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662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意识的提升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刘志强,崔瑞锋摘要:摘要:冷战结束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外语教学在目前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基于此,外语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国家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全球化;外语教学;国家意识 一、观点的提出外语教学应当具有展现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的意识,不妨称之为国家意识。据笔者了解,目前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明显缺少这种意识,在此情形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很少涉及中国的题材,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上也鲜有关于中国人的美德、自信、智慧和主张的文

2、章。但是,正可谓没有纯粹的语言,也没有纯粹的语言教学,语言总是包含一定的内容,语言教学也总是通过语言所包含的一定内容来进行,而基于什么样的内容和立场来开展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对这一问题的考量,从而导致了外语教学中上述国家意识的缺失。早在1970年11月20日,周总理在接见北大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等校的师生代表时就指出:“现在有的中学英语课本,只有政治词汇,没有生活词汇,实在不适用,应当修改。政治语言和生活语言可以一并学,实际上也不能分。”1当前外语教学缺少国家意识同样也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考察等过程中

3、适当体现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外语教学中增强国家意识的必要性(一)增进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外语教学适当体现本国的历史文化是对自己国家的积极而应有的尊重;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尊重。多年来,外语学习者普遍追求所谓地道的英语、原汁原味的英语,各种各样的外语学习材料也迎合和强化了这一趋势,这在目前使用的外语教材上也得到了体现。英语课本中以英美历史和现状为内容的文章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固然是不可替代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语言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会对语言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在我们的一些外语教材中缺少或者说缺失有关中国题材的内容是不可取的,无论我们的本

4、意如何,这种缺失有意无意地表明了我们的一种态度或者疏忽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对我们自己应有的尊重。这种态度或者疏忽对学习者也是不利的,充满外来话语、缺少中国话语的教材容易使我们的学习者学会聆听和输入而忽略了在外语语境中如何输出、如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实际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习者和外语老师怀疑能否找到地道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作为教学素材。学习一门语言,我们不但可以基于该语言原来所承载的文化,还可基于该语言所表达的外来文化,这不仅体现语言学习的方法和实际情况,还体现语言学习的胸襟。对照一下我国的汉语教学,我们的语文教材上倒有不少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费孝通先生在谈到文化自觉与交流的时候也强调生活在一

5、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2季羡林先生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而取代不是消灭。”3一般外语教学中自我文化的缺失,说明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一种积极的文化自觉,也就是缺少对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光明前景的展示。从这一点上考察,当前外语教学也缺少对中国文化足够的尊重。对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界更多地立足于学习者如何理解目的语文化,而对于如何使得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理解中国本土文化考虑太少。跨文化交际需要双向的理解和尊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已经具备很大的国际视野的情况下,外部对我们的理解尤显迫切,外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权衡自己在跨文化交际

6、方面的教学倾向,重视如何促进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新近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4那么,以“源自西方,表现西方”为教材编写模式的英语教学能否较好地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跨文化交际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进行的,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不但要学习英语如何承载英语民族的文化,还应当学习英语如何表达非英语民族特别是学习者自己民族的文化,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费孝通先生在谈到跨文化交流时指出:“跨文化交流牵涉

7、到人对人、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关系,而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相互尊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5当下,缺少的并不是对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的尊重,而是迫切需要外国公众,尤其是西方公众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可与尊重,加强学习者用外语表达民族文化的能力将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相互尊重,进而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外语教学需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关注民族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出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甚至让渡部分主权,全球化进程也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员交流愈加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的局面的形成势必造成人们的错觉,淡化人们的国家主权观念,淡化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国家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背景之下的国家间竞争更趋激烈和复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以加强,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概念被不断提及,民族国家仍是现时代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冷战结束以后,文化霸权、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文化外交领域,美国处于优势地位。“目前,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形象,基本上就是由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来塑造的。”6面对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某些国家出于称霸世界的追求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再加上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人们在英语传

9、媒中不难看到一个正在被“妖魔化”的中国。有学者指出:“在美国打开电视机或翻阅报纸时,有关中国的消息和评论几乎天天都有,而且都占有突出位置。但很多文章和评论是负面和带有严重偏见的,有些甚至是恶意的。时间久了,美国民众和读者整天被新闻媒体、专栏作家和少数反华势力灌输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共产党独裁论、中国政府违反人权论中国试图影响美国的政治献金论、中国向其它国家扩散武器论、中国向美国出口劳工产品论、中国窃取美国卫星技术和核武器机密论等。”7尽可能地消除西方传媒对中国的妖魔化、消除隔阂、争取外国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我国民众的努力。在新形势下,普通民众也是外交的使者和对象,培养公众在对外交往中

10、的国家意识和外交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外交部举办“外交公众日”,李肇星部长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等活动也说明了这一点。而在培养公众的国家意识和外交能力过程中,教育界拥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和条件,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外语教学因具有受众广泛和“涉外”的等特点,更是培养公众外交能力的良好场所。因而外语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外交意识和表达“自我”的能力,为学习者在未来的对外交往的各个层面树立中国的积极形象提供支持。时下,越来越维多的人提到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并把它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使得民族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出现了“国家的安全不仅在于军事征服和威胁

11、,更在于文化思想及制度上的同化”的安全观。8这种安全观也表明了包括民族语言在内的民族文化的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问题上,目前更多是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而对于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人们更多提到的是法国等其它国家的努力。维护民族文化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付诸具体的行动,尤其是在文化教育界、在课堂上要有所体现。面对一个日益开放、跨文化交流频繁的国际社会,外语教学作为学习外语的和外来文化的平台,自然是很重要的;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主权意识的衰微和民族语言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外语教学也应当是设防的,它除过包含所谓原汁原味的外语之外,也应当散发出民族气息,成为保卫民族文化的一道防

12、线。关注民族文化的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习者进行某种示范:在学习用外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也注意学习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保持和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在外语语境内树立文化自尊、文化平等和文化交流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三、外语教学中加强国家意识的可能性(一)学习者的相关需求所提供的可能性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张蓓和马兰两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118名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79分)。根据该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8.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具有用英语表达方式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才能适应跨文化

13、交际的需要。”强调用英语表述中国社会文化的能力;有58.2%的人认为包含多国文化内容的教材更符合他们的需要。34.2%的人认为中国学生使用英语的实际需要范围有别于以英语为母语者的使用范围;有12.6%的人认为只有英语国家的英语才是最好的。学生们同意下面的观点:“用英语思维并不等于以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水平、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调查中,有68.4%的学生表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13.9%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调查者认为:“除了语言障碍以外,文化上的所学非所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9从语言的发展来看,在文明交往的过

14、程中,一种语言必然会形成一些表示外来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表达途径,外语教学不但要关注一种语言如何表达其固有的文化,还需要体会它表达其它民族文化时的思路和特点,后者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外语学习既是为了学习别人,也是为了表达自我,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把外语的语言形式和民族文化内容相结合,帮助学习者体会本民族文化在外语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表达自我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这一点上来说,提高表达自我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由此可知,外语教学中国家意识的加强和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是相统一的,如果在实践中安排得当,会受到学习者的欢迎并将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外语教学所占用

15、的课时数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外语教学所占用的课时之多为加强国家意识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我国的外语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之大和占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之多,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考虑外语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在中学,外语教学和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而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课时数远远多于大学语文的课时数,对于学习者而言,除去课堂学习时间,还要在课堂以外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我们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外语教学和学习上,随时代的变化对外语教学提出新的和更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上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四、结束语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似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惯性,它使人们多多少少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长此以往

16、,会极大地打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印度国父甘地的这句话很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求把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10外语教学需要把语言教学目标和培养四有公

17、民的目标统一起来,而要把两者统一,就需要在外语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过程中贯穿国家意识,要有意识地展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展现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塑造学习者在外语语境下的民族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思想及现实主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实意义的认同感。参考文献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9.2费孝通.文化自觉,和而不同在“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R.民俗研究,2000,(3):13.3季羡林.东方文化将再现辉煌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5,(4):17.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8、,2004.4.5费孝通.文化自觉,和而不同在“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R.民俗研究,2000,(3):14.6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4.7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7.8金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4):12.9张蓓,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60-65.10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中共中央发国务院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注:全文约5000字作者简介:刘志强(1969-),男,陕西大荔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当代世界经济政治问题研究,并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并从事法学双语教学。崔瑞锋(1969-),男,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高等教育学硕士,曾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现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46号信箱邮编:710055联系电话13363933416Email:lzqcl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