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5507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分析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 2008-10-13 09:21 田培忠 李新慧 周万利 齐芳 卢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信息化是城市管理及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重庆市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经验,探索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路径,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效改变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的状况,建

2、立覆盖城乡的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城乡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向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高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1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背景分析1.1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社区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状况,利用覆盖整个社区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

3、城市品位,更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社区信息化建设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2、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城市化、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最新标志和更高效能的助推器,社区信息化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完善社区功能,提高城市管理综合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3、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由之路。和谐社区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

4、和谐。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乐于接受新的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社区管理公开公正、方便快捷、诚信度高,居民有广泛地联系、和谐和睦,居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和谐社区的具体表现。社区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居民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公开透明,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数字文化的形成,而数字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助于“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对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和影响。所以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由之路。11.2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意义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相应的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农村社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本身

5、基础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显落后与城市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要让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复合系统发展到一种理想状态,形成一种相互依托、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位。同样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通过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农村的综合竞争力,这也将更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借鉴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将城市社区文化融入于农村社区

6、,城乡统筹最终就是为了达到城市和农村互相融合的目的,所以,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应该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2 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2.1社区信息化概念的提出社区信息化伴随着城市信息化快速发展起来,尤其是2005年初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以来,社区信息化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社区信息化,是中国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征独创的概念。西方国家并没有中国的市、区、街、居如此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更没有居委会这个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具有宪法授权、发挥中介桥梁作用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国的社区信息化概念涵盖了广泛的内容。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

7、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定位。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五”期间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市政管理、社会服务和社区信息化”。进一步开展多功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根据需求与经济、技术等基础条件,在部分城市开展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试点,以解决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问题为出发点,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房屋维修、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业金融、社会保障和交通旅游等信息,总结和积累社区信息化建设经验,随后,逐步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推广,使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形成规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

8、个必要组成部分。中国社区信息化的意义,绝不是居委会电子化,也不是基层政府工作电子化,而是代表社区居民,借助政府信息系统,构建起联通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以社区为单位的公众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汇聚居民信息的基础,是联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桥梁,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消除矛盾、参与治理的通道。可以说,社区信息化包括了这样几层基本含义。一是实现社区基层工作信息化、社区组织活动信息化,加强居民沟通,提高社区自治能力的过程。二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代表居民和社区利益,促进部委、行业等信息与地域性社区信息整合的过程,以支持科学决策,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实现方便居民服务社区的目的。三是通过社区信息平台建

9、设,加强社会对话,消除矛盾冲突,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实现以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共治。从体系结构上讲,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可以由下图概括:即三层体系;外部环境体系:政策支持、投资机制、应用培训和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通信线路的架设,软硬件的配置。社区管理服务软件体系,其功能模块包括: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智能小区与物业管理信息化、居民家庭生活信息化等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是政策环境,基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软硬件的配置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服务内容的优化。它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上下左右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为民、便民、利民,

10、造福一方。22.2 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2.2.1 相关概念界定1、社区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共同体和亲密伙伴关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最早指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如下: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从众多社会学家在相关文献中对社区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有三个因素是大部分社学家都涉及到的,即:地域、共同联系和社会互动。参考西方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种种定义,中山大学的黎熙元教授在其现代社区概论一书中对社区下了如下定义:社区就是区域性社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

11、凭借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构成社区的有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这五个基本要素。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研究专题小组在其报告关于社区信息化的调研中是这样对“社区”进行界定的:社区,按国内现行的解释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基本要素包括:地域要素。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人口要素。社区人口具有稳定社交关系的一定规模的人群;区位要素。社区人口及其活动的空间分布;组织要素。社区内有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社会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心理要素。社区内居民在感情和心理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关于社区类型,从功能上可以把社区分

12、为:经济型社区、行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宗教型社区等;从规模上可以把社区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从形成方式上可以把社区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而按照综合标准分类,一般把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2、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指的是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的特征有:以耕种土地为生存基础;以村落单位为家庭的聚居形式;生活方式自然、简朴、保守,自给自足性较强;血缘关系是农村社区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村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受社区生活影响,并带有社区特征。3、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城

13、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强;经济复杂,职业门类多。城市社区建设是指政府、社会机构和社区居民强化社区要素、发展社区组织,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过程,它不仅是指物质及设施条件的改善,也是指增强社区的内聚力,使社区更具有它应有的特征的过程。4、社区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社区居民相连接的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社区是现实社区与由信息网络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社区的有机结合,也是现实社区的映射和扩展。它使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各级政府以及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的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因此,信息化社区既受现实社区地域范围、管理权限、服务对象的限制又有信息网络超越

14、这些限制的延伸和拓展。它是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乃至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末梢”,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5、数字社区数字社区是信息社会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也是数字城市的一个基础组成单元,数字化社区是指将社区管理、服务等各项功能融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数字化社区的主要功能包括数字化的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和数字化社区信息服务两部分。数字社区,有人也把它称作智能化小区,其内涵是相同的。数字社区是信息化城市在人居环境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城市信息化中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重要建设内容,因此它是众多发达国家实施“数字城市”的一个热点应用领域。它通过综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建立以社区宽

15、带网络为基础的、面向社区信息通信、安全防范和物业管理等应用系统集成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节能和高效的居住环境,实现社区日常管理与综合服务的信息化。42.2.2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从三层体系结构,即外部环境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社区管理服务软件体系分析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2.2.2.1 外部环境体系建设1、政策支持民政部在2001-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2001年至2005年内实现“数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便民”工程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民政信息资源及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

16、询、单键呼叫三位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并构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服务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方便的桥梁,进而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2006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印发的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具体指出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

17、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2007年4月2日,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在北京联合召开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成立会。会议就成立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工作规则、社区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的实施计划达成了一致,并对有关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知识培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统一规划,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努力克服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的弊端。制定社区信息化标准,有利于实现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调互动发展。加快制定社区信息化标准对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18、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意义重大。这些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对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投资机制社区信息化是一项社会基础性工程,资金的投入量将非常大,现在各地建设的资金渠道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政府在支支,国家对建设资金的渠道来源还没有出台指导性意见,建设资金应由谁来承担,如何引入社会资源,如何监管和利用已有资源,使社区信息化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的基础上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是长期的,这对于电信运营商、信息内容服务商、众多商家,以及银行、物业管理公司都预示着无限的商机,它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组成一个以社区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网络增值应用服务价值链,将快

19、捷的网络接入服务、丰富的信息应用服务和便利的商业服务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有助于促进互联网各项应用发展的良性生态圈。一些数字社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如:增值业务提供商(凯爱-中国网)、IT服务提供商(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方案提供商(埃施朗)都曾尝试过数字社区的商业化运作,但目前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3、应用培训和宣传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2.2.2.2 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从地域角度看,大范围包括宽带多媒体网

20、络系统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整合整个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信息化。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关键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小范围包括智能小区建设。智能住宅小区是将信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于住宅小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先进的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以期为居住者创造安全、舒适、便捷、

21、高效的生活空间。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种形态、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体不断涌现,其智能化的建设也同样欣欣向荣。同时,智能化建筑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种行业的标准、规范应运而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修订稿)等正式颁布,标志着国内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已经日趋完善。近年来,由于居住小区规模的逐步扩大,许多按照城、镇规模建设的建筑群(主要为居住小区)也在兴建。因此,智能小区逐渐进一步延伸为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镇的规模。52.2.2.3 社区管理服务软件体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几个少数社区、自

22、己建立网站,到绝大多数城市社区通过门户网站在线提供一体化服务和进行管理的发展过程。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实践来看,可以粗略地把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划分为四个层次:1、开始出现的社区在线。一些城市社区率先建立门户网站,发布静态的社区信息,作为社区服务的工具。2、不断加强的社区在线。随着一个地区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促使社区网站的数量和信息内容快速增长。3、交互功能的在线处理事物的社区在线,不但政府、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网站发布政策和服务信息,而且社区居民能够通过社区网站提出建议和意见,下载一些表格,使得社区居民很方便地在线获得他们所需

23、要的服务。4、后台以数据库管理为基础集成一体的动态社区在线。政府和社区全部的管理、服务、教育功能通过“一站式(onestop)”的门户网站实现完整的一体化。毫无疑问,随着我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社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将以第四层次为主。52.2.3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定义有待进一步明确,民众对社区信息化认识不一。目前,智能小区、数字社区的定义已经逐渐明确,但是对于社区信息化是什么,怎么做,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社区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居民包括主导社区信息化的相关机构对于社区信息化内涵、外延还没有一

24、个统一的认识。虽然社区物业内部管理系统诸方面均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但也有不少社区受制于居民经济实力和若干历史发展原因,社区信息化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2、社区信息化各个省市重视程度不一,导致社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必须协调各级党政部门,调动各行各业力量,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垄断”,消灭“信息寡头”,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必须明确职能部门或者成立相关机构进行管理,在场地、资金和技术力量等方面予以保障;正因如此,如果主导部门对于社区信息化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导

25、致各个地方社区信息化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据调查,社区信息化与当地居民富裕程度并不呈明显正相关的状态。除了硬件投入以外,当地街道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软件投入成为了社区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3、推进主体以及相关指导意见不明确,社区信息化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社区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保证。目前,建设部、民政部以及科技部都有相关的数字社区试点推广的工作计划,但是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以及具体指标体系反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通用的指导意见和明确的标准体系。智能小区已经有了相关的标准,而社区信息化的相关指标并还没有出台。这将制约社区信息化的进一

26、步发展。总之,如何使社区信息化的构想成为现实,如何对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成为摆在社区管理者和主导社区信息化的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3重庆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3.1现状重庆市现有街道121个、镇595个、乡306个,社区居委会1992个,社区党委645个、党总支266个、党支部1064个,社区专职工作者10505名、社区党务工作者8063人。全市平均每个社区有常住居民1682户,人口5196

27、人,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人口最多的社区有常住居民11000户、42106人,最少的有54户、115人;幅员面积最大的社区为27平方公里,最小的为0.02平方公里。3.1.1外部环境建设1、政策支持方面2007年9月25日,经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重庆市成为我国第一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代表三方在关于共建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和发展信息产业的合作协议上签字。三方明确,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共同推进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重庆信息产业。这是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

28、公室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支持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统筹城乡发展直辖市的创新举措。协议确定了两大具体目标:一是建设国家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在重庆探索形成信息化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适时在全国推广。二是打造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发展环境,提高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将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协议明确了多项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开展统筹城乡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与体制创新等课题研究;指导组织编

29、制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信息化人才实训平台和信息化投融资平台,力争在农民工信息管理与服务、城乡就业信息共享、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探索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农村信息产品和服务、涉农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农村首席信息官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体验,加快增值业务发展,探索“三网融合”新模式;加快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会展、咨询等现代服务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支持发起后发地区信息化国际合作论坛,联合举办后发地区信息化国际博览会;支持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县和社区信息化试点

30、,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试点,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区,长江上游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区域性电磁环境评测中心。对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加强指导,适时推进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通信、软件、智能仪表、汽车电子、数字医疗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适应农村特点的信息终端生产企业落户重庆;重点扶持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汽车电子等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RFID、LED技术、数字医疗技术等的成果产业化;将以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载体,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形成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

31、外包的产业聚集区,支持重庆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芯片生产线;发展信息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区域性信息产业创业投资机构等服务机构。2、投资机制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运作为辅。例如:在建设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中国移动M2M全网业务运营支撑中心等一系列项目中,重庆市政府与重庆移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在合作目标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用地、税收、供水供电、相关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优惠,为通信设施安全提供必要保障,促进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江北区政府在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实施“1115”信息化工

32、程(基础设施整合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工程、五大推进信息化工程)大力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城区管理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打造“数字江北”。 并制定科技融资政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体制的科技投资体系。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措施和科技项目导向,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科技产业和从事科技开发,加快形成骨干、先导、新生三支力量的科技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积极投入研发资金,争取全区平均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形成政府引导注入、民间资本投入、资本市场直接融

33、资等多元化投资格局,通过35年,初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市场化的科技融资体系。3.1.2基础设施建设1、通信网络日臻完善直辖7年来,我市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卫星和微波传输为辅的数字传输网络。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电话网,建成了智能网、互联网、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等,建成了重庆互联网交换中心。通信传输和通信交换全部实现数字化。全市通信网络及信息平台的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到2003年底,通信光缆总长6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G、固话交换机容量达868.7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达686.2万户,短消息中心容量达864万条。 广电网络加快建设。到

34、2003年底,全市已建成覆盖40个区县的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广播人口覆盖率92.3%,电视人口覆盖率95.7%,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2%。建成了有线电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网、光传输同步数字系列(SDH)网、异步传输模式(ATM)网、有线电视 IP(互联协议)网,建有专用电视会议系统、宽带IP综合业务和ATM数据专用网络平台。 邮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03年,初步建成全市邮政综合业务计算机网和邮政储蓄计算机网,邮政系统计算机总数达3282台,建有电子化邮政支局145个,有计算机联网的邮政储蓄网点1145个,邮政业务总收入达8.3亿元。完成了自动取款机(ATM)和电子收款机系统(PO

35、S)的升级改造,开通了电子汇兑业务和185客户服务中心,重庆邮政电子商务(CQPOST)网站改版运行。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见成效经过有关部门几年的努力,至2004年年底,重庆市已经启动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其中全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完成1:5万的地理数据覆盖全市,1:1万的地理数据覆盖50%的区域,1:2000的地理数据覆盖1100平方公里,1:500的数据覆盖主城区500平方公里,GIS数据已应用到公安110、消防119、城市交通、国土规划、市政建设、环保、电力、燃气等领域。 2004年6月,”基于短消息的位置服务系统

36、”和“城镇化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基于短消息的位置服务系统”实现了GIS技术与手机定位技术、短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 而“城镇化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则以GIS和DSS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对人口库、法人库和基础空间数据库进行了集成。 有关专家说,世界上75到80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作为“数字地球”的骨架支撑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而重庆人为自己戴的这顶地理信息帽则体现了“数字重庆”已渐入佳境。 3、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稳步进行。全市电子政务框架基本成形,初步建立起跨部门的党政信息平台。全市已有90

37、%的市级部门和部分区县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和网上电子公文传递,建立了11个大类、35个栏目的信息资源体系,更新完善了中国重庆门户网站,有120多个市级部门和区县建立了政务网站,逐步开展网上办公和为民服务。社保、农业、教育等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起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市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已基本建成,已有39个区县开通农业信息互联网站,分布于乡镇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达到250个。西部大学校园网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初见效果,全市各高校都建起了校园网,远程学历教育和网上培训逐步普及。3.1.3社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建设重庆市在社区管理服务综

38、合平台建设方面各有特色。位于市渝中区的大坪街道,按照“便民、利民、安民、乐民”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和谐社区,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该街道办事处首先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街道门户网站及以街道为主站的多个社区网站,推行街道政务公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管理体系,开发了社区综合服务与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服务信息互动、社会资源共享、全程动态监控的社区管理模式,实现了街道居委会网上办公,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了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建成“数字社区服务平台”,开发建成社区市容投诉短信平台、长效目标管理快速处置系统,建立社区呼叫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社区资源的

39、数字化和市容环境网络化管理。 重庆市合川区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区571个村(社区)建立公共信息服务站,让农村和城市实现信息共享。合川区云门镇石簸村是该区率先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的村之一。虽然刚刚迈出信息化建设步伐,但当地村民已经尝到了信息甜头。村民刘忠树长期以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去年从远程教育网上了解到种花生效益好,就改种了3亩多地的花生,并按照网上的介绍,用生物活性肥料。刘忠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种花生的收入比玉米高出一倍,用了生物活性肥料的花生颗粒饱满,比用普通肥料的每亩产量高出40公斤,看来没有信息技术,真是种不好地了。”“公共信息服务站就是农民眼睛向外的窗口。”公

40、共信息服务站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的信息更全面。它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文化共享系统,农村数据广播网,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农信通、农业新时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等七大部分组成,将提供规模教育培训、文化信息、劳务信息、农业咨询、劳动保障信息等多种服务。通过公共信息服务站,广大农民群众将实现与最新信息的“无缝连接”,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信息服务。该区将在两年时间内建立一个区级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30个镇(街道)公共信息服务分中心,571个村(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站。该区相关职能部门将共同参与建设,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所有信息化建设资金将打捆使用,避免重

41、复建设。同时,为了让农民群众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每个村(社区)将至少安排一名信息技术员进行指导。合川是重庆市率先启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区,其做法值得在全市推广。3.2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的同时,重庆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同样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部分社区领导在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的今天,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落后,不知道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不懂信息在行政决策与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价值,甚至认为信息化是务虚,是浪费钱财的无效投入,搞不搞无关紧要,这样的社区往往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机构,没有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即使建立了信息机构,但因为没有开展

42、实质性的工作,事实上等同于形同虚设。2、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的管理。社区信息化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外部环境建设到社区服务综合性平台建设,都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协调管理的作用。但在目前的社区信息话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主体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有些社区只有企业信息化,却没有政府机构信息化;有些社区只有政府信息化,而没有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社区群众组织与公众之间都缺少必要的网络联结,其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只有微观层面的各自为政,而没有宏观层面的计划、统筹、协调和管理。3、从中央到地方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建设部、民政部以及科技部都有相关的数字社区试点推广的

43、工作计划,但是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以及具体指标体系反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通用的指导意见和明确的标准体系。智能小区已经有了相关的标准,而社区信息化的相关指标并还没有出台。4、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开发不够。国家对建设资金的渠道来源还没有出台指导性意见,建设资金应由谁来承担,如何引入社会资源,如何监管和利用已有资源,使社区信息化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的基础上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社区信息平台成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内容服务商、商家,以及银行、物业管理公司的网络增值应用服务价值链,充分展示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也值得深思。5、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的投入,从前期开发

44、到后期维护都必不可少。传统的社区工作往往是些文职,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为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3 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结合一些国外成功经验,联系重庆市具体情况,同时紧紧围绕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提出重庆市统筹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三个系统,理顺四级管理,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齐头并进。3.3.1 构建“服务型”社区信息化综合平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上。重庆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内容划分上把社区

45、信息化综合平台分三大块:一是公共服务,二是商业服务,三是公益服务。1、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向社区的延伸,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已比较完善,除各级政府都搭建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外,还开发了诸多的管理系统,社区公共服务可通过资源共享来完成。其内容可以包括: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栏目。2、商业服务“商业服务”是电子商务向社区的延伸。社区电子商务以社区居民消费群体为顾客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实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通过数字化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金融机构、网络技术公司及其它各种信息咨

46、询平台的联接,从根本上改造了传统的电子商务流程,使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其内容可以包括:便民信息服务,社区电子商铺等栏目。其中社区电子商铺采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和商家入驻社区电子商铺必须通过公开竞标和严格筛选,得到社区物业管理部门认可时方可入住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租用社区电子商铺。由于物业部门对社区居民消费的集成、数字化社区自身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备、经由物业组织的社区商务的交易过程有着安全保证等原因,企业或商家入住社区电子商务的成本明显降低,且呈现出入住商家多元化的趋势,即既有超级卖场、购物中心和大型商场的入住,又有知名的网络专营商、专卖店的参与,同时还应有社区周边零售商的连锁加盟

47、,甚至社区“交换空间”的居民个人,它们能够很方便的建成自己的电子商铺,在社区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广告和商品信息,招揽顾客。社区电子商务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生活所需,在网上订餐、购买商品、预订机票、开展业务、请保健医生等等,它使社区居民更方便、更廉价地购物,更轻松愉快地休闲,同时实现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商更大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还可为社区的发展带来资金上的支持,促进社区的繁荣和社区服务的完善。而目前在重庆发展迅速的“重庆利安电超市”,则是一种集电话费、公用事业收费、行政事业收费、电子机票、火车票、汽车票、保险费、景点门票、非处方药品、图书、社区服务信息、彩票、菜篮子、房产信息等各类服务的综

48、合。短短几年时间内,“利安电超市”在八大主城区发展了四十多个网点,并计划在2009年达到1800个网点,整个平台建设分步实施,逐年完善:功 能 模 块 一 览 表(表一)2007年2008年2009 年度电信缴费及业务移动缴费及业福利彩票订餐服务运行IP公话超市电费缴费代收门票代售交通罚款代收联通缴费及业务天然气缴费代收家政服务养路费代收水费缴费代收火车票代售接受旅游报名人寿续缴部分代收飞机票代售公交IC卡充值财产保险代收社保个人续缴部分代收公共信息、政策查询数字电视收费代收购物试运行项目实施计划:2007年:搭建平台,组建部门,磨合机构,锻炼团队2008年:基本完成项目搭建;完成550家经营网点建设目标;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走出主城区,在二级区县建立分子公司23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回报;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为2009年的发展打好基础。2009年:全面完善和提高平台功能,向全重庆市推广并普及,完成网点建设目标。在主城区尝试便利店模式。“利安电超市”的运营模式为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商业化运作提供思路。3、公益服务“公益服务”包括: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