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品社导学案 及 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 品社导学案 及 说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 品社导学案 及 说明电厂小学“多向合作,分项达标”品社导学案模板 主备人: 年级: 学科: 时间: 课题 学习 目标 14、地球上的海洋 使用人 1、简单了解海洋的划分、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探究海底地形特征及认识丰富的海洋资源。 3、粗略感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懂得要保护海洋。 阅读课本6568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我会通过观察地图、上网等方式,了解地球上的海洋知识, 自主 知道了什么是“洋”“海”“海峡”? 并填写海洋知识资料卡。 我知道的大洋: 预习 我知道的海: 我知道的海峡: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洋的位置,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四大洋的了解。 2、神秘的海底
2、下是怎样的世界?小组内说一说。 3、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说海洋是“蓝色的聚宝盆”了? 1、我们组能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来介绍地球上的四大洋的知识。 2、我们组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比如 1、海洋的主体部分是 。 2、在四大洋中,面积、深度、岛屿数量均居首位的是。 3、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能力是大陆的倍。 合作 探究 展示 交流 当堂 达标 拓展 延伸 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一说,我国濒临哪个大洋?周围有哪几个海? 2、查看世界地图,设计一条从上海到英国的航海旅行线路,说说会经过哪些海、大洋、海峡。 小学品社导学案的编写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3、、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品社课堂应是一种以学生探究、参与互动、接受新知识为主的课堂。 合作达标教学模式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技能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
4、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谈谈我的看法。 1、课前活动,自主预习准备。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获取事实材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物质或知识的准备。因而重视课前的收集是非常必要的。怎样收集整理呢?学生要在成人指导下,通过图书、报刊、电视、网络等方式搜集资料。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收集资料的内容范围、途径、目的、指导儿童对资料整理、筛选、整合,利用资料来交流和分享信息。 2、创设情境,
5、激情引趣。 课始,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有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谈话情境及小品表演情境等,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同时,在导课时还应注意:准、实、快。准是准确定位导课的作用;实是注意导课的实效性;快是快速切入教学内容,力求高效。 3、合作探究,互动体验。 根据设计的教学情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探究是互动的前提基础。根据设计的教学情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观察、调查。
6、 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社会问题,搜集资料,获取事实材料,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事实根据。 由于一节课的内容较多,这样就要分小组分工进行,具体步骤为:首先要确定调查项目,根据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的数量确定调查项目的数量,每个调查项目可提供正反事例各一个。其次,根据调查项目进行分组,开展小组调查。调查的形式可采用访谈、问卷或查阅文献等方法进行。再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经过调查收集到的事例可能会有很多,这时就要根据调查报告选定典型事例,准备发言稿,用作课堂发言。在观察、调查阶段,教师以平等地位参与,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发言稿进行备课,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实
7、际上,这一阶段也是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阶段。 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这个阶段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进行。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事实材料对照课本观点进行讨论。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教科书观点作出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必要的引导,如你是否同意课本的观点?同意的事实根据是什么?不同意的事实根据又是什么?你准备质疑什么问题等等。 展示交流,发言提问。 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或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以事实为根据,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由于事前学生做了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很多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准备
8、发言的材料制成图片、录像等,在学生发言时放映出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主体发言的内容除了用事实说明教科书的观点外,还应包括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当正面引导,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大胆提问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师生质疑、生生辩论。 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后,其他同学可针对学生的发言和老师的回答提出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我们采取辩论的方式加以解决,可采取学生分组辩论和师生辩论两种形式。在辩论中,我们注意训练学生善于运用事实根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善于维护自己的观点,敢于和善于与人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冷静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争辩,当发现别人的意见被
9、证明为正确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从而清楚认识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足,使结论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在师生辩论中,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辩论,不发号施令和批评指责,以免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对于学生的质疑和有创见的见解,应给予积极评价,加以鼓励。 4、当堂达标,多元评价 。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教会学生归纳知识的方法,对学生归纳不完善的地方,作适当补充说明,完成知识的建构,并进行诊断性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使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自信心,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活动
10、状态:学生活动是否充分,体验、感悟是否深刻;学生的参与状态:积极参与的学生多少,学生能否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育,参与过程长短、程度深浅。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考是否充分,思维是否活跃。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的达成度的多少等。 5、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只是完成了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但整个认识过程还未完成,还应进一步深化、迁移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展示拓展性材料,提供新的变化了的问题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迁移应用能力。如:查看世界地图,设计一条从上海到英国的航海旅行线路,说说会经过哪些海、大洋、海峡。 其他方法有:画一幅宣传画、出一期墙报、小制作、设计一句广告词、班级竞赛、课下调查、回家做一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