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4216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 【标题】浅论尘埃落定的文化内涵 【作者】何 仕 凤 【关键词】?尘埃落定权力宗教情感 【指导老师】秦 敬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阿来尘埃落定的问世,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阿来的这部小说不愧是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坛上,阿来显然是操纵语言的高手,他用高原山野清新草香的文笔,带着我们走进康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入幽深复杂的人物心灵,完成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历史之旅。阅读这部作品,犹如在品尝一口馥郁浓香的陈年老酒。阿来是藏族人,但并不是城市化的藏族人。他生长在四川西北部的阿坝州群山深处,紧靠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2、,属藏域的边地。阿来年轻时是石头寨子里的一个农牧民,十六岁进入当时还是城乡混合地带的马尔康,后来接受文学,走入了文学的世界,三十五、六岁才离开藏区,来到了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成都。阿来用汉文写作的方式创作尘埃落定,他祈望唱出的不再仅仅是异乡的疏远或本土的独特,而是拓展为在“同”和“异”的彼此交融中相互比较。也有评论指出,阿来小说的冲动在于“通过特定群体的集体命运与灵魂归宿的深刻想象,来实现艺术对存在的揭示。”即:通过一种想象性的特殊来揭示一般。在作者阿来看来,他的小说是一种“天地”,一个“世界”,具体说是“根据某种激情臆造的故乡”。当他进入“小说天地”,或者说一次次走向这个“臆造的故乡”时,目的

3、是“试图踩出一条深入的路径,期望自己开辟的路径可以直抵人心深处。”阿来在其落不定的尘埃一文里,强调了自己的小说主张或意图,即以“普遍的眼光”看待族别与地域文化,从而表达出某种“普遍的意义”、“普遍的历史感”。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臆造的或艺术的表达,是一种小说的虚构。”?2尘埃落定讲述康巴士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故事。在遥远的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交界的地方生活着康巴藏族,这里的藏族自称为“嘉绒”,他们生活在川西北大渡河峡谷地带,以从事农业为主。据说他们是由当地部落先民与吐蕃移民、戍边驻军融合后形成的。在与吐蕃的逐渐融合中,嘉绒藏族也同样信仰藏传佛教。这里还生活着汉族、回族等民族,又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

4、长期以来,土司统领这片领地。阿来的小说中讲述的就是这个特殊地带嘉绒藏区土司时期的历史。纵观全书,作者以麦其土司的“傻子”少爷为主线展开全文,再现了藏族封建土司制度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过程。尘埃落定围绕川西北藏区的社会变迁,力图展示人类历史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权力、宗教、情感等,并“艺术地”表达作者对此的态度、情感与看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尘埃落定作简要分析。一、权力的至高无上在小说尘埃落定中,作者阿来通过麦其土司的家世,对权力作了深刻的描述,并揭示出权力的秘密,看其怎样产生,有何作用,并且怎样影响人的命运。在耕种和畜牧为生的人地关系中,“我家”拥有“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的地

5、盘和“三百多个寨子,两千多户”之众的属民。由于阶层和等级的差异,土司在自己的辖地范围里高高在上,主宰一切享受一切。文中的主人公“我”麦其土司的傻儿子也能拥有这样待遇:侍女桑吉卓玛的贴身服务,对老奶娘德钦莫措的随意指派,踩着家奴的背下马,而后是对家奴索郎泽郎的悬吊和鞭打因为他冒犯了身为小主子的“我”。这一切得以发生是因为土司阶层掌握着一件其他人没有的法宝:权力。(一)权力的来源土司制度在四川西北部藏区的存在只关涉到其中的一些地方和时段,作者阿来早年生活的藏区被称为“四土”,即包括梭磨、卓克基和松岗、党坝在内的嘉绒藏族本部之一。这些地方原本有着自古相传的文化原型。在历史上,土司制度之所以在藏区乃至

6、中国西南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只是这些地方文化演变的一个阶段而已,并且是外力施加的结果,并非本土原产。土司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中的一种地域权力秩序,它来源于以宗法制立国的传统。在这样的传统中,土司制度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实行,体现的不过是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交遇中,作为强势集团的“儒汉模式”及其权力秩序在其周边的一种改造式复制罢了,其并不代表这些“周边地区”自身传统。更何况藏域的情况十分复杂,就整个藏区而言,土司制度就涉及到汉地交界的川、滇、甘、青等地。在元、明两代,藏区被先后分为不同的部分:元时为三大区域,乌思藏纳里速(今西藏全境)、吐蕃等处(今青海省和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牧区)和朵甘思(也就是人们俗

7、称的康区);明代将其简化为两处,把后二者合并为一。清承明制,突现出“朵甘”与“卫藏”的两地之别;与此同时,在两地实行不同的权力体制。卫藏地方政府由官家、贵族与寺院“三大领主”分享大权;惟有在朵甘地区才沿袭元明以来的土司制度。卫藏地区,它既是少数掌权者对多数无权者实行剥削压榨的农奴制地区,也是以黄教为中心的僧俗集团分享权力,形成了“政教合一”类型的另一种地方特性。这与嘉绒藏区的“教不参政”的土司制度是不同的。3作为一种特定地域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土司权力”来源于更高一级的权力支配朝廷册封。其物化凭据是(清朝)皇帝颁发的五品官印和一张地图。此二物平时身藏箱内,一旦发生争端,便取出示人,以证明持有

8、者的“钦定”身份和权力范围。作品中引用了一条民谚:“汉族皇帝在早晨的太阳下面,达赖喇嘛在下午的太阳下面,而我们是在中午的太阳下面还在靠东一点的地方”。1P17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位置是有决定意义的。它决定了“我们”(拥有权力的土司阶层)和东边的汉族皇帝发生更多的联系,而不是和“我们”自己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地理因素决定了“我们”的政治关系。在麦其世家身处的土司制度中,土司们是把自己看成是领地上的“国王”。小说中指出:“土司是一种外来语。在我们的语言中,和这个词对应的词叫嘉尔波,是古代对国王的称呼。所以麦其土司不会用领地这样的词汇,而是说国家”。1P35这样,尘埃落定中的麦其土司特权其实就象

9、征着一种王权。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毗邻的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之间出现了领土和属民的争斗。尽管已改朝换代,可由于势力均衡,加之当时的“上级”还承认土司的权力,于是麦其土司便带上自己的官印与地图,“到中华民国四川省军政府告状去了”。结果请来了黄特派员与军队,帮助麦其土司通过战斗夺回了属地,并获得了汪波土司由于战败赔偿的两个寨子。“权力所在的地方”赐予土司之权并加以更高一级的皇权制约;“教法所在之处”则传承着关于人群差异的精神依据,那就是“种姓”信仰。而在小说中,关于权力的来源、占有和分配等问题的解释与解决,取决于一个模糊而又简单的本土说法:“骨头之别(或根子之异)”。因此,作品在开篇第一章便交代了故事

10、发生的特定背景和人物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在土司那个时代订出的规矩是叫人向下而不是叫人向上的。骨头沉重高贵的人是制作这种规范的艺术家。骨头把人分出高下。最上一层是土司,他们住在高高的官寨里面,占据着形胜之地,一般在两条小河交汇处一道龙脉的顶端,俯视着下面河滩上的几十座石头寨子。土司下面是头人,他们统辖着河谷和山间的一个又一个寨子,头人们受制于土司,但管着寨子里的百姓。百姓是自由人,土司只能通过头人们向他们索贡支差。百姓下面才是科巴,平时种地,并随时听从土司的召唤,到官寨来干各种杂活儿,在土司辖地上担任信差。然后才是家奴。家奴是牲口,可以任意买卖任意驱使。这之外,还有一类人,土司对他们

11、要放纵一些,前提是只要他们不叫土司产生不知道他们怎么办好的感觉就行了。”?1P13(二)权力的表现在独特地域色彩的土司制度背景中,尘埃落定叙述了土司与头人、土司之间、土司家庭内部以及土司与家奴、百姓之间围绕权力使用、争夺以及传承的一系列事件。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播种季节一过,养尊处优的土司一家,也十分关心农事了。每天,我们一家人,带着长长的一队由侍女、马夫、家丁、管家和各寨前来听候随时调用的值日头人组成的队伍巡行到很远的地方。美丽的夏天,一家人上上下下都兴高采烈地准备远足。当要到达查查寨时,远远地就看见查查寨的头人率领一群人迎出了寨门。快到头人寨子前的拴马桩跟前,下人们躬着腰,把手伸出来,准备

12、接过我们的缰绳。就在这时,哥哥突然一转枪口,朝着查查寨头人的脚前开了一枪。头人不敢发作,以为犯了什么过错,猛然跪在麦其土司面前请求降罪,土司只是哈哈大笑一声,说这只是开个玩笑。然后,查查寨头人对麦其土司说道:一看见你们,我就备下酒菜了。请土司明示,酒是摆在屋里还是摆在外边,麦其土司随便吩咐了一句,查查寨头人就照办了”。1P41从这一段我们不难发现,在麦其土司的领地上,土司有着多么崇高的权力,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紧接着又描述了麦其土司看上了查查寨头人漂亮的妻子央宗,尽管查查寨头人十分忠诚,但麦其土司还是吩咐头人的管家将他杀死在罂粟地里,并允诺查查寨头人的管家继承这个寨子的首领。可事情

13、并不是沿着它原有的轨迹运行的。后来,麦其土司得到了头人的妻子,并下令手下人杀死了这个管家,这样,麦其土司利用心计轻松将查查寨头人的领地变为自己的直接领地了。这就是权力,麦其土司利用权力而干出了如此居心叵测的事情。(三)权力的诱惑尘埃落定中麦其土司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主要围绕?“族权”而进行的。阿来笔下的男性权力斗争,充满勾心斗角的阴谋较量。在麦其家族里面,“族权”不仅仅表现了一个男人在家族中的地位,还具有唯一性,至高无上及它的不可动摇。1老麦其老麦其充分享受这种权力。同时,麦其家族中掌握绝对权力的男性老麦其土司在训练年轻男性的生存技能的同时,也保持着高的警惕。在大儿子成功夺回了一块是原来叛变的

14、寨子两倍的地盘后,老麦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心理,“因为一个新的英雄诞生了,就意味着原来的那个英雄他已经老了。虽然这个新英雄是自己的儿子,但他不会不产生一点悲凉的情怀。”?1P31老麦其的所有人生感受都来自于权力,权力给了他安全感,而权力的拥有受到威胁自然会让他坐立不安。2哥哥聪明的哥哥被世仇多吉罗布杀害了,带着一身臭气死掉了。临死前还对父亲抱怨:“要是你早点让位,我就当了几天土司。可你舍不得。我最想的就是当土司。”?1P296哥哥死前都还想着土司这个位置。3傻儿子作为一名潜在的土司权力继承人,即便有点先天犯傻,“我”仍旧禁不住会发出“啊,当一个土司,一块小小土地上的王者是多么好啊”这样的由衷感叹

15、,甚至会说“要不是我只是父亲酒后的儿子,这一刻准会起弑父的念头。”?1P21土司位高权重,作为土司的次子,当一个傻子,再安全不过了“除了亲生母亲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我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是聪明的家伙,说不定早就命归黄泉”。若“我”不是个“傻子,势必会引起兄弟之间的斗争。4塔娜塔娜,傻子的妻子,她的美丽可以迷倒所有男人,拉雪巴土司惊叹她不是神仙就是妖精。可这个女人是个真正的权力渴望者、崇拜者、依附者。一开始她并不爱傻子,因为她觉得傻子无望成为新一代的土司,塔娜对傻子说:“你不是使我倾心的人,你抓不住我的心,你不能使我成为忠贞的女人。”这段话成了塔娜以后命运的预言,她不顾伦理道德向刚被宣布为麦其土司

16、合法继承人的聪明哥哥主动投怀送抱,还与汪波土司、白色汉人有过性关系。当傻子开辟掌握了贸易市场后,他说话有了分量。塔娜在目睹了这一切后,大胆地向傻子表白了自己的感情:“我本来不爱你的,但冲上山冈时,看着你的背影,又一下子就爱上。”塔娜前后的态度和性关系变化的对象总是直接指向权力人物和权力对象的。傻子的迷恋和呵护丝毫不能感动塔娜,是权力的吸引力让她重新回到了傻子的身边。5活佛在新教派格鲁巴翁波意西与敏珠寺济嘎活佛展开辩论中,得胜的一方翁波意西却被济嘎活佛借助世俗的权力置之死地而保持沉默不语时,傻子想:“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活佛。一个活佛一旦不是活佛就什么也不是了。”1P128信仰本是叫人向真向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却被权力扭曲成这样。就是翁波意西也质疑:“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症结就在于权力的价值观念。6下人除了上层人物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之外,下层人同样对权力充满渴求,“即使是奴隶,有人也有权更被宠爱一点。”比如,桑吉卓玛,一个下人会因为主人的宠爱而穿上绸缎,而一旦离开了“傻子”,就从此地位更低下了,穿的也只能是粗布衣服了。因为她再也不能依仗权力的拥有者虽是“傻子”的“我”的庇护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