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3283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本章学习目的掌握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海洋经济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充分认识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节 海洋经济学的兴起一、海洋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海洋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海洋经济理论的产生1.国外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在国外,海洋经济(Ocean Economy)这一术语,只是在少数涉海经济研究中偶尔出现过。例如前苏联的布尼奇1975年的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和1977年的大洋经济学,未使用海洋经济一词。美国杰拉尔德J.曼贡的美国海洋政策使用了这个词,但没有对概念做表述。1999年,美国开始实施的“全

2、国海洋经济计划”(The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NOEP)将美国的涉海经济划分为海岸带经济(Coastal Economy)和海洋经济(Ocean Economy)两大类。其对海洋经济的定义是“包括全部或部分源于海洋和五大湖资源投入的经济活动”;而海岸带经济是一个区域概念,其含义较海洋经济更为宽泛,既包括海洋也包括许多非海洋的相关经济活动。 徐敬俊,韩立民.“海洋经济”基本概念解析J.太平洋学报,2007(11).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的美国海洋政策要点与海洋价值评价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直接依赖于海洋属性的经济活动,或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于海洋作为投入,或利

3、用地理位置优势,在海面或海底发生的经济活动”。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7.美国学者C.S.Colgan认为,“海洋经济是将海洋资源作为一种投入的经济活动”。美国学者Judith Kildow提出,“海洋经济是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价值是由海洋或其资源决定的”。 石洪华,郑伟,丁德文.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2.国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1)海洋经济概念的初步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中国海洋经济概念的初步提出时期,许

4、多学者从自身专业背景、研究思路及实践经验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 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中国最早提出海洋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和许涤新,他们在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引发了一轮海洋经济研究热潮。此后,海洋经济这一概念广泛出现在各种专业论文上,但此时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定义。中国改革开放前期学术界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何宏权、程福祜在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研究(1984)一文中指出,“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类在海洋中及以海洋资

5、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这个定义从内涵上说明了海洋经济的概念,把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相提并论,突出了海洋经济的重要地位,增强了人们的海洋意识。杨金森在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行统筹兼顾的方针一文中讲到,“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这一定义的特点是侧重于从外延上对海洋经济进行界定。(2)海洋经济概念的多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及西方经济学思想、方法的引进,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看法也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一时期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

6、下代表性观点:徐质斌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1995)一文中提出,“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徐质斌.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海洋科学J.1995,12(2)许启望、张玉祥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统计一文中指出,“海洋经济是现代海洋开发的产物。所谓海洋经济,一般认为有广义海洋经济和狭义海洋经济两种概念。广义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涉海经济活动中利用海洋资源所创造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总和,包括直接的海洋产业和间接的海洋产业。狭义海洋经济是指直接的海洋产业,所以也叫海洋产业经济”。 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

7、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这一定义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将其视为围绕海洋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总和以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并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主要对狭义海洋产业进行统计。在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海洋大辞典(1998)中,“海洋经济系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空间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海洋大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孙斌、徐质斌在海洋经济学(2000)一书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在海洋

8、及其空间进行的一切经济性开发活动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以及为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服务而形成的经济。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是海洋开发活动的物质成果”。 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柳时融等指出,“海洋经济是主体投入物和产出物与海洋这一地理的、空间的特殊环境和需要及供给有关的所有产业”。 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3)海洋经济概念的综合与提升21世纪以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界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

9、定,逐步显现出从陆域经济体系的附属到与其并列的新的经济体系,以及综合考虑海陆经济一体化因素的概念升级过程。初期的多数学者仍然从资源经济的角度进行定义,将海洋经济看作陆域经济的附属,甚至有人认为海洋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还有学者从沿海区域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和滨海区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海洋经济的内涵,认为“从科学、系统的角度理解,它是对沿海区域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和滨海区域经济的有机综合”。也有部分学者在坚持资源经济论的同时,注意到以海洋空间作为活动场所的经济行为规模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并将其纳入自身的理论中去,或者是从资源开发角度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21世纪初中国学术界

10、和相关部门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2003年,国务院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Z,国发200313号,2003.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送审稿)中认为,“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徐质斌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2000)一书中认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

11、济的总称”。 徐质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陈可文在中国海洋经济学(2003)一书中讲到,“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通过劳动获取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海洋经济与海洋相关联的本质属性是海洋经济区别于陆域经济的分界点,也是界定海洋经济内容的依据。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海洋经济可分为三类:狭义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水体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经济;广义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条件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海洋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备的制

12、造业等;泛义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包括海岛经济和沿海经济”。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3.本书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海洋经济概念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新的定义如下: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等资源;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并与各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即与海洋有某种依赖关系的经济活动。海洋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海洋经济的特点与海

13、洋的特点密切相关并由其决定,海洋有许多不同于陆地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重要区别。海洋经济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整体性。海洋作为一种资源,对海洋经济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一种立体效应,即海面、水体、海底均可作为海洋经济活动的开发对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相互依存性。海面可用来发展航运,水体可作为捕捞和养殖的场所,而海底可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各部门、各区域和各企业之间,以海洋水体为纽带建立了特定联系,突破了陆地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海洋经济具备了很强的整体性。海洋的这种空间整体性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海洋经济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2)综合性。海洋经济不是

14、单一的部门经济或行业经济,不是单纯的海洋渔业,而是人类所有涉海经济活动的总和,其范围应该覆盖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既包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直接的生产活动,也包括为上述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由这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属于现代海洋经济范畴。目前,中国各沿海省(市、区)设置的“海洋与渔业局”,管辖范围与内容仅限于海洋第一产业,很少涵盖海洋第二、三产业。(3)公共性。海洋资源是公共资源,只能由国家所有而不能由某个人或某企业所拥有。海洋资源的公共性,又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共享性与竞争性并存。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所有个人和企业不需要

15、付费,或只需要付很少的费用,就能开发利用。资源的竞争性,使得参与开发利用有限的海洋资源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出现拥挤现象,过量使用海洋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衰退甚至枯竭。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海洋经济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才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持续利用。(4)高技术性。海洋经济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尤其是海洋产业兴起而不断发展的。从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海洋经济的发展史也是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史。20世纪前,由于科技产业化水平较低,海洋经济活动仅局限于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产业开发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科技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海洋经济活动的范围不

16、断扩展。海洋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科技产业化水平密切相关。(5)关联性。海洋水体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使海洋的海岸带、海区和大陆架连为一体,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也是连通的。海洋的连通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具有关联性。由于海水水体是流动的,海洋生物具有向水平方向迁移的特点,许多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海洋生物资源也是流动变化的,海洋鱼类的洄游不受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给这些或那些地域和国家带来经济利益。同时,海洋水体一旦发生污染等灾害,污染迅速扩散,一个国家某一海域的污染,有时也会使其他国家的海域同样遭受经济损失。如何划分海洋权益,切实行使海洋管辖权,成为国际上海洋管理的难题。世界各国,包括海洋国家和内陆国家

17、,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中,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又存在利益的矛盾性。这就需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立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6)复杂性。海洋产业经济的活动场所与陆域经济不同,具有多变性。例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产业主要在海上进行生产,船舶制造业则主要在陆地上进行,而海洋药业等既要从海洋获取原材料,又要在陆地上进行加工制造。由此可见,不同的海洋产业经济活动,其生产场所是不同的。这种生产场所的多变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复杂性。(7)高风险性。海洋经济的很多生产活动都是在海上或近岸进行的,而这些场所经常受到海洋灾害的影响。海洋灾害,尤其是台风、海啸、赤潮等

18、,会对渔业捕捞、海洋运输、海洋油气开采等海上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会对沿岸工程、工业设施、沿岸交通造成严重破坏。由于经常受海洋灾害的影响,使得海洋经济活动比陆地经济活动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二)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1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逐步成为全球活动的主体,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简称为“环境社会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汲取所需的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此为需求;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在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无偿地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此为供给。人类向海洋索取所需的资源,可以体现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水平

19、所限,加上海洋特有的风险困难等原因,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及陆地。人类经过几十个世纪的开发利用,陆地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如果继续在陆地上拓展生存空间,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目前陆地资源已经出现危机,而海洋资源却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海洋对人类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第一,调节全球气候;第二,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原料基地。第三,是连接各大陆的基本通道;第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第五,能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第六,拥有极具前途的海洋再生能源;第七,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新世纪人类所需的绝大部分能源、资源将来自海洋。近几十年

20、全球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海洋经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海洋将成为人类经济增长的新领域。2海权保护理论人类经营海洋必须拥有对海洋的控制权。海洋由于海上活动的变化性、海上贸易的流动性,使财产的权利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保护,就没有海洋经济的流动性,也就没有海洋财产的权利和财富的有效保护。财产侵权行为会随时发生,海洋产业经济就难以发展。现代海洋产权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海洋经济的流动性,使人们的财产所有权有了保障。如果说大陆或大河经济的基本点之一是“公共地方、谁都可用”的话,那么海洋经济则告诉人们“公

21、共地方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制度才能占用”的道理,这就是产权制度的核心要求之一。由于海洋流经众多国家,因此划分海洋产权十分困难,需要有关的法律或公约来界定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权限。1994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公约,建立了新的国际海洋秩序:规定了12海里领海制度;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确立了国家管辖海域以外的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由人类共同继承的原则。海洋新秩序的建立使当今世界管辖海域的“国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伴随着全世界对海域的划界纠纷发生。各国为了发展自己的海洋经济,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权,人类海洋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海权问题。海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领土主权、领

22、洋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海洋权益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19世纪末,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构建了完整的海权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是:对海洋的控制权决定海洋国家的根本命运,“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海权依赖于海权体系,包括拥有进入世界主要海洋的地理条件、在本国沿海港口开辟的海上后勤基地、一支现代化商船队、一支强大的海军和分布在主要航线上的据点,还包括广阔的领土、人口、资源和经济实力。海军在国力中居第一位。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国运昌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马汉.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马汉的理论是对数千年列强海上争霸历史的总结,深刻揭示了

23、海权的本质。当今时代的海权随着公约的签署和实施已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和变化。海上国防力量仍是维护一国海洋权益、实现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有力保障,海上国防力量的强弱主要体现为海军的强大与否。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激烈争夺,已由过去的以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咽喉要道为主,转变为以争夺经济利益、岛屿及海洋资源为主。由过去以超级大国为主的争夺,转变为广大沿海国家都纷纷参与,促使海洋竞争加剧、斗争升温。这些特点充分表明,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已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3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同时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

24、也得到了体现。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21世纪议程第17部分,即关于海洋21世纪议程部分,对海岸带、近海、国家管辖海域以至公海和深海大洋的环境保护做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公约的生效和实施,把开发海洋资源,解决人类面临的因人口膨胀而出现的资源、能源、食物短缺问题,列入了国家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其主要议题是强调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突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重点讨论了海洋可

25、持续发展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人类就会灭亡。长久以来,现代海洋开发活动在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割裂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相互联系,就会使原来的优势变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海洋经济在传统意义上是资源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了传统和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资源与环境是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海洋及海岸带是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其资源与环境对产业发展的承载

26、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有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海洋经济学产生的基础中国不仅是一个海洋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之一。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军事的多重关系,但海洋与人类的经济是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人类从事的海洋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军事的活动,但人类从事的海洋经济活动是最主要的海洋活动。人类的海洋经济活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一)远古代海洋经济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海洋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

27、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原始人最早与海洋发生接触,他们最初是在沿海滩涂采拾海贝、虾蟹和下海捕鱼,向海洋索取一些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中国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原始社会初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先民就已开始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原始的海洋捕捞和海产品采集活动。在北京山顶洞人(生活在18 000多年前)遗址中,就发现不少食剩下来的鱼骨和用做装饰品的穿了孔的海贝壳,以及经过磨制、钻孔的鱼骨等。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定居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开始大规模采拾贝类作为食品。海水制盐在中国起源也很早,据古文献世本记载,居住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居民早在4 000多年前就开始“煮海为盐”了。海上航行可能与海洋捕捞同时或稍迟

28、一些开始。从古籍物原中所述“燧人氏以匏(葫芦)济水,伏羲氏始乘桴(筏)”的传说记载看,在距今10 000万多年前,以渔猎为生的先人们不但与海洋发生了接触,而且已经能用植物的蔓茎来捆扎树干或竹条以进行短距离的海上漂浮。史学家们新近发现,中国南方的古越人是典型的海洋民族。他们在7 000年以前已经敢于驾舟出海并向海外迁徙。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鲸鱼、鲨鱼的遗骸及出土的木浆,都证明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海上航行。(二)古代海洋经济大约经过数万年之久,人类才由原始的、取而为食的方式,逐步演化并形成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盐业等传统的海洋产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盐业资源,发展海洋

29、航运事业和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中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在世界古代海洋开发利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先秦时代从夏朝开始,经历了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空前繁荣,制造业、造船业、航海业、海洋渔业和盐业、商贸业、海洋科技事业、海洋探险等纷纷兴起并蓬勃发展。夏朝海洋捕捞和海岸带制盐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沿海地区缴纳的实物贡税主要是各种海货和海盐。在夏朝的中期,近海航行的捕捞量比较大了。到了商朝,除渔盐和航行外,依托海洋进行军事征战也开始了,一时威力远播。殷商时期,远距离的海上航行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商朝末年殷人航海抵达美洲之说,尤为令人注意。商朝的海洋捕捞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

30、进一步扩大。沿海渔民创造了各种渔具和捕鱼方法。西周时期,山东和浙江沿海的居民就开始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出现,使得造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航海的范围也逐步扩大,沿海大国海上军事力量增强,海洋军事活动十分频繁。齐国依靠发展近海渔业和盐业,而成为当时综合国力最强的东方大国和“海王之国”。商朝和商朝前后的历史资料研究证明,这一时期传统内容的海洋开发,即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已经初步建立。秦汉时代,海洋经济十分兴盛。秦始皇下令开发古琅琊港市,并派遣徐福率船队从琅琊港起航东渡,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航线。汉武帝下令开通印度洋航线,

31、使汉代中国兴起大批著名的海港和造船基地。西汉时,中国远洋船队东至朝鲜、日本,南下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东汉时,东西方两大强国中国与罗马的海上直接通航成功,使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繁荣,中国海洋事业走向了世界。三国、两晋时期,政局动荡,陆上纷争不断,海洋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突破。东吴的孙权也是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他拥有规模很大的海上舰队,北航至辽东,南航至广东,并派人到台湾,派使者出使南海诸国。隋唐时,沿海地区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都有频繁的海上往来,通往朝鲜、日本以及南海诸国的航次增多、规模扩大。番禺(广州)、潮州、福州、温州、明州(宁波),泉州、

32、杭州和扬州等地,也都成为了重要的海港城市。隋、唐、五代时期,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航海进入了繁荣时期。东南沿海的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登州等地成为当时著名的贸易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直接沟通亚、非两大洲的长达万余里的远洋航线,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湾与波斯湾沿岸,远达红海和东非海岸,成为中外关系与东西方文明交流高峰时代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政府都鼓励国际贸易活动。北宋政府为扩大财源、取得丰厚利益,在沿海城市设置市舶司,开辟了众多国际航线,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国家的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船尾舵、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天文导航术、

33、季风航海术、地文航海术和海洋潮汐知识的进步,使中国长期雄居世界航海第一强国的位置。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宋朝海外关系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据记载,当时经过海道来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几个。沿海兴起了许多著名海港城市,经济文化与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全盛时期。那时不仅中华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而且在11001450年之间,中国的海军无疑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元代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对外交往和经贸往来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元时中国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或间接建立了海上贸易往来,福建的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这种交往盛况的出现

34、,代表着以航海为重要标志的中国传统海洋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明代,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达到高峰,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公元1405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7次往返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每次出动船只多达一二百艘,人员2万多人,南达爪哇,西至赤道以南的非洲东岸,航程10余万华里,访问了30多个国家,拓展了海上交通和通商贸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长期实践中,对海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逐步发展了海洋科学和文化事业。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地球和海洋潮汐现象。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就提出过地球为一球形的看法。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正确地指

35、出了潮汐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唐代窦叔蒙写成了潮汐专著海涛志,系统总结了古代潮汐学,还阐述了潮汐预报和观测的方法。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创造了著名的“八分算潮法”,可以简便算出潮时。由于海洋运输业的需要,古代也很重视研究海流和天气现象。早在唐代,渤海人就掌握了日本海的海流季风特点。赴日航行秋末起航,先循海流南下,然后转向东南,顺西北风驶抵梧部海岸;第二年乘东南风回航。元代开辟了3条自长江口北上的运粮航线,就考虑到了利用季风和黑潮的作用。对于台风和风暴潮,古代的研究也有很多,汉代古籍中就有风暴潮灾害的记载。古代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相继获得发展。公元前8世纪,欧洲

36、腓尼基人及希腊人对地中海已有相当的了解,他们把贸易范围,甚至战争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和地中海以外地区。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地球是浮在大海上的说法。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为圆弧形,第一次证明了地球为一球状体,他还在动物志中描述和记载了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至15世纪,欧洲沿海各国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航海家,他们的航海创举至今仍令世人佩服。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首次航行至好望角;10年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1618世纪期间,哥伦布、麦哲伦和库克等人,进行了环球航行,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带去了大量的欧洲移民。这一时

37、期欧洲的科技成就,既推动了航海探险,又直接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近代海洋经济在古代的整个历史时期,由于人们所拥有的海洋知识极为有限,海洋的开发利用仅停留在对海洋资源的直接利用上,对新的领域并无多少涉及。直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后,机器和机器系统的使用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更大规模地进入海洋、探测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基础状况、研究海洋现象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全球海洋调查和探险活动陆续展开,标志着近代海洋经济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的环球调查,具有开发利用海洋事业的代表性和开创性。这次调查从187

38、2年1月开始,1876年5月结束,持续了3年又5个月,调查区域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海,在362个测量站进行了水深测量以及生物、化学和底质等要素的取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标本。继“挑战者”号考察之后,又有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美国和丹麦等国的调查船,分别对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地中海、加勒比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国海等洋区和海域进行多专业的综合考察、调查和探险活动。19世纪最后20多年的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邻近海域和大洋的了解,丰富了人们的海洋知识,海洋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与海洋探险和开

39、发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的深潜技术、造船技术、仪器设备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以及航海保障系统技术等被陆续开发出来,并被应用到海洋调查、勘测、海上生产作业和研究等工作上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海洋知识的了解,拓宽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视野,推动了海洋开发利用的速度。同时,在一系列海上调查中,相继发现了不少新的可利用资源和有待开发的领域。人们已开始对一些资源进行小范围的开发。例如近海浅海石油天然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开始对其进行勘探和开采。但是,20世纪前半叶,限于调查研究的深度、社会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和提供装备的能力以及社会经济所能达到的支持程度,当时人类的海洋开发利用还不能发生本质上的转变

40、,没有出现对传统海洋经济的突破,也没有完成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跃升。从在总体上看当时的海洋经济仍维持在渔盐之利和交通之便的传统格局之中。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活动,已经对传统海洋经济产生了冲击,海洋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过程中。中国近代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海域,不准寸板下海,严禁外国商人和商品进入。1683年,清王朝收复台湾后,曾一度开放海禁,但仍然不准大船出海。清王朝实行海禁政策期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年代。这种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阻碍了中国近

41、代海洋经济的发展。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此后,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的闭关政策彻底破产。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海洋渔业,中央政府设立了渔业管理机构,颁布了渔轮护航缉盗奖励条例、公海渔业奖励条例等渔业法规,对于鼓励公海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2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发展海洋水产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中央模范水产试验场、设置渔业保护局,开办渔业技术传习所和鱼种场等;1929年,公布了渔业法;1930年,又规定了领海宽度为3海里。由于采取了上述政策和措施,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海洋渔业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兴旺时期。1936年,中国水产

42、品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海洋水产品产量约为100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记录。中国近代的海洋运输事业在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出现。1865年,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营造轮船和机器,并于1868年8月制造出第一艘轮船,命名为“恬吉”号。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这艘海轮的下水揭开了中国近代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序幕。据1916年的统计,中国各轮船公司共有海轮135艘,总吨位6 743吨。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地区全部沦陷,历尽艰辛发展起来的海洋运输业几乎夭折。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轮船只留下23艘,总吨位3.4万吨,全国沿海绝大多数港口破烂不堪,港池航道淤塞。中国近代海洋经济遭受空前的

43、劫难。(四)现代海洋经济20世纪60年代后,在海洋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新领域越来越多。到20世纪已经形成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盐及盐化工、海洋油气、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滨采矿等10多个部门的海洋产业经济。同时,世界海洋经济产值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从60年代的100余亿美元增加到70年代初的1 100亿美元,80年代初的3 400亿美元,90年代初的8 000亿美元。到了2000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达10 000亿美元,比60年代产值增长了99倍。这就是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每10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作用也日益提高。2000年,世界海洋经济占世界GD

44、P总值230 000亿美元的4%,其中主要海洋国家海洋产值分别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充分认识到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因此把国民经济发展的目光转向海洋经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是海洋经济发展强国。人们预测,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将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有可能达到20 000亿美元,2020年有可能达到30 000亿35 000亿美元。届时,世界海洋经济将占世界经济总值的10%。这还不包括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提供的210 000亿460 000亿美元生态服务价值,而同期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仅为120 0

45、00亿美元。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社会公众的海洋意识明显增强。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沿海造船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滨采矿业等主要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79年的64亿元上升到1989年的384.75亿元,10年间增长了5倍。进入90年代后,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更快。200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133.50亿元。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 国家海洋局.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 海洋经

46、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产业已成为新兴产业积极的推动力量。三、海洋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形势随着陆地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加快了对海洋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海洋成了世界各国进行国际竞争的“新高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10年左右翻一番,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1 100亿元,已达到目前约13 0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11年全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将从1991年的4.2%上升到10%;海洋产

47、业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将上升到20%。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海洋技术开发程度的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将不断出现新的海洋产业和新的领域。1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列为基本国策,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现代海洋开发,把开发海洋资源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付诸实践。日本制定了“海洋开发推进计划”,提出利用海洋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美国先后制定了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计划和美国海洋战略计划NOAA2005展望等政策规划。澳大利亚也出台了澳大利亚的海洋科学技术计划,提出今后1015年增强海洋知识基础

48、、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的总体目标。法国把海洋开发作为体现“法国光荣”的伟大事业。韩国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决定在近10年内投资300多亿美元来发展海洋产业,将海洋经济规模扩大近6倍。2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经济开发发达国家已把遥感技术、激光技术、声学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应用于海洋经济开发与研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海洋卫星用于海洋开发,深潜器可以抵达大洋的任何深度,深海钻探能力突破7 000米,这些使海洋能源、矿产进入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阶段。3国际间争夺海洋资源与捍卫海洋国土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20世纪40年代以前,海洋只被区分为领海和公海。1958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提出了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在这场海洋主权重新划分的会议中,各国都力求把符合自己利益的主张用国际法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海洋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4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需进一步加强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舞台。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海洋权益日益被重视,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的形势下,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将面临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以及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