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7380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摘要:迄今为止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在其发展历程中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但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仍然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明确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中的不足。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参与;高校;图书馆;网络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起始于20实际90年代,社区文化作为社区重要的构成元素在社区建设的浪潮中逐步得到建设与发展。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精

2、神文化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实现城市全面和谐发展。迄今为止很多学者对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了研究,为发展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一、社区文化的内涵界定城市社区文化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概念,其内涵界定因学者的研究角度以及职业状况的不同而异。有些学者从三个角度界定城市社区文化。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城市社区文化,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城市社区文化,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一个城市社区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从广义和狭义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城市社区文化。黄立营、王光等学者持此种观点。一些学者从一般和特殊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社区文化。一般

3、角度指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特殊角度,指城市社区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普遍性、继承性、地域性、群体性、归属性,不同于广义的社区文化。二、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分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最初是由政府主导开展的,但政府不是唯一的参与主体,高校、图书馆、企业组织等均应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已经有学者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管理,理论界经历了从积极倡导政府的管理到逐步倡导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变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客观认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就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到我国政

4、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方秀云等学者在肯定政府推动的必要性与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推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为以下四点:认识不足、行为偏差、能力局限以及体制约束。这些学者认识到了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涉及到政府管理模式的问题。2006年,周晨虹,马兆明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管理问题提升到管理模式转型的角度上。他们指出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初期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直接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成员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仍然严重不足、特定社区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特色不突出

5、、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与盘活机制。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实现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建议,主张逐步扶持与确立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政府在城市社区文化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定位问题,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与责任,逐步让权与社会,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力度与社区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建设,做好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监督与引导作用。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校参与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已经由十几年的历史,学者对高校参与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可行性分析以及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等几个方面。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目前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的分析较

6、为全面,既看到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也认识到社区文化对高校文化的作用。钟志奇、吴磊、梁敏辉等学者认为高校对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文化基础设施的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硬件基础;高校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包括智能型、技能型和体能参与性;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及创新的思路;高校文化输入到社区文化中,丰富社区的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吸引居民参与文化建设,增加居民归属感。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在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同时,社区文化也对高校文化产生影响: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促进高校文化的社会化与产业化;

7、加深社会对高校的认知,提高学校知名度;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社区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内容,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可能性分析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行性的研究比较少,而且研究角度不是很全面。罗天莹,张幸榆曾经在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探讨一文中谈到可行性问题,他们从高校参与文化建设可运用的资源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高校的人才资源、硬件设施资源以及社团人力资源等为高校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可能性。其研究仅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高校的主观意愿以及社区层面的考虑;钟志奇在论证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能性时,考虑到了高校的主观

8、意愿,但也忽略了对于社区主体的考虑,他认为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评价的社会性这三方面促使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可能。措施建议对于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角度不同,观点不一,在此笔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阐述。宏观角度:高校以社区教育作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文化建设与社区经济建设相联系、实现参与机制的自主性钟志奇.关于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府新论.2006(6):153155.,政府加强引导等。微观角度:吴磊、梁敏辉、张菊、宋金梅等学者从微观角度给出建议,具体有以下几点:高校要利用文化物质资源(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优

9、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健全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管理体制;共同培养一支管理水平高、能力素质全面的社区工作队伍;共建一批社区与高校资源共享的基地;发挥科技作用,培育并推广一批特色明显的社区系列品牌项目。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参与当前学者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共图书馆参与和高校图书馆参与两个角度分析的。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全民性的特点,向全民自由平等的开放。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学者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参与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参与的意义、如何促进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两

10、个方面。学者对公共图书馆参与的意义研究最初只是停留在对居民、社区、社会发展的有力影响上,袁懿、麦欣、李国霞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社区自身,可以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利于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综合管理;对社会而言,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逐步完善了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对图书馆自身也存在有利影响。李国霞指出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与发展。该学者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明确

11、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袁懿、麦欣、李国霞等学者提出的发展建议主要是以下几点:充分做好社区调研工作;建立社区分馆;因地制宜,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包括阅读活动、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社区信息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共建社区休闲娱乐场所等。一些学者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议,如在社区建立流动图书室,提供社区网络信息服务等。目前已经有少数学者开始单独对流动图书馆展开相关的研究,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张国联,他主张从充实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扩大读者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流动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学者在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意义时与公共图书馆的意义有交

12、集,其对社区居民、社区以及社会具有相似的效果,只是还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和丰富自身藏馆信息的功能。近年来高校安全问题受到很大威胁,冯婵婵以新的角度指出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降低治安案件的发生,为平安校园建设创造条件。徐海波、李明翠等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进行研究,提出发展高校参与,指出高校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专业队伍优势,馆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等硬件优势,具备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条件。在指出高校具备参与条件优势的基础上,以上学者对其参与提出了发展建议: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开展信息咨

13、询服务;开展专题服务;培养用户的信息能力;流动图书馆进社区;高校图书馆可以向本区域内的社区或选择适当的社区,发放一定数量的借阅证;培养一批服务于各类读者的专家、学者型队伍;高校图书馆提供开放的、全面的和实时性的服务,研究读者需求等。4、其他主体驻区单位(企事业单位)独特的文化环境及氛围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目前,学者的研究多在事业单位尤其是在高校参与方面,研究企业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较少。臧公余曾做过相关的研究,指出应该从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设施与场地等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联手开展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加强组织沟通、提 高管理的水平等方面促进企业单位参与文化

14、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他仅是指出了要促进企业参与,但是对参与形式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一些学者在仍同企业参与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引入产业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区文化产业性和公益性的有效整合,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目前我国较好的整合模式主要有:公办私营型模式、政府企业合作发展型模式、企业经营赢利型模式周晨虹.产业资源渗透引发社区文化变局J.社区论坛.2005(11):14.。三、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1、网络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网络逐渐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网络,指出我国

15、的经济发展、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探索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网络纳入文化建设的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会危害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影响。王从江、赵立秋、郑文等学者指出,互联网能有效地促进和改善社区文化沟通,网络教育成为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网络娱乐是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网络成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网络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开放。同时他们也指出当前网络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消极的影响。例如:沉迷网络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网络上瘾、网络技术理

16、性与商业理性、信息焦虑);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产生毒害;网络非法组织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危害;网络对城市社区文化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关于如何促进网络参与,解决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积极构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门户网站;着力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网络的监管;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努力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利用 互联网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对外交流。近年来,一些学者把促进网络参与文化建设的焦点放在了社区网站的建设上,特别指出如何规划社区网站,促进网络参与。张卫中、吕言言通过对杭州社区网站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了社区网站建

17、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噪音”的问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问题、法律法规教育不平衡问题等,他们指出社区网站的建设有具备特色,发展特色社区,贯彻“以社区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体,以群众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提高网民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网站的法律法规制度,以道德文化教育为手段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伴随着网络参与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兴社区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行列,它就是“网上小区”。学者詹娜对网上小区进行了研究,她认为网上小区不同于传统网络上的虚拟社区,网上小区是同一社区范畴内的社区居民在社区现实邻里关系基础上创建形成的“虚拟空间”。网上小区有其特有的优点,比起前面学者关于网络的研

18、究,网上小区的优点更加关注个人,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发展。她认为网上小区扩大人际交往、加强信息交流、解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满足居民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高层次心理需求,建立现代新型邻里关系,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然而目前学者对于网上社区建设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继续研究,促进其发展。2、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王思斌把社会工作定义为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社会工作三大分支中的社区社会

19、工作正式针对社区的一种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起点较晚,目前尚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社会工作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对社会工作展开了研究,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建设发表看法。但是应该认识到当前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参与到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等问题上,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社会工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及参与机制。夏建中教授在社区工作一书中虽然没有专门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但是其中涉及到了社区教育这一内容,指出社区教育以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以社区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为目标,促进社区居民能力提升以及价值观的转变,这间接的促进了社区文化发展,有利于

20、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高春凤学者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的论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门的研究。她认为在当前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参与性低、设施缺乏等问题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帮助克服建设困境。在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角度,即文化需求评估角度、组织动员居民参与能力建设的角度、整合社区资源的介入角度。四、研究评述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总体来说研究比较多,对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都做了比较好的探索分析,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具体来说,目前研究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点:1、研究角度多,分析

21、细致。目前虽然仍有学者做笼统的研究,但是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分角度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像是从政府角度、高校角度、图书馆角度、网络角度等,研究细致,能够提出比较有意义的建议,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2、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者坚持认真的治学态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发现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一些新兴因素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3、研究涉及内容较为全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还随之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有的学者还会涉及到对问题可行性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较为全面。虽然学者在

22、研究中有比较多的可取的成就,但是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1、在研究过程中没有从不同的社区类型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社区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工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政治社区、宗教社区等,不同社区类型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有不同的发展途径与文化特色,有不同的发展重点,目前较少有学者从社区类型的角度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天津大学的何兰萍曾从宗教的角度研究社区文化建设,从新的角度做了突破性的研究。2、在研究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把重点放在了高校参与上,忽略了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参与,研究较少。企业文化参与可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应该以何种方式

23、介入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是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以关注的。3、在研究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学者对参与可行性的研究比较少,而且研究角度不全面,笔者认为在研究可行性分析时应当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学校是否拥有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条件,其次是高校是否愿意参与文化建设,再次是社区层面是否乐意接受高校参与。目前的研究仅仅是涉及其中的某个方面,没有综合考虑研究。4、虽然研究关注到了一些新兴因素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是研究关注度不是很高,研究尚不深入,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与建议。例如在研究网络因素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对于新兴社区网上小区的研究寥寥无几,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

24、社会工作是很好的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方法与途径,但是目前却缺乏对社工参与文化建设的专门研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给予新兴因素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发挥新兴因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5、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者对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与分析。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很少有学者从特定的理论视角为出发点分析问题,文献的理论层次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李敏、孙大力在理论研究上做的比较好,曾以社会互动理论为支撑研究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实证研究缺乏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实证

25、研究不能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实证研究是对理论的一种支撑,因此,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重视理论建设的同时加强实证研究,提高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水平与层次。参考文献:1詹娜.“网上小区”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辽东学院学报.2008,10(3):2024.2杜桂娥,王丹.变迁与创新中的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146149.3周晨虹.产业资源渗透引发社区文化变局J.社区论坛.2005(11):14.4张卫中,吕言言.城市社区网站与社区文化建设J.前沿.2008(8):1213.5赵秋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8082.

26、6陈觅.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初探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7274.7周晨虹,马兆明.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3.8库少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时代教育.2007(9):165166.9刘小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8(4):6063.10杜立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改革与发展.2006(3):5963.11薛占峰,武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改革与发展.2006(1):177178.12张建新,田祖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武术

27、科学.2005,2(2):5456.13李明翠.地方院校图书馆与现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3):7072.14王光.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冷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0(6):5254.15冯婵婵.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助力J.管理观察.2009(9):182183.14罗天莹,张幸榆.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4):2328.15徐海波.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0):3233.16李巧玲.高校图书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28、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7):5657.17陆思东.高校图书馆与当地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3):8190.18宋丽华,董涛.高校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J.当代图书馆.2004(3):1718.19宋金梅.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6465.20李国霞.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9,29(1):1315.21麦欣.公共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J.继续教育研究.2004(6):9395.22王丽华.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9293.23周保垒,

29、陈君.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17(1):8892.24陈宇秦.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2325.25钟志奇.关于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府新论.2006(6):153155.26王从江,赵立秋.互联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07(3):4749.27郑文.互联网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67168.28王俊,刘阳.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6):142144.29金鸣娟,贾红彩.加强城市社区文化

30、建设有关问题的探析J.社区管理.2003,10(3):4851.30张革联.流动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J.图书馆.2007(5):113114.31张菊.论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125126.32吴磊,梁敏辉.论高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5):3637.33高春凤.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6):45.34李敏,孙大力.社会互动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J.中国教育.2008(5):3637.35方秀云.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推动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1):8488.36殷兰.试论工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4):3435.37臧公余.试论驻区单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07(2):6970.38袁懿.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J.图书情报.2004(2):9092.39董淑湛,赵连亭.政府职能在社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社区.2004(2):3133.40何兰萍.宗教因素与当前社区文化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6(3):148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