国档案的起源埃及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材

20、料表明古埃及人用墨水把文字写在储物或器皿上;两河流域储现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最早的古代档案是通过考古发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是人们窥视古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窗口;在埃及发现最多的是石刻档案;两河流域最多的是泥板档案;四:小结。文字和国家对于档案产生的作用 档案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而文字的出现又为文书记录提供了工具。随着国家的出现和社会的继续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文书,进而保存积累成较有系统的档案。 总之,档案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文字信息记录,是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代文献。第二 节档案形态的演变

21、一:纸张使用前的中国古代档案(一):甲骨档案: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来记录事情的档案。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二)金石档案:将文字刻在金属器皿或石头上的档案。金文档案随着青铜铭鼎的进化经历了一个兴衰过程,郭沫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1、铸器之意本在实用,兼或施之以铭。2、文化递进,器铭加详。3、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4、铭辞之书与文饿性质俱失,“物勒工名”。金文档案鼎盛时期是西周。(三)简牍档案 ;指用笔墨书写在竹木等质地较硬材料以及刻画在竹木上的档案。关于简牍档案的最早形成时间 学界一般这样认为: 除甲骨档案之外 根据史料记载考证 商代应有简册档案。而

22、且也应是重要的公文档案(来源于档案学研究 )其中吴简的出土影响甚大,被称为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艺术,清朝的内档案之后的第五大发现。它纤细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关系等,对应于中国研究古代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及赋税制度等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四)简帛档案:缣帛作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材料,比起竹木简牍显然更为进代。二:纸张使用之前的外国档案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各异,内容丰富的档案,其中流传下来的较多的是一下 8 种: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棕榈档案,桦树皮档案。石刻档案最早出现在埃及。三:纸质档案,音像档案和

23、电子档案四:档案的词源 据现有材料分析,档案一词出自明末清初。顺治 15 年(1658)浙江巡抚陈应泰提及档案词语一说。 大约成书于康熙 46 年即 1707 年杨宾的柳边纪略中有最早对档案一词的说明。(意义) 从语义学方面来研究,中国使用的档案一词也很可取。档在康熙字典中解为横木杠档,就是木架杠格的意思,案在说文解字中释作“几属。而且抒放置档案的架子称为档架,抒一格称为一档。这些叫法有的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我们称档案,依然有形象的和内在的意义。它的科学定义是这一直义的深化和发展。注意选择题选:缣 jian 帛 bo 作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材料,比起竹木简牍显然更为进代。选:甲骨文以及有些钟鼎文、

24、石刻、简牍、帛书、铁券、金册等是发明纸张前的档案。选:档案古称文书、案卷、文案、案牍等。选: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不仅反映在档案的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档案的载体、形态等外在特征上。选:档案一词出自明末清初。选:与纸质档案相比,音像档案具有更强的直观性。选:电子文件的特点: 1、用计算机生成和读取。 2、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 3、要符合文件的要求。选:在国外学者的著述中,较多使用的是电子文件,但也有少数人使用具有档案性质的电子文件或电子档案的提法。 第三章: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第二节:档案价值形态档案因其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作用而被保存。档案生命力的根基在于档案自身所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档案价值:档案价值是指

25、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利用者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而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文件情报的内在性质是价值的客观前提,而对文件有兴趣有需求的需要者是价值的主观前提,两者都不能单独决定文件的价值。 档案作用: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档案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档案价值基于哲学价值概念,是指从各种具体的价值形态和价值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的、普遍的价值。 研究档案价值指导思想:对档案价值与作用的研究,需要从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性,从抽象和

26、具体的不同层面来把握。 档案价值研究意义:档案价值是档案学中重要理论问题,涉及档案价值的一般概念,档案价值的结构形态,档案价值的评判标准和方法,实现档案价值的一般规律性等。是理解档案和的档案管理的前提。档案价值的形态课本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的: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档案的凭证价值是的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它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之所以有凭证作用可从两方面而言:即内容和形式。一)内容而言,它是文件直接转换而来,不是事后编制的,它具有无可置疑的证据作用。二)形式而言,文件上保留了真切的历史标记,流下了当事人的手迹和声音,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档案的情报价值:档案是事实,知识,经验的记录,他的这种可靠的,

27、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他的情报价值。 (略)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三:对形成者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掌握文件的双重价值(谢伦伯格提出)第一价值:文件对形成机关的价值,即原始价值,包括行政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执行价值;第二价值:文件对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利用者价值又称从属价值和档案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第三节:档案的作用黄老师总结:档案可以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的广泛作用。具体如下:是机关工作的查考凭据。是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是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是科研的可靠资料。也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以及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也可是书上的:行政作用,业务作用,文化作用,法律作用,教育作用。 行者整理于 2009331 晚 20:16第四节: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与条件一:档案价值的扩展律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和版本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