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4148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社会工作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例背景 王正,男,14岁,家住上海市。目前就读于双阳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据祖母反映,王正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 王正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王正的婶

2、婶和叔叔教育,王正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 根据和王正家人以及与王正的几次接触后,发现王正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自信心不足 王正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王正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王正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 王正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

3、卑的感觉,是导致 王正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沟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导致王正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王正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王正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 王正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支持网络缺乏 王正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单一,除了“较好”的同学外,就是叔叔和婶婶。由于不是经常1 住在叔叔、婶婶家里,所以其实在他有需要时,便会觉得自己很孤单,他和祖父、祖

4、母间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他经常遭受他们的指责,因此即使在家,他也和家人保持“一定距离”。 王正的同学及好朋友常来找他玩,但局限于泡“网吧”和打电子游戏,在王正有困难时,往往没有人来帮助他,这使他的焦虑情绪时常增加,感到无依无靠。 三、目标 恢复、提高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 短期目标 帮助案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使案主学会正确认识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及家庭; 帮助案主增加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尝试结交新的朋友; 增加与新朋友活动的机会,学会融入社会。 长期目标 正确、客观地认识、对待事物,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提高结交新朋友的能力,建立有益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理论基础 王正是一个刚满14岁的孩

5、子,作为一个应享受阳光和关爱的孩子,他却过早地不得不去面对人生的许多不幸:父母在他更小的时候过早地离异,父亲身有多处残疾,而且不能说话,加上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使他根本享受不到其他小孩一样的快乐和幸福。对一个孩子来说,童年遭受父母离异的打击往往不亚于父母去世,这样的突发时间会给他/她的成长蒙上永久阴影,而且父母离异前,往往会有较长时间的争吵和不和,这对盼望着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影响,他会觉得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有太多的不同,Learning Theories表明,人的日常经验很多部分来自于观察和学习,对于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在他们的记忆中,家庭是可拍和缺少温暖的,因此而产生自

6、卑情绪,甚至于害怕同同龄人交往,以至于发展成自闭倾向和心理障碍; Modeling是人获得经验和技巧的重要方式,由于同聋哑的父亲和年龄已大的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使王正的日常交流与沟通产生了障碍,小孩的许多交流和沟通是和父母进行的,父母也是小孩社会经验的最早提供者,一般来讲,小孩性格、言行受父母的影响较多,最新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小孩性格行为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学校老师的影响,可见,父母对小孩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当一个小孩失去父母的榜样作用时,他往往会无所适从,对王正来讲,祖父、祖母和他之间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距离除了因为经常受到祖父、2 母的指责外,更多的来自于年龄上的,因此,过少的日

7、产交流和沟通,最终会导致小孩的性格缺陷; 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王正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当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时,难免会有相互比较的倾向,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比较是经常发生的,当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往往会感到自卑,在与人交往中感到“抬不起头来”,因而发展成为不愿同别人交往,所以王正面对的是比较糟糕的家庭经济状况,他在与人交往时所要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五、干预模式 针对以上的分析,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尝试用Cognitive Theories 理论来进行干预,帮助案主在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恢复自信心,树立勇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首先,需用较客观的态

8、度,帮助案主发现问题,并认识到问题的程度; 其次,用认知理论,帮助案主分析问题的本质,由于案主最主要的问题为自信心不足,因此可以从案主身上发现较有说服力的优点和优势,使案主明白,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有与众不同的自身价值的; 再次,通过让案主参与小组活动,使案主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活动中让案主体现自身价值,逐渐重拾自信心; 然后,通过多次小组活动,鼓励案主勇于同其他人交往,交流和沟通,在活动中,安排案主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合作,让案主逐渐克服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自卑情绪和沟通技巧缺乏的问题; 最后,用认知理论,帮助案主认识到所有问题亦有办法解决,面对问题应用于承担和克服,而不应消极对待,使案主树

9、立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争取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内容安排 Session 1 通过和案主及其家人深入地交谈,收集有关资料,尽量比较全面地掌握案主的基本情况; Session 2 通过交往,和案主建立较好的工作关系,在分析案主的情况后,帮助案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和案主一起确定需解决的问题; Session 3 3 帮助案主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优势,并强调案主在某些方面的才能,让案主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让案主展现自我; 可通过认知行为理论,使案主重新认识自己,发现长处。 Session 4 鼓励案主去和小组成员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把不同小组成员的情况向案主作说明和诱导,使案主有足够的信心去结交新的朋友; 可通过小组活动,使案主有机会接触到新的伙伴,并和他人合作,交流。 Session 5 通过多次小组活动后,进行个别交谈,让案主反省自身的长处,包括家庭的情况,帮助他较为积极地面对自身和家庭,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的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使他感觉到与人交往和合作的快乐和意义; Session 6 同案主一起回顾走过的历程,主要帮助案主看到展现自身价值、客观面对困难和勇于交往的好处,并强调这些好处对案主的重要性。帮助案主计划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困难,争取更好地融入社会。 七、评估 通过对比青少年量表和CES-D量表的分值变化情况; 通过鉴定是否达到具体短期目标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