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3295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历史漫谈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篇,他们是谁?,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迈克尔法拉第是给19世纪的科学打上深刻印记的大科学家.1791年9月22日出生在英国的萨利。,迈克尔法拉第是给19世纪的科学打上深刻印记的大科学家.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出生在英国的萨利,由于家境贫寒,法拉第童年时生活很清苦,他父亲也因过度劳累,身体极为衰弱。法拉第从未没有进过学校,他识字是自学的,从11岁当报童,一直当到16岁。他觉得卖报这个差事对他很合适,因为在闲暇时可以看各种报纸,学习知识,看完的报还可以卖掉。卖报5年,他走遍了英国几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工作,虽地位低下,但也能锻炼人。几年的卖报生涯,使法

2、拉第阅历很广,有胆有识,十分机警。,法拉第在工作之余经常去听这些学术报告。戴维的报告深深吸引了法拉第,戴维的熟练的实验演示,使他十分敬佩。他将自己对电的一些想法写信告诉了戴维,他在信中提出:“电解作用,很可能存在着某种严格的数量关系。”戴维发现了法拉第的才能,决定录用他为自己的助手。法拉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定律是现代电磁学的基础,但由于他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没有能对这一现象概括出严格的定量关系。1829年戴维去世以后,法拉第专心研究电化学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两极上会同时出现化学变化。法拉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定量研究,发现了电解定律。电解定律的

3、发现,把电和化学统一起来了,这使法拉第成了世界知名的化学家。1867年8月28日,法拉第在伦敦病逝。,能斯特 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1941年,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特,1864年6月25日生于西普鲁士的布利森。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在奥斯特瓦尔德指导下学习和工作。1887年获博士学位。1891年任哥丁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1905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25年起担任柏林大学原子物理研究院院长。1932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41年11月18日在柏林逝世。能斯特的研究主要在热力学方面。1889年,他提出溶解压假说,从热力学导出于电极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即电化学中著

4、名的能斯特方程。同年,还引入溶度积这个重要概念,用来解释沉淀反应。他用量子理论的观点研究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提出光化学的“原子链式反应”理论。1906年,根据对低温现象的研究,得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人们称之为“能斯特热定理”,这个定理有效地解决了计算平衡常数问题和许多工业生产难题。因此获得了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金。此外,还研制出含氧化锆及其它氧化物发光剂的白炽电灯;设计出用指示剂测定介电常数、离子水化度和酸碱度的方法;发展了分解和接触电势、钯电极性状和神经刺激理论。主要著作有:新热定律的理论与实验基础等,科学家们在讨论问题,能斯特和家人在一起,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y(18

5、90-1967)and his polarograph,which he first described in 1921.,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海洛夫斯基1890年12月20日生于布拉格,少年时代喜欢音乐,中学时成绩优秀,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立志要攻读物理化学。1910年入伦敦大学学习,3年获理学士,从此担任物理化学助教,并开始撰写博士论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洛夫斯基从英国返回祖国服兵役,同时挤时间继续做他的博士论文。1918年获查理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任该校副教授,并继续沿着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用滴汞电极得到毛细管曲线异常现象,继而完成了3篇论文,获伦敦大学理科博士学位。,海洛

6、夫斯基最杰出的贡献是在极谱分析方面。1925年与日本化学家志方益三共同发明了极谱仪,使极谱分析方法广泛用于分析各种化学物质。1935年推导出极谱波的方程式,阐明了极谱分析的理论基础,1941年发明了示波极谱仪,阐明了极谱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著作有:极谱方法在实用化学中的用途、极谱分析操作法、极谱学基础、示波极谱法,海洛夫斯基和志方益三,发明的第一台极谱仪,中国篇,电化学界奠基人-复旦大学吴浩青院士,吴浩青院士是中国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曾对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做过重要改进,被誉为“锂电子电池之父”。他生于1914年,江苏宜兴人,1931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调

7、入复旦大学,前后执掌教鞭7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吴浩青教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始终站在科学前沿。1957年,他在复旦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由此这里成了中国电化学人才的培育基地。吴浩青对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做过重要改进;对中国丰产元素锑的电化学性质做过系统研究,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位为-0.190.02伏,校正了文献数据并得到国际公认。吴浩青撰有物理化学、化学热电力、电化学动力学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80年代,吴浩青先生已进入古稀之年,仍老当益壮,坚持从事锂固体电解质、高能电源锂电池及其放电机理的研究。1984他在第十四届国际能源会议上发表了锂-聚乙炔电池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的论文,首次提出了锂在共轭双键高聚物中的嵌入反应机理,再次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这一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吴浩青也被誉为中国“锂电子电池之父”。,下一个会是你们中的谁呢?,!谢谢观看哈!,小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